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滴滴聯合比亞迪定製的D1,想必大家在路上已經見到不少,甚至打到過,具備獨特的側滑門、寬敞舒適的空間等,大家感覺怎麼樣呢?
據相關訊息透露,其實除了D1之外,滴滴也在招募汽車研發人員造“真正”屬於自己的車型,那為何滴滴也加入了這波造車新勢力的浪潮呢?
先來看看滴滴的業務矩陣:上下游全面佈局,構成一站式出行解決方案——
同時全球共享出行市場空間巨大,2020年全球出行市場規模約6.7萬億美元,但共享出行、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分別僅2%、1%。
隨著電動汽車接受度提高以及自動駕駛商業化,將進一步催化出行市場成長,尤其是共享出行市場。
根據CIC預測全球出行市場在2040年到達16.4萬億美元,而共享出行、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將達到23.6%、29.3%。
其中,中國出行市場預計在2040年達到3.9萬億美元,共享出行、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將達到35.9%、50.2%。
其次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廣闊,在政府推動的大背景下,電動汽車銷售增速不斷提高,CAGR自16-19年的21.7%上升至20-25E期間26.1%。
根據CIC預測,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佔總汽車銷量的21%,並於2040年達到29%。另外根據中國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未來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佔比將達到50%以上。
並且中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不斷增加,CIC預測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市場規模將達到537億RMB,年複合增速達39.4%。
最後滴滴的業務模式也有此需求,移動出行網路正向迴圈:平臺司機增加 → 乘客等待時間、單位成本下降 → 吸引更多乘客帶來流量 →更多司機加入平臺;
汽車服務網路正向迴圈:降低司機運營成本 → 司機和平臺創收增加 → 更多司機加入 → 規模效益增加。
於是乎在背景一、二、三之下,在2020年11月,滴滴自主研發、專為網約車定製的電動汽車D1投入運營,並計劃進一步在平臺內推廣,而且D1這款電動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將節約近30%的能源成本;
但由於車型的技術、生產等都是由比亞迪提供的,滴滴只是一個需求委託方,自己的很多想法並未都能實現,因此滴滴需要造專屬於自己的車。
目前滴滴已經積累了多項技術,是擁有最大研發團隊的公司之一,超過7000名研發人員。截至2020年底,已申請1783項專利;
其中有超過500名員工的研發團隊,目前正在研發Level 4自動駕駛技術,而且目前運營的自動駕駛汽車已超100輛,是首批取得無人駕駛汽車載客營業執照的公司之一。
車伕總結:正是基於外部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滴滴公司內部業務拓展的需要,所以滴滴確實需要造車,為司機、也為消費者,大家對於滴滴造車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