某些時代的產物或許並不能被人們所接受,但在時間的長河裡,它仍然會留下自己獨有的痕跡,無論是好或壞!這些產物當然是值得我們深究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全面瞭解當時的社會發展。
回顧前20年的中文網際網路發展,有一個群體必然繞不過去,他們就是——“殺馬特”。如今“殺馬特”這一群體幾乎已經在網路上銷聲匿跡,那麼它的創始人當下的生活如何呢?在他身上又有怎樣的精彩人生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殺馬特教父”羅福興的人生軌跡吧!
一、Smart-殺馬特
十多年前,一種奇異的著裝風格突然在90後年輕人中風靡起來,他們自稱為“殺馬特家族”成員。“殺馬特家族”在巔峰時期成員多達二十萬餘人,內部結構完善,從上至下分為創始人、副創始人、長老、高階成員、普通成員等五個級別。
作為中文網際網路發展早期最具影響力的團體之一,他們曾在網路中有目的有組織的多次“襲擊”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各大社交平臺。“殺馬特家族”的成員聽從上級的指示,在這些平臺建立帖子宣傳“殺馬特”圖片與文字。
除了建立帖子,他們還會向其他各類帖子或群聊資訊中刷屏傳送“殺馬特”資訊,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們關注並且加入“殺馬特家族”。這一系列行為使得“殺馬特”迅速風靡網際網路,“殺馬特家族”也逐漸壯大起來,人數一度達到十幾萬人。
羅福興開創“殺馬特家族”時他剛滿十一歲。在這個網路亞文化的帝國中,他成為如同領袖一般的人。“殺馬特家族”稱他為“教父”。一時間羅福興的一舉一動都被家族成員爭相模仿,他的許多話也被成員做成語錄發表在各大平臺。
2006年,中國家庭寬頻尚未普及,網際網路上的一切對於青少年來說都是新鮮的。當時的羅福興經常逃課泡在網咖沉迷於網路遊戲,一些造型獨特的遊戲人物深深吸引住他的目光。這是當時在東歐非常流行的一種風格“視覺系”。不過此時的羅福興對於“視覺系”這一名詞還一無所知。
在後來的訪談中他曾提到,這些遊戲形象讓他的視覺受到衝擊。他喜歡這種個性鮮明的造型,認為這是新時代的一種潮流,這一風格對羅福興的影響是巨大的。
正巧日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的視覺系搖滾樂傳入中國,所以在遊戲人物造型的基礎上羅福興又增加日本搖滾樂隊的裝扮,最終形成自己獨有的“殺馬特”風。
在經過不斷的實驗後,羅福興將自己的髮型打扮得非常立體且誇張,在身上畫上許多圖案,把嘴唇塗的火紅,耳朵上也打上許多耳洞。這一系列的搭配讓羅福興看起來與眾不同,也備受行人關注。
這種萬眾矚目感覺讓羅福興的內心充滿自信,他沉迷於外界的關注,哪怕更多的是嘲諷。他開始變本加厲,做更爆炸的髮型,染更鮮豔的髮色,一切都只為了能讓身邊的人多看他一眼。
在當時網路還不算髮達的年代,他的形象卻如潮水般地透過網路出現在網路的各個角落。
羅福興曾驚訝地表示:“我並沒有想象到自己可以那麼火”。透過網路羅福興吸引到更多追求此類風格的年輕人,並且將這群年輕人聚集起來,最終形成爭議頗多的“殺馬特家族”。
那為什麼要叫“殺馬特”呢?這是因為羅福興認為這種形象是時尚的,充滿智慧的。當他在網路中搜索關鍵詞時,英文“smart ”有聰明機敏的含義,所以他將“smart ”的諧音“斯馬特”用來命名這一風格。不過羅福興認為“殺”字比“斯”字更能凸顯個性,“殺馬特”這一名字由此確定。
二、孤獨的日子——留守兒童
無論“殺馬特”在網路上影響力有多大,在正常人的眼中,他們始終是“非主流”的、怪異的。為何羅福興會這樣呢?這就要從他的童年經歷說起。有的人一生總是被童年感動,羅福興卻花費一生的時間來治癒童年。
羅福興1995年出生於廣東的梅州一個小山村裡,父母長年在深圳務工,他便由外婆和奶奶輪流撫養長大。實際上兩位老人都不願意照顧他,以至於羅福興經常會像野狗一樣被趕往對方親人的面前。羅福興多次祈求上天能夠給他一個溫暖的居所,但這個願望卻並沒有得到回應。
人們總說事情壞著壞著就好了,可在羅福興的身上悲慘的事好像從未間斷。一次偶然的機會,羅福興發現父親除母親以外還有另一位伴侶並育有一子。這一訊息讓羅福興對家庭感到失望,他心中對父親充滿恨意。從那以後羅福興不願接聽父親的電話,並謊稱是擔心過多的電話費用。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羅福興他對於父母的看法。他回答說:“我恨他們直到父親去世的前一天。”訪談中,羅福興透露父母多年來不曾回村看望他,生日也只過了一次,哪怕他的生日好記到就是六一兒童節那一天!
六歲的兒童節,是羅福興童年回憶中最美好的時光,那天父親突然從深圳回家陪他過生日。他們去海邊撿貝殼、喝可樂、吃零食,直到天空中升起無數星星時才回家。羅福興原以為幸福的日子就要開始,卻沒想到這居然是最後一次。自那之後父親再沒有回家陪他一起度過生日。
羅福興表示對於童年他怨恨父母,但對於生命本身他又非常感激他們。他認為父母能夠將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上,已經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了。
孤獨的留守經歷使羅福興迫切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這種情感促使羅福興創立“殺馬特家族”,他將家族成員視為家人。透過網上的交流,羅福興發現大多數成員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年輕人與他的經歷相比有些比他幸福,不過大多數都比他還要悲慘。
透過“殺馬特家族”的創立使這群留守兒童找到發洩的途徑,他們推著羅福興創造一個新的潮流。羅福興曾在紀錄片中談到:“當時的我雖然享受關注,但並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殺馬特教父’。”可見當時的羅福興已經是這群孩子的精神支柱,但他本人對於這件事還是有些抗拒的。
據羅福興後來的闡述,“殺馬特家族”中多數青少年所從事的工作除工廠打工外,就是服務生、理髮師等。對於這些人來說加入“殺馬特家族”能夠讓默默無聞的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注。
三、爭議不斷,兩次退出家族
初中輟學後羅福興開始步入社會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搬磚。當工頭看見他的時候,他穿著破洞的牛仔褲,一頭蓬鬆紅髮,鮮豔的嘴唇。工頭對他說:“你這個樣子真是來掙錢的嗎?”
這種質疑讓羅福興對自己熱愛的事務產生動搖,這個時期他選擇退出“殺馬特家族”。他關閉社交軟體,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這次退出家族期間羅福興打過短工、進過工廠,這些工作的相同點是幾乎所有老闆都希望他能夠將裝扮收斂起來。
與此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另一個群體,一個與羅福興的“殺馬特家族”完全敵對的群體——反殺群體。兩種勢力經常在各個貼吧內唇槍舌戰,羅福興曾說那個時候經常會被人問到“你真的認為你很美嗎?”
2009年,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抵制“殺馬特”。羅福興的離開使“殺馬特家族”人數銳減,每天都有幾百人退出。網路上謠言四起如“羅福興曾因‘殺馬特’文化的網路推廣,從而獲得十幾萬的利益”。羅福興表示這是一個被誇大數倍的金額,想比金錢他對“權力”更加迷戀。
儘管羅福興已經退出“殺馬特家族”,可這畢竟是他建立起來的,看著家族日益衰敗,羅福興決定重新回到家族。由於他的離開,讓整個家族對“殺馬特”文化失去信心。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羅福興剛準備重振旗鼓時,一個噩耗傳來。
他的父親查出癌症晚期,高額的醫療費用這個平凡的家庭捉襟見肘。母親在電話中祈求羅福興能回家陪陪父親,羅福興卻回答道:“我感謝你們贈予我生命,可我也怨恨你們多年來對我視若無睹。”說完便結束通話電話。
那段時間他總是難以入睡,雖然嘴上對於父親惡語相向,心中卻總回想起六歲生日的那天。血濃於水的親情讓羅福興淡化心中的恨意,最終決定與母親一起籌錢為爸爸治療。年紀輕輕的羅福興哪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種現實問題呢!
父親在兩個月後因病去世,臨終前將家中僅剩的一千元錢交給他。希望羅福興離開“殺馬特家族”過安穩的生活,別再迷戀網路世界。父親的離去讓羅福興認識到網路世界無法提供生活來源,此後他毅然離開“殺馬特家族”。
初中學歷的他經常碰壁,最後留在一家美髮店當學徒。由於誇張外表經常被人拒絕服務,羅福興為求生存無奈剪去多年長髮,奇異服裝也藏於床底,只留個念想罷了。
當一切都步入正軌,一個富婆卻悄然出現在羅福興的生活。富婆對羅福興的經歷十分了解,表示可以幫助羅福興成為網路紅人以此撈金。羅福興拒絕了富婆提議,他不希望年輕人因為網路而迷失自我。整件事在一些無良媒體大肆渲染後成為娛樂八卦,題目就是:羅福興被富婆追求。
四、創業之餘,為己正名
經歷過多年的風風雨雨,此時的羅福興早已不是當初十一歲稚嫩的學生,不再因為受到更多關注而感到驕傲和激動。他開始獨自生活,去往深圳發展。透過不斷的打拼,如今已成為一家小美髮店老闆。
羅福興的美髮店坐落於一個偏僻的地方,十八平米的屋子裡僅有四個理髮臺。日均客流量只能達到十幾人,不過羅福興表示,這樣的生活他非常滿足。
在創業之餘,羅福興作為副導演拍攝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整部片子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曾經的那群少年如何被社會磨平稜角,不得已接受現實的審判。其中有一位女孩說雖然已經不在“殺馬特家族”,但如果可以她願意舉辦一次“殺馬特”主題的婚禮。
在整部片子的結尾,鏡頭一直在“回”字高樓中盤旋,好似這群已經長大的孩子仍然困在其中。當我們無法瞭解他人行為時,請不要過於職責。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經歷過多少苦難。“審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礎”這是整部紀錄片所表達的情感。
現在的羅福興仍然會在平臺釋出一些曾經的造型。比如牛年期間,他曾將頭髮吹成兩個高高豎立的犄角來為大家拜年。此時的他所希望的是,讓人們理解曾經的那群年輕人瘋狂背後的真相。
“殺馬特”形象在青少年群體之間風靡,其原因在於這個群體對於美的認知還不成熟。“殺馬特家族”大多成員都是留守兒童,長年缺少關愛的他們更渴望得到溫暖與關注。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來參加這個群體?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一味地指責與排斥,讓這些本身已經非常孤獨的少年們又一次經歷排擠與冷落。對於“殺馬特”們來說,關注與包容才是參加這個群體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有很多時候覺得自己的存在感很低,只是相比之下他們的反應更激烈而已。
留守兒童的問題在現在仍然存在。這個群體由於缺乏父愛母愛遭到校園霸凌。這對還沒有自我認知能力的留守兒童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當時羅福興在被動情況下創立的“殺馬特家族”,為這個群體提供一個避風港。
羅福興曾在紀錄片中說到:“主流的審美對於我們來說很難加入,但進入‘殺馬特家族’卻十分容易。我們接受任何孤獨且痛苦的人,在這裡你可以發洩情緒並向別人索取關愛。”
現在的羅福興成為老闆,童年的悲慘經歷卻沒有因此而消散。如果他可以選擇的話,一個溫馨的童年會比“殺馬特教父”來的更有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