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起義後南下失敗
1927年8月南昌起義勝利後,2萬人民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代理方面軍總指揮,葉挺擔任方面軍前敵總指揮,下轄葉挺第11軍、賀龍第20軍與韋杵(朱德副軍長代)第9軍。起義軍隨後南下廣東,途中遭遇國軍重兵圍追堵截。10月起義軍主力只剩下1300餘人撤往海陸豐地區,餘部800餘人被朱德、陳毅帶領輾轉開赴井岡山。2萬人起義軍竟然只剩下2000餘人,損失90%,但建立起來海陸豐根據地與井岡山根據地。
2、秋收起義失敗
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盧德銘任總指揮,師長餘灑度)參加起義,3個團4000餘人在起義過程中被國軍擊潰,餘部只剩下700餘人,“三灣改編”縮編為1個團7個連。秋收起義4000起義軍,只剩下700餘人,但這700餘人卻開創了井岡山根據地,與朱德、陳毅帶領的南昌起義餘部,共同發展了紅四軍、紅一軍團。
3、黃麻起義後突圍
1927年11月的黃麻起義勝利後,中共黃麻特委根據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將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及趕來配合起義的黃陂縣農民自衛軍一部共300餘人,組成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潘忠汝任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後遭遇國軍重兵進攻,黃麻起義部隊突圍到黃陂縣木蘭山一帶開展遊擊活動,只剩下72人。黃麻起義300餘人突出重圍只剩下72人,但這72人卻發展成為紅十一軍三十一師、紅一軍第一師、紅四軍第十師,紅四方面軍擴編後則發展為紅四軍,抗日戰爭時期發展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
4、廣州起義後突圍
1927年12月的廣州起義勝利後,遭遇國軍重兵進攻。5000餘起義軍在突圍中損失慘重,餘部1000餘人於13日凌晨撤出廣州,在花縣(今花都區)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師,經從化、紫金等地進至海豐、陸豐縣境,加入了東江地區的革命鬥爭;另有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還有少數人員撤往粵北韶關地區,加入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後來上了井岡山。
5、湘鄂西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
1932年7月到10月,國軍調集10萬大軍圍剿湘鄂西蘇區,賀龍等人指揮1.5萬名紅軍奮起抵抗,結果因為夏曦等人左傾錯誤而遭致失敗,1934年1月紅二軍團(紅3軍)甚至只剩3000餘人。但紅軍儲存了革命火種,紅二軍團在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
6、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
1932年8月到10月,國軍調集30萬大軍在空軍掩護下進攻鄂豫皖蘇區,徐向前等人指揮4.5萬紅軍奮起抵抗。因為張國燾等人左傾錯誤導致作戰失利,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紅四方面軍總部留下軍部特務營、第75師堅持大別山,率第10、第11、第12、第73師及少共國際團共2萬餘人越過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撤離根據地,到達陝北時只剩下1.5萬人。紅四方面軍這次損失雖然嚴重,但在川陝地區建立起革命根據地,甚至巔峰時期發展到10萬紅軍。
7、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長征
1933年9月,國軍調集50萬大軍進攻中央蘇區。博古、李德等人指揮10萬紅軍奮起抵抗,結果遭遇嚴重挫折,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開始長征。紅軍長征開始時尚有8.6萬軍隊,但1936年10月到達陝北時只剩下7000人縮編為陝甘支隊3個縱隊3個大隊。從10萬紅軍銳減到7000人,這次第五次反圍剿的損失過於沉重。
8、紅四方面軍長征
1935年5月,張國燾放棄川陝根據地開始長征。紅四方面軍剛剛取得嘉陵江戰役勝利,發展到10萬紅軍。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只剩下不足4萬人。隨著西路軍失敗,紅四方面軍最終留在陝北的只剩下1.1萬人。
9、西路軍失敗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總部指揮紅30軍(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紅9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紅5軍(軍長董振堂,政委黃超),全軍2.1萬人。西路軍與13萬馬家軍為主的國軍浴血奮戰,消滅國軍2.5萬人,最終在1937年3月失敗,李先念帶著400餘人突出重圍。在河西走廊,西路軍孤軍奮戰,伏屍盈雪,由於兵力懸殊、糧絕彈盡,穿著單衣草鞋的西路軍健兒無後勤、無彈藥補助,無任何救援,視死如歸,與飛機、重炮、騎兵組成的強悍火力的馬家軍頑強戰鬥半年,陸續回到延安的紅軍幹部後來授予將軍以上軍銜的113人,包括兩任國防部長徐向前、秦基偉,國家主席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