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e Hashimoto是一位生活在紐約的資深註冊會計師,雖說收入頗豐,但她卻過著節儉到讓人瞠目結舌的日子。
上廁所不用衛生紙、去餐廳垃圾桶撿扔掉的食物、多年不買內衣不洗衣服、家中傢俱都在垃圾站撿拾……將極簡到甚至自虐的省錢主義貫徹到底。
然而,這樣精打細算的生活方式也讓Kate在寸土寸金的紐約有了自己的家。
隨著省錢細節的不斷曝光,Kate的生活日常也讓不少人都看傻了眼。
在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紐約,Kate給自己設定的每月生活費只有200美金(約人民幣1300元),一切吃穿住行包括房子的房產稅等各項支出都包含在裡面。
在油管節目《超級吝嗇鬼》中,Kate向大家全方位介紹了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把“能不花錢就不花錢,避免不了就儘量少花錢”的人生格言散發到方方面面。
平日走在路上,街邊垃圾桶是她最關注的地方,因為自己家裡的每一件傢俱,都來自這裡,為了不在傢俱上多花一分錢,她會對每個垃圾站保持高度關注。
熟練爬上比自己還高的垃圾箱後,Kate在一堆廢品中挑出了自己家裡能用到的椅子並帶回家。
來到Kate家中,視線範圍內能看到的傢俱,全部都是她用同樣的方式帶回來的。
“在傢俱上,我至少省了幾千美金。”
招待客人用的沙發是大學畢業時從校外撿回來的,十多年過去,Kate幾乎走哪帶哪,如果有朋友過來借宿,也可以充當臨時客床。
Kate自己的床更是簡單,直接把別人不要的瑜伽墊撿回來摞在一起,再鋪上一層床單,多年來每個夜晚就在上面度過。
在Kate看來,這樣的“床”完全足夠,要是買真正的得花好幾百美金,“簡直太離譜了!”
廚房的模式也差不多,雖然安有洗碗機,但為了省水省電,Kate從來不用,只當成收納餐盤用的“碗櫃”。
在做飯成本上,Kate也儘量控制到極致。
因為她所住的公寓規定,只要開啟煤氣爐,就要每個月交17美金的最低消費,為了省下這筆錢,Kate乾脆掐了煤氣,改用免費禮券獲得的電熱爐做飯。
“淘汰”的煤氣爐也不忘物盡其用,在上面蓋上幾本書,當盛飯桌子用。
走進臥室,Kate開始展示自己的衣櫃。
“我大概有七八年沒買過衣服了,上一次買內衣還是在1998年。”
襪子更不用說,從來沒買過。
絕大多數衣服都是小時候的,光從這白短袖的顏色也能看出時間的痕跡,
有的甚至磨出了洞……
這條15美金的褲子還是1999年買的,早已沒了彈性,但Kate依舊別了個夾子接著穿。
在洗漱上,Kate也練就了一身“薅羊毛”本領,這滿滿一大箱都是她的戰利品。
“我永遠不會為洗漱用品買單。”
平時,Kate會訂閱各種洗護品牌的郵箱,用填問卷的方式領取產品小樣,還整理出一些會送免費試用裝的網站,時刻關注上面的活動。
牙線、隱形眼鏡液、牙刷、牙膏、除臭劑,甚至剃鬚膏……不管用不用得上統統領回家。
除此之外,Kate對這間房子一切要花費的地方都有著嚴格把控。
為了省水,非必要基本不洗衣服,距離上一次用洗衣機洗已經是三年前,實在需要洗了,才會帶著髒衣服進浴室,在洗完澡後用洗澡水洗衣。
家裡洗衣機都沒有更不用說烘乾機,在Kate看來,烘乾機不僅費電還會讓衣服縮水,更加磨損,這樣的自然晾乾能讓衣服穿得更久。
“我無法想象自己站花3美金去自助洗衣店的場景,我真的接受不了。”
這樣一來,就算每個月洗兩次衣服,至少也能省下6美金了。
本著能省就省的原則,剪髮也自己解決。
其實很多年以前,Kate還會一年去一次理髮店,到後來發現可以自己買剪子動手,乾脆這筆錢也省了。
Kate會省錢的地方遠不止於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她甚至不買衛生紙,從外面的公廁帶紙回家。
就連擦過手的衛生紙也會留下,收集起來等晾乾後重復使用。
平時在家也基本不用衛生紙,如果是小便就用肥皂液清洗自己,如果是大便就拿肥皂塊清洗,然後再用之前在公廁攢的衛生紙擦乾淨。
Kate也從不在外面吃飯,而是每天晚上跑到高檔飯店的垃圾桶裡翻臨期甚至壞掉的食物,甚至用這些來招待朋友。
“大學畢業後,我發現自己每週都要在食物上花費20~25美金,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是100美金,我怎麼能在吃上花這麼多錢呢?!”
為了每天晚上的“撿漏”行動,Kate甚至會特地換上一身帶洞的破衣服,讓自己更像一名流浪漢,這樣一來餐廳經理就會產生同情,而不是把她直接趕走。
一連串準備下來,能看出Kate早已對翻垃圾桶駕輕就熟。
每天晚上,一些高檔飯店的後廚總會丟掉很多食物,有的是即將臨期或者當天臨期,有的是因為一兩個蔬菜變質而把一整筐丟掉。
在這裡,Kate能發現不少普通人家能吃到的蔬菜。
蔫兒掉的苜蓿芽,糰子義大利麵、免煮千層麵,還未開啟過包裝盒的沙拉,以及其他很多生菜……Kate要做的,就是儘量把乾淨的挑選出來。
“人們通常認為食物過了保質期就不能吃,可我撿來吃的食品通常都過期好幾天甚至好幾年了……如果家人朋友叫我出去吃飯我通常都拒絕,除非他們請客。”
節儉到這種地步也確實挺讓人意外,其實,Kate會有這種極端的省錢想法,也是來自於內心的不安全感。
當年,大學畢業的Kate原本已經做好在大公司度過餘生的準備了,但好巧不巧,畢業那年就遇到了經濟危機。
別說她這個畢業生,滿大街都是被裁員的人,從那刻她就明白,只有富足的積蓄才會帶給自己安全感。
“沒有人能永遠不失業,所以我抱著會隨時沒收入的心態過每一天。”
幾年的節衣縮食也給了Kate最大的回報,讓她在2010年買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套房,並在9個月內就還清了所有房貸。
大環境的改變往往會讓很多人做出改變,用節約的生活換取內心的滿足,這種方法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