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石樂零秀造觀音像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
高27釐米寬13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冠,髮髻綰於冠內。髮辮垂肩。方形臉,眉眼橫長。嘴角內收含笑。上身袒裸.佩戴項飾,肩部圓形卡掛幾縷飄帶。帔帛穿圓形璧,右端返回右側上折,纏繞右臂下垂。左端相反。這種帔帛樣式非常少見。右手抬起握蓮蕾,左手在下持桃形物。圓形寶裝蓮座背屏後省略不雕刻,變為光素樣。長方形基唑右、後、左三面刻發願文∶"興和三年正月廿三日,京上村佛弟子樂零秀敬造觀世音像一區,上為皇帝壁下,七世先忘,現在眷屬,邊地含生,
等同福願。"
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
144.石邸月光造觀音像
東魏興和四年(542年)
高26.8釐米寬10.3釐米
觀音頭藏方梁冠,髮髻綰於冠內,髮辮垂肩。上身祖裸,佩戴項飾,肩部圓形卡掛幾縷飄帶。坡帛兩端在膝部交叉,上折纏雙臂垂下。右手抬起握蓮蕾、左手在下持桃形物。背屏刻同心圓頭光,外飾火焰紋。圓形蓮座。下為長方形基座,右、後、左三面刻發願文∶"興和四年五月十五日,清信仕佛弟子邸月光中初發願,造請觀世音像一區,上為皇帝陛下,後為七世先亡,所生父母,已身春屬,普口-切.同登洛妙,三會初首,所願如是"
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
145.石王善思造觀音像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
高32釐米 寬14.5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花蔓冠,發系繒帶,舟形背光殘。有項飾.皺帛在腹部交結,下穿裙。右手上揚持蓮蕾,左手下垂握桃形物。跣足直立蓮花臺上。下為長方形理。座上陰刻發願文∶"武定元年二月十三曰,王善思為身在外戍遇患,發願造觀音像一區,有願父母.見存受富,亡者生天。內外大小侍佛時寸。"
146.石楊回洛造觀音像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
高47釐米寬19釐米
觀音方形臉,頭戴三葉花蔓冠.修眉細目。臉呈笑意,身飾瓔珞。瓔珞在腹部穿壁,上身內穿僧低支,下穿中腰長裙.右手上場持蓮蕾、左手下垂握桃形物。舟彩背光,外緣有三道弦紋,弦紋內為墨繪火焰紋,背光後百彩繪思惟像。長方形基座正面中央浮雕童子託博山爐。兩側護法獅子蹲立,前一足抬起,尾上揚、基座右、後兩面刻發願文∶"大搜武元年歲次炎亥五月庚窗測十二日辛丑,清言士佛弟子楊回洛遇患徑□,即發洪析,願告觀音白玉像一區上為龍天八部.中報四恩,下為含識.並及七世先亡父母,現在內親父及己身,現存谷屬,生生世出下生、一時居道。"
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
147.石王思和造觀音像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
高37釐米 寬20.5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冠,發系繒帶,有項飾,帔帛在腹部交結.下穿裙。右手持蓮蕾,左手握桃形法物.跣足直立蓮花臺上。下為長方形座。座上陶刻發願文∶"武定元年十月二日,苑中村王思和造觀音像一區,上為國主,邊地眾生,俱登上道。",
河北曲陽縣出土
148.石邸昭造觀音像
東魏武定二年(544年)
高27釐米寬13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冠,發系繒帶,有項飾,破帛在腹部交結、下穿裙。右手持蓮蕾、左手握桃形物。跣足直立蓮花合上。下為長方形座。座上陰刻發願文∶"武定二年四月廿一日,邸昭自為已身敬造觀世音玉像一區,一為亡過父母,見前春屬,離苦成佛。又願國土永安,人民得樂,法界眾生.俱同成佛。願願如是"
149。石馬作興造觀音像
東魏武定七年(549年)
高36.8釐米 寬15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寶冠,長制臉,五宜雕鑿較為簡單,眉骨中間陰刻細線。內著管抵支,佩裁項飾,啟持穿壁式帔帛 右手上舉持蓮蕾左手下垂握桃形物。僧祗支、長裙裝飾雙刻陰線。背屏光素,背面插座為半圓形。長方形基座四面刻發願文∶"武定七年七月甲宙朔十七日.佛弟子馬件興,為見存父忘母造觀世音像一僅。願忘母常在佛側,所求如意。"
150.石蘇老虎等造觀音像
北齊天保二年(551年)
高55.5釐米寬28.5釐米
觀音圓形臉龐,頭戴三葉冠。身披左右雙弧形被帛,佩穿壁瓔珞,右手持蓮蕾,左手握桃形物、赤足立圓形蓮座上。蓮座兩側出長莖蓮臺,上立脅侍弟子。背屏插座呈桃形。基座前面雕刻化生童子託博山爐和護法師、其他三面刻發願文∶"天保二年七月廿九日,馬口村西來客罐小京兆郡面成具蘇老虎,咸陽郡寧夷縣駱總明、張慶珍、韓甕生十三人等. 造白玉觀世音像一區。上為皇帝,下為一切,自為己身口人.□永壓主早雙□口□□妙洛.俱口買口。東口州華山郡□縣人田□、王法正、比丘僧僧幽。"
151.石來□□造觀音像
北齊乾明元年(560年)
高31釐米寬19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冠,被帛在腹部交結,穿裙。右手持蓮蕾,左手握桃形物。跣足直立蓮花臺上下為長方形唑.座上陰刻發願文∶"乾明元年口月八日,安熹縣來口□為忘比敬造觀音像一區,上為皇帝師僧,七世父母,見在眷屬、法界一時成佛。"
河北曲陽縣出土。
152.石劉仰造雙觀音像
北齊太寧二年(562年)
高54釐米寬26釐米
雙觀音直立蓮花臺座上,均雙手一持桃形物,一持蓮蕾,左右對稱。舟形背光,上部浮雕雙飛天託寶塔形象。基座正面中央雕童子託博山爐,向外依次為雙獅、力士。基座側面刻有"太寧二年二月八日,珍妻劉仰為忘夫敬造白玉雙觀音像一區,並及已身,無病長受.所願如是"發願文。
153.石高紹伯造觀音像
北齊河清四年(565年)
高20 釐米寬11釐米
觀音頭戴三葉花蔓冠。發系繒帶、有項飾,被帛在腹部交結,下穿裙。右手持蓮蕾、左手握桃形物。跣足直立蓮花合上。下為長方形座。座上陰刻發願文∶"河清四年四月八
父母敬造觀世音一區,上為皇帝陛下,又為見存倦屬,天小平安,居時成佛"
154.石惠善造觀音像
北齊武平五年(574 年)
高30釐米 寬13釐米
觀音頭戴花蔓冠。身被結組式破帛。右手上堅持蓮管,左手下垂提桃開物背屆光素,背面底部雕圓形插座。基座三面刻發願文∶"武平五年三月十日,張市寺尼惠善為亡父敬造伯玉觀音像一區。願使亡者生天,見生生世世,直佛問法。"
155.石邸元穎造雙觀音像
北齊
高33.5釐米寬16釐米
此尊雙觀音像,素面大舟形背光,二觀音均跣足立於覆蓮圓座上,頭戴三葉式花冠,繒帶垂墜於頭兩側。手勢對稱,內側手執蓮密貼在胸前,外側手提桃形物置於腰部一側。帛帶前穿壁交叉後下垂,又分別反折向上兩穿過三右廚間順體側垂下、長方體形基座正面採用高浮雕形式.兩側為護法獅,中間為博山爐。肯面刊刻造像記;"邸元穎為亡她造雙觀世音象-
"
156.石張暉妃等造雙觀音像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
高24釐米寬14.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