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傳說中,在現在的巢湖地區有一個古巢國,其首領叫有巢氏,尊號”巢皇“、”大巢氏“,相傳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與女媧氏的祖父。曾率領其部落,以寧紹平原為起點兩度遷徙;先後到達今浙江杭嘉湖平原與今安徽巢湖流域。有巢氏,大至於公元前4964年至公元前4464年在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構木為巢的發明者。有巢氏位列遠古五氏之首,因此,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構木為巢室 襲葉為衣裳”是有關有巢氏的最有名的句子。
《通志·三皇紀》記載:“厥初,先民穴居野處,聖人教之結巢,以避蟲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實,故號‘有巢氏’,亦曰‘大巢氏’。這些可以知道有巢氏是離開地面居住的。可是以往的考古發現,我們先民的房址都為半地下的屋棚結構,這與構木為巢相去甚遠。直到1973年餘姚的河姆渡遺址的發現,把這個傳說中的氏族部落和有巢氏一下子展示在了人們的面前。
河姆渡文化的建築形式主要是栽樁架板高於地面的幹欄式建築。它與北方地區同時期的半地穴房屋有著明顯差別,它是代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趨勢的另一條主線,與相對應的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及遼河地區的紅山文化完全不同。這種居住形式直接證明了有巢氏的存在。
河姆渡文化的社會經濟已經高度發達,以至於很多人說河姆渡人是外星人的言論。他們以稻作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採集和漁獵。並且已經開始了水稻的栽培。在1987年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稻殼,總量達到150噸之多,對已經碳化的稻米分析,確認這是七千年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會上大量的餘糧屯積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是貧富差別的出現。遺址還發現了酒器,只有農業收穫較為豐富,才可能有餘糧釀酒。河姆渡人用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鏟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紡織工具。在河姆渡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以夾炭黑陶為主,少量夾砂、泥質灰陶,均為手製,器型有釜、罐、杯、盤、缽、盆、缸、盂、灶、器蓋、支座等。器表常有繩紋、刻劃紋。有一些彩繪陶器以咖啡色、黑褐色的變體植物紋。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製作也比較進步,有魚鏢、鏇、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製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其中發現中國最早的木製飾
品“木雕魚”。
河姆渡出土相當多的骨哨,是一種樂器,也是一種狩獵時模擬動物聲音的狩獵工具。陶壎也是河姆渡的出土遺物,壎身呈鴨蛋形、中空,一端有一小吹孔,無音孔,可見它的原始。
在出土的八件蝶形器,是以扁平的象牙片磨製而成,因形同平展的蝴蝶而命名。這個“雙鳥朝陽”正面中間陰刻5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外圓上端刻有熊熊的火焰紋,象徵太陽的光芒,兩側各有一隻引昂勾喙勢鳥擁載著太陽,器物邊緣還錐刻羽狀紋。整件器物影象佈局嚴謹、雕刻技術嫻熟、形象逼真傳神、寓意耐人尋味,是河姆渡原始藝術的精品。
鳥形圓雕4件。其中有一件柄端俯首的鳥頭,圓目勾喙,似鷹類猛禽,中間為鳥身和翅膀,背面平整,陰刻短直線
犴是傳說中一隻兇獸,是河姆渡先民的圖騰,犴的動物原型是原始社會時期生活在寧紹平原一帶的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