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58年9月2日
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見巴西記者馬羅金和杜特列夫人。他在談話中修正了《新民主主義論》中的一個觀點,指出:我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不可能再出現基馬爾式的土耳其那樣的國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要就是站在帝國主義戰線方面,要就是站在反帝國主義戰線方面,沒有其他的道路。事實上,這種觀點只適合於一部分國家,對於印度、印度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等國家卻不適用。它們不是帝國主義國家,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是民族主義國家。這種民族主義的國家,站在中立的立場,不參加雙方的集團,這是適合於它們現時的情況的。民族主義國家的這種中立也就是一種獨立自主、不受控制的立場。我們社會主義陣營歡迎這些國家的這種中立的立場,因為它有利於和平事業,不利於帝國主義的侵略計劃和戰爭計劃。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方,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都曾經是或者仍然是帝國主義的後方和倉庫。現在後方造反了,許多國家已經擺脫帝國主義的統治。可以先取得半獨立的狀態,然後完全獨立。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七卷。
2015年9月2日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上指出,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戮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他指出,在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抗戰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作出了重大貢獻。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抗戰英雄身上,充分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面對民族生死存亡,全體同胞挺身而出,共赴國難,譜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在抗戰英雄身上,充分展現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面對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成千上萬的英雄們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奮勇前進,彰顯出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在抗戰英雄身上,充分展現了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面對強敵的一次次入侵,中華民族沒有屈服,而是前仆後繼,頑強抗爭,奏響了無數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在抗戰英雄身上,充分展現了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國人民抱定了抗戰到底的信念,終於打敗了兇惡的侵略者、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他指出,近代以來,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勳。
黨史回眸
1945年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侵華日軍128萬人向中國投降。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被日本佔領50年之久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對世界文明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餘次,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到抗戰結束時,人民軍隊發展到約132萬人,民兵發展到260餘萬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即解放區已有19塊,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社會政治生活中所佔的比重,和抗日戰爭前相比大大增加。這為在取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基礎上,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程序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1958年
9月2日 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1978年5月1日改稱中央電視臺。
1980年
9月2日 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於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工作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要求從1981年起把擴大企業自主權的工作在國營工業企業中全面推開。
1997年
9月2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歷史瞬間
1950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圖為坦克部隊陣容。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轉自“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