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驅力,如何促使孩子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最近學習了美國知名作家丹尼爾.平克的《驅動力》和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 斯蒂克思魯德和啟發式教育專家奈德 約翰遜合著的《自驅型成長》,很受啟發,覺得研究探討自驅力和家庭教育模式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自驅力是一個人的元能力。擁有內驅力的人,不需要外部的激勵,而是出於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渴望,或者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在遭受挫折的情況下保持前進。
丹尼爾 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中寫道,當人具備了內部驅動力的時候,做事情能夠有內在的驅動,從自我去驅動、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就能夠去主導自己的人生。
埃隆 馬斯克是美國著名的創新高科技企業家,馬斯克管理了6家公司,這些企業在各自從事的領域內,都有顛覆行業的潛力,包括:SpaceX(火箭發射與回收),特斯拉(電動汽車),The Boring Company(超級高鐵),OpenAI(人工智慧),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生命未來研究),和Neuralink(大腦晶片)。
馬斯克在演講中說自己成功的關鍵是“內驅力”。“對我來說,我要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盡我的所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想改變世界,希望能夠盡我的努力,創立一個新世界,使人們享受生活,這是我想做的事情。為此,我不介意冒險。我希望我做的事,能對人的生活起著深遠的影響”。
在談到自驅力的重要性時,馬斯克指出:“令人憂慮的是今天孩子學習和進步的動力幾乎全部來自外在壓力和獎勵。結果是他們既不會有宏偉的目標,也不會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內驅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孩子沒有“內驅力”。
回想我們那個高考競爭十分激烈的年代,父母根本顧不上管我們的學習,不僅老師沒有備考經驗,連複習資料都寥寥無幾。只能自己找方法備戰考試,蒐集歷年的高考試卷,揣摩出題規律,每一個人都表現出極大的自主性和自驅力。反觀現在的孩子,享有各種優越的條件,家裡給與充足的支援,老師也都是名校畢業,但能夠取得重大成就的孩子卻越來越少而且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和過多的外部驅動吞噬了孩子的內驅力有關。相比於大量的優渥的外在因素,個人內驅力發揮的作用才是決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