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一過,2021年11月旺季戰就要進入最關鍵的時刻。
對絕大部分賣家來說,該運的貨基本已經發出去,該燒的廣告、該做的準備都在做,現在就看貨能不能按時上架,消費端給不給力了。
那市場末端供應行情究竟如何?消費者兜裡有錢消費嗎?
在一系列成本高壓下,賣家究竟是要漲價搶利潤,還是控制價格守規模?
本文聚焦當下供應鏈端和消費市場端,分析可能影響跨境電商的關鍵性指標,希望能為賣家旺季營銷帶來一些思考。
一、港口擁堵不減,斷供恐慌加劇
白宮終於還是出手了。
10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美國最大兩港口運營商、港口工人與卡車司機協會,以及全美大型貨物承運商和零售商專門開會,討論如何集體努力,來解決供應鏈瓶頸問題。
拜登表示,必要時聯邦政府將對供應鏈直接提供支援。
白宮親自下來救場的原因很明確,混亂了三個多月的供應鏈在短期內無法自我修復,甚至還越演越烈,推動通貨膨脹,威脅到經濟復甦,甚至可能給這個旺季帶來斷供危機。
原本,9月底天價海運費的突然跳水,才讓賣家看到運價回落、供應鏈緩解的一點希望,可國慶長假一結束,海運費非但沒有繼續下跌,反而強勢上漲,再度達到跌價前的高位水平。
業內分析認為這是賣家依然不斷備貨、補貨西征的結果。
只是現在,對於備戰旺季的賣家來說,天價海運費僅是供應鏈危機的一部分,更大的考驗是,賣家究竟能不能順利把貨從港口運到倉庫去?
1、港口貨物積壓成山,美國部分商品出現大面積緊缺;
港口擁堵可以說是今年供應鏈持續混亂的直接原因。
據統計,加州兩大港口在今年前八個月總共處理了1360萬個標準集裝箱。
即便如此,到九月中旬集裝箱船排隊等待進入加州港卸貨的集裝箱輪達近100艘;洛杉磯港口到10月18日,依然有20萬集裝箱貨物積壓待卸。
在美西港口等待的貨船數量|圖源:彭博社
在旺季來臨前,持續擁堵的港口已經給美國零售商造成了第一輪庫存危機。
資料顯示,美國當前零售庫存水位創30多年來新低,民眾對旺季斷供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2、卡車司機緊缺,商品供應難題加劇。
幾年前,一位跨境行業大佬曾半開玩笑說,“影響中國賣家賺錢的,是美國港口工人的卸貨效率。”
今天,這句話可以說一點玩笑成分都沒有。
要把貨從港口運到倉庫,卡車是主要力量,然而,疫情之前美國就存在卡車司機緊缺,現在問題更是加劇。
2020年美國疫情爆發初期的裁員潮,第一波裁的就是卡車司機,後續美國失業補助金的發放,今年疫情的復燃,再加上加州通過了限制部分卡車上路的法律......每一條都在拖慢卡車司機找工作的腳步。
根據美國貨運協會(ATA)資料,全美目前已有5.1萬貨車司機缺口。
儘管拜登政府官員表示,正在聯合各州加緊增髮卡車司機執照,但相比普通工人,卡車司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填補如此大的空缺。
不僅如此,隨著購物旺季提前,卡車司機的運力還要從港口卸貨分散到尾程配貨,港口的卸貨速度可能還要低於預期。
這意味著,今年旺季賣家商品的入庫效率,很可能會被“卡車司機”卡住脖子。
二、賣家手裡有貨,漲還是不漲?
原材料價格暴漲、美元匯率持續走低、運費節節攀升......賣家備貨成本層層疊加,供應鏈還持續擁堵混亂。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旺季,已經備貨海外的賣家在短期內佔據了一定主動權。
然而,在激烈的同行競爭面前,賣家對於要不要漲價還是陷入兩難。
前不久,諮詢管理公司 Alvarez & Marsal 對歐洲6個國家做的一則調查顯示,隨著跨境電商行業滲透率提高,商家利潤率反而是下降的。
分析認為吞噬賣家利潤的,一是成本的持續上漲,二就是行業競爭的加劇。
通俗點來說,就是內卷。
只是這個經歷了太多“風暴”的旺季,賣家負荷的成本遠超以往,利潤空間在“內憂外患”中不斷被壓縮,賣家中呼籲抵制內卷、保本增利的聲音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一位賣家就在社交論壇上表示,自己原本售價20歐元的單品,在限電後第一時間漲價了5歐元,國慶當天再次漲價5歐元,也就是在4天內兩次漲價了50%。
這一番操作後,他本來已做好單量會下跌的準備,結果出乎意料,除了剛漲價那會排名稍微有點下跌之外,後面銷量排名都實現了反衝。
這篇帖子後,還有不少賣家也跟帖表示已經在漲價銷售,在賣家看來,供應鏈短缺的大背景下,部分商品類目有漲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要商品類目權重上去,適度漲價對銷量影響不大。
短期來看,在美國強勁的消費需求和通貨膨脹的現實下,賣家跟漲也不過是順勢而為,只是旺季漲價會不會出現“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還要看消費者的購買力。
三、買家線上消費力: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
在二季度線上銷售額突然腰斬後,基於對美國大規模財政補貼將結束的預期,以及社會重新開放,消費轉向線下,尤其是向服務業、旅遊業轉移的趨勢。
行業曾對線上零售的預期進行了回撥,美國密歇根大學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降到十年來最低。
然而,也是自8月份起,美國零售資料卻出現意外反彈:
8月份零售額增長0.7%,較上年同期增長15.1%,高於預期;
9月份未經通脹調整的零售銷售額總計6254億美元,與8月相比增長0.7%,同樣超出預期。
圖源:匯通財經
除了通貨膨脹的加持,連續上漲的資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美國強勁的消費需求和不菲的購買力。
另外,根據8、9月份的資料來看,消費並沒有像預期那樣從商品大面積轉到線下服務上去,這對零售業來說也算是一個好訊息。
1、工資上漲,勞動力市場缺口大
不管市場怎麼變,收入都是決定消費最重要的因素。
據美國勞工部統計, 8 月就業增長低於預期,但工資卻同比增長加速至 4.3%,而且8月美國空缺的職位已經超過1040萬,達到歷史新高,說明美國企業對工人的需求遠大於供給。
雖然過去三個多月,由於疫情復燃、供應鏈混亂,美國經濟復甦的程序遠不如預期,但是當政府財政補貼逐漸收尾,美國人重返崗位,勞動力市場或將在經濟前景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儲蓄水平處歷史高位,消費重點依然是商品;
根據資料來看,美國家庭儲蓄率、個人可支配收入也高於大流行前的水平
美國 - 個人可支配收入. 2020-2021 資料
消費者工資和工作機會增加,儲蓄又相對較高,今年旺季購買力還是具有一定潛力的。
四、寫在後面
綜合以上分析,供應鏈緊張、港口堆積混亂的現狀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甚至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初,旺季期間備貨的賣家,更加要注意收款與發貨風險把控,關注資金鍊健康與安全;
另外,賣家手裡的現貨變得尤為寶貴,考慮到各自現金流和庫存情況,零售商和批發商估計都會對漲價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促銷活動可能會戰略性地放在零售商庫存過剩的商品上,而應季玩具、服裝、家居裝飾等商品的折扣力度可能會低於以往。
賣家營銷端也要做好上架週期延緩的準備,利用當前價格鬆動空間,適度調整售價,保護旺季庫存,避免店鋪長時間斷貨、缺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