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中華文化這一肌體中的血液,它的流淌,處處散發著中華文化的芬芳。
一杯酒,喝下去的是糧食精粹,升騰出的是千古情懷。中國人飲酒,飲的既是品質與感受,也是文化底蘊。
農耕文化
純糧釀造,成就酒文化根基
農耕文化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土地與糧食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糧食和酒也有著密切的關係,酒是糧食的精華,酒也是從一粒粒種子開始的。
在青藏高原,青稞作為生活主糧哺育了千千萬萬的藏家兒女,被視為高原上的珍寶。青稞不僅作為主食也被釀成了青稞酒,敬給尊貴的客人。在每一個藏族人的心裡,青稞,不僅是他們的物質食糧也是精神食糧。
關於互助縣釀酒歷史可追溯到4200年前,互助縣金禪口文化遺址出土了距今4200年的小米、黃米,以及距今4000年前的青稞。金禪口文化在4200年前已經開始釀酒,4000年前已經使用青稞釀造低度酒。如今,這段史證被刻在了“天佑德文化廣場”上。
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孕育獨特的酒水文化
正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於酒而言,一方水土同樣釀一方酒。因為地域的不同,文化風俗也會存在差異,這個在酒文化上同樣會體現出來。
“開壇十里遊人醉,駝酒千里一路香”就是對互助威遠鎮青稞酒最好的稱讚。互助威遠鎮隸屬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擁有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彌久沉香的酩餾酒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氣息。
在當地第一杯青稞酒頗有講究,“敬天,敬地,敬友誼”——先用無名指點上一滴酒,舉過頭頂敬天,再點上第二滴酒敬地,最後點第三滴酒敬友誼。主人與大家一起把第一杯青稞酒一飲而盡。這是接待客人的最高酒禮,充滿了儀式感。
釀造文化
天人合一,方能佳釀天成
伴隨中華文明而誕生的白酒,堪稱中華民族之國粹,千百年來存在和發展起來的中華白酒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活的載體。傳統釀造工藝,彙集了天地環境、前人經驗與後人的智慧,體現著“天人合一”的至高追求,也是酒文化中的精髓之一。
明末清初,山西汾酒產地的客商千里迢迢來到威遠堡販賣燒酒時,發現當地產的青稞可以取代高粱等作物,是高原上唯一能夠釀造美酒的上等原料。於是,便在威遠堡安家落戶,將杏花村和當地的酩餾釀製技藝融為一法,以青稞為原料,精心釀造,終於釀出醇香透亮威名遠揚的威遠燒酒。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深植於白酒釀造理念之中,而天佑德獨創的“天釀工藝”,就是“天人合一”的最好體現。它是根據青海的自然環境創造的釀酒工藝,也是青海青稞酒傳統釀酒技藝的一部分。“天佑德”青稞酒的釀造生產一個週期大體為一個季度,一年四個季度不間斷釀酒,因此可以分為春釀、夏釀、秋釀、冬釀。把春夏秋冬四個季度合起來,就是整整一年,覆蓋24節氣,春、夏、秋、冬,天、地、酒、人合為一體。
詩歌藝術
酒助詩興,與君共飲青稞酒
我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故鄉。數千年來,詩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美酒書寫的方寸,往往凝練著詩人最炙熱的情感表達。翻開我國的文學史,歷代詩詞,有關酒的描寫比比皆是。
令青海驕傲的偉大詩人昌耀,其詩歌語言系統有諸多詩歌意象詞彙獨創,“稞麥(即青稞)”做為風雅意象,貫穿詩人創作始終。而我們更應該知曉的是,昌耀也是中國詩壇唯一一個種過青稞、收穫過青稞、體驗過釀造青稞酒的詩人。
釀造麥酒的黃昏,炊煙陶醉了。
巷陌陶醉了,風兒也陶醉了。
河岸上,雪花是紅的。
扎麻什克人迎親的馬隊正在出徵。
向著他們顫動的銀狐皮帽,冰河在遠方發出了第一聲大笑……
在醉了的早晨,扎麻什克人迎回了自己的春神。
——昌耀《釀造麥酒的黃昏》
禮儀德行
以德治酒,方能回饋天地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一直奉行以“德”治天下。而天佑德一直以來以德治酒,以青稞產業造福於民、以釀酒振興高原經濟。
“天佑德”之名源於《尚書》中有一篇名為《鹹有一德》的文章,記載著商朝著名丞相伊尹與皇帝太甲的對話:“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於一德;非商求於下民,惟民歸於一德。”
明洪武六年(1373年),三木德繼承祖業開創天佑德酒坊。當“天佑德”這塊牌匾掛在釀酒作坊門頭上的時候,精神核心便固定下來了,只有善良純德,才可得到上天的保佑。
如今天佑德青稞酒,不僅是人們走親訪友的“禮”酒,也是青海地區的特殊文化符號,逐漸成為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承擔著厚重的社會責任,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一杯青稞酒,承載著自然的精華、時間的沉澱、人間的冷暖……一杯青稞酒,賜予了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賦予中國酒文化的積澱和底蘊,值得你用一生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