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在經歷過了百年的奮鬥之後,才終於建立起了新中國,走的每一步都是異常的艱難,但當我們的國土主權被外人肆意踐踏的時候,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又怎麼能袖手旁觀,只能拿起落後的武器拼死反抗。因此在建國之後,我們深知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正當我們卯足了勁要發展的時候,抗美援朝戰爭便爆發了,在這個緊要的關頭,朝鮮求助於中國,經過短暫的考慮,也為了國家的安全,中國決定出兵援助朝鮮,加入戰爭。當時的戰事極為緊急,我們所面對的是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的國家,有的只是劣勢的武器,極度缺乏的物資,在這個情況之下,中國派出了數位優秀的將領來指揮作戰,當時的志願軍兵團總共是有六位司令員,他們用智慧的頭腦指揮作戰,始終堅持在戰爭第一線,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那麼,在這六位司令員回國之後分別擔任了什麼職位呢?又各自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後來又去了哪裡?
第一位司令員:鄧華
1910年4月28日,鄧華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因此家境還算是很不錯的,從小就讀於私塾,學習知識以及新思想。因為內心很早就埋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就正式的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與其他的將軍不同的是,雖說鄧華進入到共產黨的時間很早,但那時的他並不是很出眾,就是那種扔在人堆裡不會被發現的人,直到國共內戰時期中的第五次反圍剿活動失利,他率領部隊積極和紅一團打配合,直接擊退了國民黨的三個精英部隊,這件事情的發生,才讓他的名聲漸漸傳了開來。但因為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成名之後的鄧華不驕不躁,而是深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主動進入到紅軍大學進行深造,專修高階指揮科,並得到了不小的成就。鄧華不僅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還在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都佔據了重要的領導地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鄧華作為第一副司令員,更是帶領部隊艱苦作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戰事緊迫的時候,當時還在氣候溫暖的海南作戰的鄧華接到了一份緊急任命,入朝作戰,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到太多因素,鄧華就事先給戰士們做好了思想建設,美軍不是不可戰勝的,我們就是要去打破這個先例的,一旦戰爭打起來,所有人都要積極行動。在整個過程中,鄧華都積極配合彭德懷,次次都能取得小勝,這也大漲了我軍的氣勢,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美軍簽字停戰,抗美援朝戰爭徹底結束。回國之後,鄧華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之後還擔任了四川省的副省長、軍事科學院的副院長,直到1980年因病於上海病逝。
第二位司令員:陳賡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陳賡還在中越邊境上指揮越南抗法戰爭,但當抗美援朝的訊息傳來之後,陳賡直接想都沒想的立馬啟程回國作戰,在返回的途中,他不等中央任命,直接報告毛澤東主席,請求入朝作戰,在到達北京之後,利用短暫的時間向主席報告了中越戰爭的情況,便立刻一頭扎進了朝鮮戰爭中。後來陳賡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在瞭解到了當時的戰事情況後,準備立刻入朝作戰,但因身體原因,不得已拖到了同年的八月份,才又一次趕往前線。1952年,陳賡再次返回到了北京,當時總共加起來,才零零散散地休息了一個月的時間,但彭老總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組織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後,決定讓陳賡代替彭德懷。也正是有了這個機會,讓這個頭腦本就很靈活的將領將自己的很多作戰方法都付諸了實踐,給敵人猛烈的還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抗美援朝結束後,陳賡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並且在之後,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新中國的對外軍事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61年因心臟病發作病逝於上海。
第三位司令員:楊得志
楊得志先後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與南京軍事學院,在軍事理論和革命思想這一方面,他有著很獨到的理解,這一方面的才能也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體現了出來。最初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經歷了四輪戰役,從後面發展的趨勢來看,已經是進入到常態化的程度,但是第一批緊急入朝作戰的戰士們無論是在精神還是體力上面都急需調整,於是中央決定,採取部隊輪番作戰的方式,楊得志所帶的部隊被中央軍委緊急調令,是第二批入朝作戰的官兵。在作戰之前,楊得志瞭解到了當前的戰爭局勢,根據前四次的經驗,精密制定了第五次作戰計劃。當時身受病痛折磨的彭德懷老總已經卸任回國,於是楊得志便接任了志願軍司令員一職,總共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輪番戰鬥了四十多天,創造了上甘嶺戰役的奇蹟。回國指揮,楊得志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先後擔任了濟南軍區和昆明軍區的司令員。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的他時時刻刻都在為熱愛的祖國而奮鬥。1994年,83歲的楊得志將軍在北京病逝。
第四位司令員:楊成武
在入朝作戰時,楊成武本就是二十兵團的司令員,因此在這一方面算是有些經驗的。1952年六月份的戰爭已經是雙方相持的程度,讓雙方都有了談判的意思,但意義卻是不同的,他們是想要迫切地佔領朝鮮全境,而中方僅僅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的保衛戰爭。就在我們以為美軍終於要停止作戰時,他們卻言而無信,不僅沒有絲毫的誠意,還發動了所謂的夏季攻勢,就在這時,楊成武率領二十軍團英勇作戰,取得了極大的成果,打擊了美軍的信誓旦旦,最終以我軍的大獲全勝結束了這場夏季攻勢。無奈,我們的持久消耗戰,讓美國無力再打下去,終於在同年的十月份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簽訂了停戰協議。1955年,楊成武被授予上將的軍銜,後來他還積極組織了炮擊金門的戰鬥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77年,楊成武上將擔任了福州軍區司令員的重要職務,對我國軍隊的現代化與正規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4年,楊成武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
第五位司令員:宋時輪
1950年11月,宋時輪接到了中央軍委的命令,讓他緊急入朝參與作戰,同時擔任第九兵團的司令員。當時的朝鮮緊臨我國東北地區,氣溫自然很低,再加上地形地勢又極為複雜,戰士們身著單薄的秋衣就來到了朝鮮戰場上,生存都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何況是作戰?要想取得勝利就是難上加難。戰爭進行的十分激烈,敵人的坦克已經對我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在宋時輪的果斷指揮下,全殲了美軍第三十一兵團,除此之外,我軍還繳獲了一百多輛軍用汽車和十幾輛坦克。而這場由宋時輪指揮作戰,志願軍以劣勢的武器裝備全殲美軍一個兵團也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宋時輪本人在1952年的秋天回國,到現在為止,宋時輪已經參與指揮了第二、第五次戰役和1951年美軍失信發起的秋季防禦戰役,在他的指揮下,志願軍更快的鞏固了防禦陣地。後來,宋時輪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並且從事了軍事科學院院長的工作,他主抓教育工作,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91年9月,宋時輪在上海病逝,終年84歲。
第六位司令員:董其武
董其武在這幾大司令員中,可謂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了。起初,他一直是國民黨政權的人,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天津和北平解放之後,他深受毛澤東主席的影響,自此便投入到了我們共產黨的陣營。毛主席也沒有讓他失望,給予他要職,並讓他率軍作戰,給了國民黨反動派一次巨大的打擊。雖說在這之前,董其武一直沒有什麼大的作戰經驗,因此上前線還輪不到他來指揮,於是,在整個期間,董其武沒有一句怨言,毅然堅守在了志願軍的後方,維護和修建,防空等任務,他都在盡心盡力去做,給了志願軍很大的的保障。因此在功勞上來說,他們的戰士和上前線的戰士們起到一樣大的作用,看似做的事情很簡單,確是前線部隊的生命線。回國之後,董其武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雖說他一直在我我黨效力,但在1980年初,董其武才終於正式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出任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職務,在政壇兢兢業業的工作著。1989年,董其武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