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沉寂近半年的中國空軍在蘇聯的支援下,重上藍天。“二一八”空戰,英勇的中國空軍以12分鐘擊落12架敵機的成績首戰告捷。驕狂慣了的日本飛行員哪能甘心這樣的失敗呢?他們計劃用一場更大規模的狂轟亂炸,來實施報復。
1938年4月29日,日軍的36架轟炸機和12架戰鬥機氣勢洶洶地殺向武漢。他們本以為這是一次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襲,哪成想中國方面的60架戰機則早已經戰鬥狀態,並佔據有利高度,只等日機進入布好的口袋,來個甕中捉鱉。中國空軍這次怎麼佈置得如此迅速準確呢?
原來,就在9天前,一架日本偵察機被我方高射炮擊落。飛機殘骸中,一個死亡日軍軍服上的金質領章引起了情報人員的注意。日本空軍將官一級的人親自實地偵察,這在以往可不多見。之後,在他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上,情報人員發現了日軍企圖在4月29號對武漢實施大規模空襲的計劃。為什麼是4月29日呢?4月29號是日本的天長節。這個“天長節”是個什麼日子呢?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這可是日本全體國民的大日子。
日本海軍航空部計劃在這一天把無數的炸彈投向武漢,當作給天皇慶賀的禮花。但他們沒想到,這回可是樂極生悲了。由於提前得知了情報,中國空軍和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4時40分左右,中國空軍編隊首先發現由6架敵機組成的前鋒分隊,大空戰序幕就此拉開。空戰在大武漢上空多個區域幾乎同時展開。在武昌東部上空,由9架驅逐機組成的一支中國空軍編隊面對超過自身數量將近兩倍的敵機群,毫無懼色,以氣吞山河之勢,直搗日方戰鬥機的戰鬥隊形。日機頓時慌了手腳,原有陣勢當即被衝亂,雙方陷於近距離混戰之中,日方原有的數量優勢也失去不少。與此同時,另一路擔負轟炸任務的日機編隊在戰鬥機掩護下企圖實施偷襲作戰。日方的圖謀早在我方掌握之中,空中伏兵早已佈下靜候其來。
當18架日軍轟炸機及其護航戰鬥機抵達襄河一帶上空時,滅頂之災已在眼前。中國空軍機群迅速切入日機編隊,使空中格鬥能力相對較差的轟炸機盡數被分割而暴露在掩護圈外。彷彿如一陣砍瓜切菜,武昌至黃岡上空,抬眼望去,日本重型轟炸機被擊中的煙火甚至直接於空中爆炸形成的碎片幾乎飛舞漫天,景象甚為壯觀。
當時,不少市民在國民政府的組織下,躲進了防空洞。但有不少人更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走上街頭、仰頭觀戰。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羅伯特·卡帕,記錄下了這珍貴的一刻。
在他們的臉上我們可以看到:驚恐,擔心,害怕,憂慮,緊張,期待,舒緩,喜悅,彷彿能透過他們的神情想象到那場中日空軍驚險慘烈鏖戰的場面。那一刻,所有人都緊緊地站在一起,每一顆心都隨著天空中的激戰而跳動。
日後的“飛虎隊”總教頭陳納德親眼目睹了這場空戰後,也不免連連感嘆:他平生所見最精彩的空戰,就是發生在南京和武漢上空的中日空軍激戰。
日軍這次苦心安排的計劃,原本是想獻給天皇的贊禮,誰知道轉眼間就成了他們自己的葬禮。在半個小時的激烈空戰中,中蘇兩國空軍聯手,一舉擊落日機21架,其中戰鬥機11架,轟炸機10架,擊斃日軍飛行員50餘人,並生俘2人,取得抗戰以來最輝煌的空戰勝利。
四·二九空戰後,在清理敵機殘骸的時候,人們從被擊斃的日本飛行員身上發現了這個。是什麼呢?用黃裱紙做的所謂“避彈護身符”。用紙來避彈,這不是跟泥菩薩過江一樣嗎?需要帶著護身符升空作戰,究竟是什麼讓以“武士道”精神自詡的日本飛行員害怕了呢?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我們繼續講述武漢空戰英雄陳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