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女兒的約定”話題裡,英智傳播合夥人陸建發了條訊息,說大約在10年前,每天晚上都會給女兒講詹姆斯梅修的繪本,他們還約定,將來有一天去倫敦的國家美術館看畫作。如今踐行約定,他的女兒竟然還記得很多繪本里的名畫,這讓他們的這趟旅行變得更有意義。
什麼是繪本呢?簡單地說,繪本就是畫出來的書。可能好多家長都知道的,繪本以其獨創性的藝術,成為了最適合幼兒讀的圖書。換句話說,繪本也是幼兒寄託情感的精神之所。
他所提到的繪本的作者詹姆斯梅修,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家,知名童書作家和繪者,《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獎的獲得者。
其中《去美術館》系列是他傾注最多心血的一個系列作品。他堅信透過美術館裡的藝術品可以和古代的人對話,這也是瞭解過去的主要方式。而透過和藝術對話獲得的內容,更是對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父母因為自己不懂藝術,不知道在美術館裡和孩子可以(或者應該)做哪些方面的交流,所以直接就忽略掉去美術館,甚至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
回想一下,我們聽到某人說去聽音樂,就覺得他一定懂音樂,說他很有藝術。誰誰誰去看畫展,覺得他還懂畫,一定很有藝術。誰誰誰做設計,“哦!他真懂藝術!”
對於藝術,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精神產品、文化現象和生活方式都是它的標籤。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藝術是什麼?藝術是感情的表露,藝術是一種人人都能理解的語言。
想想那些藝術家們其實都是很平常的人。甚至在世的時候,他們窮困潦倒,作品還一文不值,發明也不被認同,他們只是在某一方面很有才華而已。所以還覺得它深不可測,害怕、畏懼藝術嗎?
兒童美術理論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案藝術專家胡曉珮說過:“一生的審美,從童年開始。”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藝術感,知道什麼是美,那就“去美術館”吧。詹姆斯梅修的這套繪本,讓你的孩子足不出戶就可以去國外的美術館。
《去美術館》是藝術啟蒙繪本中當之無愧的經典。它把經典的美術作品都打造成一個個夢幻世界,小主人公凱蒂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裡穿梭。對孩子們來說,書裡的故事生動有趣;對於寶爸寶媽們來說,是寓教於樂。
繪本里的畫面參考是現實場景,就像自己到現場了一樣!寶爸寶媽們再也不用擔心,有一天去到現實生活中的美術館,孩子會說“怎麼和小時候看的繪本不一樣。”
20世紀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人、詩人葉芝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希望這套繪本也可以點燃你的寶貝對美的認識,是藝術的啟蒙。等他長大一些時候,自然而然地對藝術擁有一種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