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金融起家的埃隆·馬斯克,這兩年越來越站到了華爾街的對立面。
他會粗暴地對華爾街分析師說:“你們的問題,無聊透頂”,然後切換線路,花了四十二分鐘回答一位網友提問。
馬斯克從不屑於討好華爾街的那幫傢伙,在馬斯克眼裡,“股神”巴菲特就是個觀念陳舊的老頭,像這種人應該越少越好。
僅憑此兩點,我們就能足見馬斯克對華爾街的厭惡之情。
可話說回來,馬斯克明明就是靠著資本市場起家,也是資本市場讓他成為世界首富,但他為何如此“忘恩負義”,多次公開炮轟華爾街?這可能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首先,馬斯克一直拒絕成為資本市場奴隸,拒絕為達成某個財務指標,而改變產品、技術規劃。比起特斯拉股價,馬斯克更關心產品製造和技術研發。
今年7月,馬斯克表示除非有重要事情,否則他將不再參加財務電話會議,他認為想要做好一個產品,就應該少看財務報表和PPT。
另外,在2021年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在臺上講得更多的是產品和夢想,並沒有花費很多口舌解讀特斯拉的財務資料。
相比之下,國內一些科技公司則非常熱衷“秀”財報,每個季報、年報都在社交媒體上釋出,大肆渲染,而至於原創性技術突破、產品研發進度,則沒有太多內容,寥寥一筆帶過。
這種對待財報的迥異態度,也從側面反映出造成如今中美科技公司技術差異的具體原因,中國科技企業總是會被股價漲跌、財務資料分走本就不多的專注力。
華為選擇不上市,也是因為擔心這一點。
其次,馬斯克曾公開表示: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離開製造業去搞金融,這是個不好現象。聯想起馬斯克多次炮轟華爾街,或許就有“向金融市場搶人才”的意味在裡面,控訴其網羅走了太多人才,導致製造業人才緊缺。
像是美國老牌金融機構高盛集團,從2009年一直到2014年,工程師背景員工激增43%,現如今,科技部門是高盛集團當中人數最多的部門。
在馬斯克看來,太多聰明人去從事金融和法律,會減弱美國創新力。
無獨有偶,國內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也有著與馬斯克相同的擔憂,他認為清華北大人才最終都跑去幹金融,這是個大問題。畢竟從事金融不能夠帶來創新,國家需要的還是專業性技術人才。
不難看出,無論是追求金錢影響企業發展,還是搶奪高階人才,凡此種種都讓馬斯克打心眼裡反感華爾街。
要知道在財富的定義裡,不僅只有金錢,還有火星和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