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打破傳統模式 開創新一代人工智慧新起點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以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技術科學。“十三五”以來,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的發展,國內科研機構也圍繞人工智慧的最前沿技術開展了系統攻關研究。
系列報道《勇攀科技高峰 創新決勝未來》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千億引數“圖文音”三模態“紫東太初”人工智慧大模型,它是近年來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國內某紡織企業的生產線,在全自動化的生產流程中,真正需要人工去操作的就是質檢環節。過去,為了完成這項工作,既耗費人力,又會降低生產效率,人工檢測精度一般只有百分之70到80。自從這條生產線引入了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紫東太初”多模態人工智慧系統後,檢測錯誤率相比人工降低三分之二,生產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王金橋:透過這種多模態的大模型,可以(透過聲音)區分斷經和斷緯,同時能夠靠它的視覺來判斷我的這個織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缺陷。就是這些缺陷大概有70多種,現在可以實現基本上檢測速度是人的4倍,檢測的精度基本上也是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幾。
專家稱,多模態人工智慧系統在類似的工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空間。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紫東太初”大模型首次將語音資訊引入,可以同時處理文字、視覺、語音三種類型的資訊,而當前世界其他國家研製的人工智慧模型,仍以文字或影象以及文字結合影象的模態為主,忽略了我們周邊存在的大量的聲音資訊。相比這些單模態和圖文雙模態系統,“紫東太初”大模型可以靈活支撐圖、文、音的全場景人工智慧應用,更加接近我們人類的感知和思考場景。在這裡展示的就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發的“紫東太初”多模態通用人工智慧平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物就是透過這個平臺打造出來的一個虛擬智慧機器人。它相比傳統的機器人可以識別和生成很多影片和影象。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王金橋:它透過具象化的一個形象,讓使用者更加理解我們跨模態的通用人工智慧平臺。三模態大模型更加具有類人的智慧,而且它有更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我們第一個在國際上提出來的,這一套的這種跨模態的表示和生成的一套方法,所以是非常先進的。
目前,“紫東太初”是業內首個千億引數的三模態大模型,它首次貫通了語音、影象、文字這幾種資訊,形成了完整的智慧表示、推理和生成能力,是當前資料智慧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為探索人類智慧本質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平臺。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王金橋:打破了原來的這種專用模型解決專有任務的人工智慧傳統研發的正規化,這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的一個新的起點。
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了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中,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保障和核心驅動力之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王金橋:包括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環保等多個領域、多個行業已經應用了現在的這種多模態的技術,會帶來就是10%到20%效能和智慧化能力的提升。
解密催化“黑匣子” 為能源安全保駕護航
“十三五”以來,我國不僅在人工智慧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基礎科研領域,國家也是從政策層面給予了大力支援,一批重要成果不斷湧現。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科研團隊首創的“奈米限域催化”概念就是近些年我國在基礎科研領域取得的一項重要突破,該成果為開啟催化過程的“黑匣子”提供了創新的理論支撐,並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人類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化學反應,它關乎我們的健康、環境、能源等各個領域。如何實現對化學反應的控制,讓它更精準可控呢?這就需要催化劑的幫助。長久以來,設計出使化學反應效率更高的催化劑,實現對化學反應的精準調控,是各國科學家追求的目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包信和:找到一個好的催化劑,想得到的東西就越多,那麼不想得到的東西就越少。汙染就少,這個碳排放可能就會少。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探索與研究發現,當催化劑粒子小到奈米級的時候,原本連續的電子能帶,會離散成一個個獨立的電子能級,透過對其電子態的精準調控,能使反應物分子與催化劑配對,進而實現更為精準的催化反應。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包信和:實際上我們現在找到的這個“橋樑”就是限域這個概念,就是透過奈米限域改變這個特性之後,來改變催化劑的活性。
那麼如何達到限域的目的呢?包信和團隊首先在碳奈米管中發現了狹義限域催化的現象。碳奈米管由於空腔極為狹小,大概只有我們頭髮直徑的六萬分之一,在這極其狹小的空間內,催化劑奈米粒子就顯示出了獨特的催化特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包信和:透過限域這樣一個概念,改變了它的特性,讓這個催化劑變得越來越好,所謂我們的好是什麼呢?活性又高,選擇性又高。
奈米限域催化概念提出以後,在國際學術界得到了普遍的驗證與公認。而包信和科研團隊並非只是把科研停留在基礎研究的階段,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是他們奮鬥的目標。我國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但是煤炭儲量相對較大,長期以來,國家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石油生產液體燃料和化學品,這就關係到了國家能源安全。為了讓我國擺脫這種石油依賴的情況,包信和科研團隊將研究方向鎖定在了煤、天然氣等非石油資源轉化生產液體燃料和化學品等方面。經過多年的探索,終於形成了我國科學家獨創的“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新技術,這是在奈米限域催化概念的指導下取得的一項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從原理上顛覆了國際上沿用90多年的費託合成技術路線。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包信和:我們現在做的工作當中改變了費託的這樣一個路線,就是我們在反應當中不用氫了,直接用一氧化碳跟另外一個一氧化碳反應,那麼這樣就是不用水去生成氫,也不會生成(廢)水。水的迴圈就去掉了。 “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省去了耗水耗能的水煤氣變換和中間產物合成步驟,縮短了工藝流程,能耗和排放都明顯降低,為我國進一步擺脫原油進口,保障能源安全,為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提供了新的高效低碳煤化工技術路徑。
(總檯央視記者 褚爾嘉 賀學國 劉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