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境外作戰,在當時全世界都不看好我國的情況下,我國志願軍憑藉頑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的精神最終把美國擊落神壇。
戰爭最開始的時候美國根本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裡,經常對我們口出狂言,可是卻被我志願軍一次次打臉。
但是被瘋狂打臉的遠不止美國一個,還有它的好幫手英國,英國的一支王牌部隊——來復槍團竟然在朝鮮戰場上放話能單挑我們一個軍,可結果卻狠狠打了自己的臉,我們僅用了一個連的兵力就讓它們見識到了解放軍的厲害。英國的這支皇家軍團是什麼來頭?我軍又是如何用一個連打敗它們的?
英國的這支皇家軍團發展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它的前身是一支步兵團,在一戰中參加了索姆河戰役,並且戰績突出,二戰之後正式更名為英國皇家來復槍團。
這支軍團在二戰期間也曾立下過赫赫戰功,部隊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而且都各具特色,有的人有著冷靜的頭腦,有的人有著出神的槍法,在戰場上這些人都能各司其職,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從而幫助部隊取得戰爭勝利。
雖然來復槍團因為這些各具特色的成員有著難以比擬的優勢,但同時這也是整個團最大的缺點所在。他們所具備的這些特能只適合遠距離作戰,一旦和敵軍部隊發生近距離遭遇,那麼他們的優勢就完全得不到任何發揮。
可是,來複軍團的團長卻依然自信滿滿,或許是因為剛開始入朝作戰時打得順風順水,又或者是來複軍團幾乎沒有嘗過任何敗績。
所以來復槍團根本沒有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他們覺得自己跟著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很快就可以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他們還囂張地放話他們的一個團可以單挑我們的一個軍,只可惜嘴上逞口舌之快並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我國已經不是清朝那個積貧積弱,任人欺凌的國家,很快,我國志願軍就在戰場上給了來復槍團致命一擊,也讓他們接受了一次慘痛的教訓。
1951年,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抗爭以後,我軍已經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將聯合國軍反推到了三八線。這時的我國打算乘勝追擊,和朝鮮人民軍一起繼續向南攻進,我國人民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表現讓英國軍隊對我們刮目相看。
在我們這邊準備繼續擴大戰果的時候,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卻因為戰爭的節節失利而互相責怪,推諉起來。美國的聯合國軍開始質疑起了韓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於是,便把駐守釜谷陣地的任務交給了英國的來復槍團。
釜谷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是通往漢城的一條關鍵道路,所以我國志願軍接收到的命令是一定要儘快搶佔下釜谷陣地。接受到命令後的347兵團立刻開拔前往陣地,並於第二天清晨順利抵達。團長給戰士們下達的作戰任務是一定要利用最短的時間攻下這塊高地,阻攔住韓國軍隊後退的道路。
根據347軍團得到的情報顯示,駐守在這塊高地上的只有韓國的一個連隊,這對我軍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意外之喜,既然敵軍只有一個小小的連隊,那我們輕而易舉就可以殲滅他們。
於是347團團長就只派出了一個連前去攻打,可是雙方交上手之後,我方卻隱隱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根據對方的火力判斷,對方的人數絕對不止一個連,怎麼說也有一個團。
而且在作戰中我們發,對方穿的衣服不是韓國軍隊的衣服,作戰風格也非常迥異。最後,經過一系列偵查才得知,原來對面就是英國大名鼎鼎的皇家來復槍團。
因為情報失誤,我方輕敵做出了錯誤的戰略規劃,所以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很大的傷亡。因此,我軍及時止損,立刻終止了這場戰爭,並把這裡的實際情況向上級作了如實彙報。
我國的停戰讓來復槍團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他們覺得必勝無疑,於是並沒有乘勝追擊搶佔高地。而我志願軍總部在知道了347團遇到的特殊情況之後,也顯得非常的為難。
作戰計劃早已經制定好了,如果突然更改的話,將會影響整個戰局。所以最後總部給出的決定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誓死搶佔高地,阻擊住英國軍隊。
得到上級指示的347團開始立刻搶佔周圍可利用的高地,因為英國來復槍團之前的驕傲自滿,所以釜古南部的一處高地被我軍成功搶佔。
這下該輪到英國徹底傻眼了,本來是一場佔有絕對優勢的阻擊戰,可是卻沒想到粗心大意地丟掉了一個重要的高地。如果他們不能儘快攻佔這塊高地,突圍出去,那麼等我們志願軍的大部隊一到,他們就會腹背受敵,插翅難飛。
於是,在這種危急情況之下,英國來復槍團只能選擇背水一戰,調動數門坦克大炮向我方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因為從搶佔高地到雙方交火的時間過於短暫,我方誌願軍還沒來得及修築防禦工事,所以,只能正面迎擊英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
英軍猛烈的炮火炸開了地上堅硬的泥土還有純白的雪山,可即使英國軍隊的攻擊如此密集,如此猛烈,卻始終沒能奪下這塊高地。
我們擋住了英軍的一次次進攻,但我志願軍也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副連長,指導員等眾多將領相繼犧牲。隊伍裡連個能出來指揮的人都沒有了,連長在重傷的情況下看著給他包紮傷口的人,彷彿在告訴他:我們需要有人挺身而出,需要有人做指揮。
就這樣,給連長包紮的那個人承擔起了指揮整個團隊的重任,將士們也都積極配合,因為大家的目標一致,就是要誓死守住陣地。
臨危受命的這個人叫鄭起,他也沒有辜負連長的信任。不僅將我軍剩餘部隊有效分成了幾個戰鬥小組,而且還對軍隊的指揮權做出了一個詳細劃分,避免因為將領受傷犧牲而出現群龍無首的情況。
雖然接連幾次進攻都被擊退,但是英國軍隊並沒有放棄,在經歷了短時間的休整之後,他們又重新集結部隊攻了上來。英國軍隊的攻擊一如既往的猛烈,手榴彈一枚接著一枚墜入我軍陣地。指揮官鄭起一邊帶領部隊奮起反擊,一邊還不忘給部隊計程車兵加油打氣。
英國部隊飛過來的一枚枚炮彈將我軍背後的雪山融化成了滾燙的泥水。這些泥水開始四處濺落,它們落在了我軍將士的手上、臉上、身上,滾燙的泥水灼燒著將士們的每一寸面板。而戰士們只能強忍著這種灼燒的劇痛,繼續到處躲避英軍的轟炸。
眼看著英軍一步步逼近陣地,我軍戰士奮起反攻,在我方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之下,英國軍隊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可是就在我們為成功阻擋住英軍而欣喜若狂的時候,我軍部隊裡卻傳來了一個壞訊息,那就是我們的彈藥已經不多了。
而且負責運送彈藥計程車兵在半路上犧牲了,這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後方的補給。當時我們可以說是山窮水盡,沒有彈藥,還要加緊修築工事,更要提防英國軍隊的隨時反撲。
最後,我軍的彈藥實在達到了無法支撐攻擊的地步,我們只能把敵人放到很近的距離,確保一擊即中的時候才會出手。同時,這也給了敵軍衝入陣地的機會,我軍方面做出的指令是:如果敵軍真的衝入了陣地,那我們就和他們進行肉搏。
英國軍隊又緊接著發動了幾輪攻勢,最猛烈的一次竟然真的打到了我軍陣地裡,我軍用刺刀和對方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在搏鬥中我們發現英國的這支來復槍團似乎並不擅長近身搏鬥,所以,衝上陣地的英國士兵都被我們一個個擊退了回去。
在經歷了一場激烈的近身搏鬥之後,指揮員鄭起開始清點我軍剩餘人數,結果發現,我們僅剩下七名戰士。剩下的七個人心裡都非常清楚,下一戰將會是我們的最後決戰時刻,不成功便成仁。
而此時的英國那邊也並不好受,我國志願軍大部隊正在向陣地方向趕來,英軍如果不能及時突圍出去,等待他們的將會是被全殲的命運。所以,英國來復槍團帶著拼死一搏的決心,向我軍陣地再一次發起了強烈衝擊。
鄭起在黑暗中察覺到了英軍的動靜,覺得他們應該是準備發動總攻了。於是,便召集剩下的六位同志,鄭重地和他們說道:敵人馬上就要發動總攻了,我們現在無論是人數還是彈藥上都處於絕對的劣勢。
但為了堅守這個陣地,我們已經付出了非常慘烈的代價,我們6個人就算拼盡最後一口氣,也要誓死守衛住這個陣地,誓與陣地共存亡。眼看著就要和敵人進行一場最後的生死對決,鄭起突然想起了我軍在衝鋒時吹響衝鋒號的習慣。
雖然我軍只剩下了7個人,但是氣勢不能輸。於是鄭起便吹響了我軍的衝鋒號角,哪知在號聲響起的那一刻,英國軍隊卻突然放棄進攻,四處逃竄。
原來,英國軍隊是吸取到了之前美國和韓國軍隊的教訓,只要聽到志願軍的號角,那就意味著我們要發起一場義無反顧的進攻。而且號角聲通常都是大部隊來臨的徵兆。
所以,英國士兵以為是我們的大部隊趕到了,所以便瞬間棄戰逃命去了。就這樣,我軍僅剩下的七個人奇蹟般地守住了陣地,直到志願軍主力部隊趕來之後,來復槍團還是沒能逃脫被重創的命運。
雖然我們這次成功守住了釜谷陣地,但347團的7連也付出了幾乎全軍覆滅的巨大代價。鄭起因為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戰後被封為了二等戰鬥英雄,他當時所吹的那隻衝鋒號也被陳列在了革命軍的博物館裡。
在這場戰鬥中,英國的整支來復槍團被殲滅多達200餘人,這對來復槍團造成了重創。那個曾經叫囂著用他們一個連打我們一個師的王牌槍團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說是丟盡了臉面。來復槍團團長曾經的豪言壯語也變成了一場笑話。我國志願軍用實力給了英國軍隊一次終身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