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人老了沒有兒女真的是很可憐,因為老了沒有兒女為其養老送終,就連左鄰右舍和十里八村的鄉親都會看不起,所以特別的淒涼。
在現實生活中,因受到市場經濟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各種情況都在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出現了不少的新情況新問題。人老了有兒有女還有錢,才是最幸福的人;有兒有女沒有錢等於沒有兒沒有女,一樣是可憐痛苦的人;有錢沒兒沒女等於有兒有女,晚年生活一樣過的幸福美滿;有兒有女沒有錢,唯有家風好傳統,培養出知書達理懂得感恩的子女,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同樣會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這個道理淺而易懂,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的是淋漓盡致,我將用現實生活中的四個案例來解答這些疑慮。
案例一:有兒有女還有錢
小區裡的趙大爺和沈大媽有自己的獨立住房,每月養老金11000元,另外還有存款300萬元。
她們有兩兒一女,都已成家立業,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平時都非常的孝順二老,隔三差五的就會有兒女們來看望她們,家裡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子女提供。老兩口的養老金也無處可用,基本上都是存入了銀行。
趙大爺和沈大媽高興的時候與外人聊天,逢人便說自己的兒女如何孝順自己,又給她們賣了金項鍊和高檔服裝等,那高興勁就無法形容,平時家裡的小日子過的也是其樂融融,左右鄰居都非常的羨慕她們。
案例二:有兒有女沒有錢
小區裡的錢大爺多年前與老伴離婚,自己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兒子和女兒撫養成人,也相繼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
錢大爺平時忙於工作,忽視了子女的溝通教育和引導,多年後他發現兒子和女兒的思想觀念與眾不同,感覺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問題。這麼多年錢大爺也沒有心思找老伴,擔心的是孩子與繼母不好相處,委屈了孩子於心不忍。
錢大爺為了供養兩個孩子完成學業,這麼多年養老金也沒有繳過。現在孩子都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因為錢大爺沒有養老金,生活沒有保障,兒子和女兒都無心管他,寒冬臘月還住在棚戶區裡的小平房裡,心裡的哪個苦是無人敘說。
案例三:沒兒沒女有存款
小區裡的付大爺今年76歲,他過去和老伴開了一個建材商店,自己也掙了不少的錢。雖然他每月沒有養老金,但是他的存款完全夠自己的養老和平時就醫看病用。
老伴三年前因病突然去世,自己又無兒無女還沒有養老金。但是他性格開朗,對人熱情大方,每天買菜做飯和溜鳥是他的基本生活規律。凡是自己幹不了的事情,他就出錢找人解決。生病住院沒人照顧,他就請個護工解決問題。
平時高興的時候,他就會叫上幾位老友出去吃飯喝茶看電影,自己從不讓老友付費,感覺特別的大方和紳士,從不計較經濟上的得失。他的晚年生活過的也是有滋有味,從來都看不出他有痛苦和失落的感覺。
案例四:有兒有女沒有錢,唯一家風好傳統
老魏過去是單位裡的先進生產工作者,企業破產後夫妻雙雙下崗失業進入社會,從此失去了生活的唯一經濟來源。
當時家裡是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因病常年不能工作,生活也十分的困難。老魏是不離不棄,不等不靠。一方面要給妻子治病,另一方面還要供兒子上學。就這樣他堅持在外面打工,凡是苦髒累險的活,別人不干他都幹。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多少錢,勉強夠家人的基本生活和孩子的上學費用,夫妻養老金從此斷了保。
經過這麼多年的辛勤付出,加之兒子也特別的懂事和勤奮,高分考上了清華大學,上學期間堅持勤工儉學,年年都有獎學金。不僅減輕了家裡的負擔,還培養了自己良好的獨立生活能力。
老魏的兒子畢業後,被留校任教,還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知道父母養老金斷保,專程請二老去北京養老,一家三代人生活過的也是其樂融融。
結束語:人老了有沒有兒女和養老金及銀行存款都不是決定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因素,每個人的幸福指數與生活質量都是由自己一點一滴的積累形成。兒女的成長環境和家風教育,是子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形成的重要土壤和過程。老話說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