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一頭劍齒虎悄無聲息在灌木叢縫隙間逡巡。
三隻臃腫的棕熊,肆無忌憚圍著刺球果松擦癢打鬧。
半空中的鷹隼突然俯衝,雙爪如鉤,吊起一隻拼命掙扎的旋角羚迅速消失在山嶺背面。
這就是原始野蠻、生機勃勃的地球,萬類霜天競自由。
在這顆藍色的小行星上,恐龍稱霸了一億六千萬之久,隨後近七千萬年的歲月裡,再也沒有誕生過霸主級別的超級生物。
只到人類橫空出世。
難以想象,僅僅只是一萬年前,這種真社會性動物仍然茹毛飲血,艱難地在虎豹豺狼間求生。
原始部落的祖先們,圍著篝火諦聽族裡長老講述神話傳奇時,他們敢幻想自己的後裔能遍佈地極,以至凌駕眾生,最終自我加冕為萬物之靈?
地球上衍生過無以計數的動物,但進化出社會性只佔少數;而少數的社會性動物中又產生出更罕見的真社會性動物。
真社會性動物因為它們擁有三大特長:繁殖分工、世代重疊與合作照顧未成年後代,從而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生存優勢。
已知種類未超過20種的真社會性動物中,人類一枝獨秀,經歷區區一萬年就發展出遠超恐龍前輩的眩目成就。如果恐龍盤踞地球是王一般的存在,那光溜少毛的人則是神一般的事實。
與蜜蜂、胡蜂、白蟻、鼴形鼠這此真社會性動物比較,人類最顯著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
是自私!
遭遇敵害,蟻群中的兵蟻奮不顧身上前搏命,前赴後繼死不旋踵,勇敢嗎?壯烈嗎?
呵呵,你腦補過度,想多了。
真社會性動物中的蜜蜂、螞蟻,沒有“一隻蜜蜂”“一隻螞蟻”這種非科學說法。它們以“群”這種生命體的形態存在。每一個體只是“群”的渺小組成部分之一。
“群”才是胡蜂、鼴形鼠的生命本質。
一隻被咬掉腦袋的螞蟻一點都不勇敢,因為它沒有進化出自私的基因,它沒有自己的意識,本能支配它獻出了生命。科學術語叫“群體性選擇”。
人則不然。
他挺身而出保護弱小,被猛獸撕咬得體無完膚。衝出去之前,本能卻是想撒腿跑開。正因為人已進化出自私的基因了,也就是“個體性選擇”,所以值此危亡之計,他居然還是聽從“群體性選擇”的召喚,克服了恐懼,人類犧牲自己的行為才真正稱得上是“勇敢”“壯烈”。
在自然演化中,自私、貪婪、殘暴等等都是中性詞。
奉獻、公正、無私等等也不是僅屬人類的品性光輝。
人的偉大在於自私。
自私自利中交織著忘我奉獻,聖潔崇高中包藏卑鄙無恥,暴戾與慈悲共存,黑暗與光明一體。
“群體性選擇”與“個體性選擇”統一植入人類的基因。於是,人性永遠糾結、撕裂、煎熬、衝突、融合,催生我們一次一次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