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張方子,用四個字來形容:功效了得。要不怎麼能躋身中醫十大名方呢。
它就是小青龍湯。
關於小青龍湯,張仲景給出的兩個辨證要點是: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
翻譯過來:一個是體表有寒,一個是肺裡面有痰飲。
於是就出現了這麼一種現象,身體感受了寒邪以後,比方說現在天氣很冷,氣溫很低,稍不注意風寒之邪就趁虛而入,引起的這個咳喘,咳痰,咳出來的痰又稀白稀白的,像泡沫一樣,這個方子就可以用起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古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內憂引不來外患。”
咳出來的痰稀白稀白的,像泡沫一樣,說明肺裡面也是一派寒象,聚集著很多的痰飲。
寒邪穿過面板,進到體內以後,當它走到肺臟這個地方,發現裡面聚集著很多的痰飲,痰飲是一種陰邪,寒氣也是一種陰邪。
那在寒邪來講,它可能就有一種找到“同類”的歡喜感,本來它可能還會繼續往裡走,走到更深的地方,現在卻停下來了,全部聚到肺裡去了,把肺臟塞的滿滿的。
肺裡面雖然有邪氣,但大家終歸還算“安分守己”,寒邪這一去,一攪和,肺就再也忍不了呀,它就要想辦法把這些痰給排出去,就要咳,咳的同時會有很多的痰。
有時候咳的會很猛烈,張仲景形容是“咳逆倚息,不得臥”,就是不能平躺,一躺下來咳得還要更厲害。
但不管咳的多麼猛烈,這個痰一定是白白的,透明的,吐到水裡以後過一會兒就化掉了,化成水一樣,然後泛著泡泡,不能是黃的黏的。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去皮)、白芍、五味子、細辛、法半夏、乾薑、炙甘草。
現在也有中成藥,小青龍顆粒。
張仲景這裡用到了解表很厲害的一味藥,麻黃。什麼是解表?通俗來說就是把毛孔開啟。
身體感受到風寒之氣以後,肌膚表面的毛孔會關閉,就像外面氣溫一下降,第一件事是幹什麼?當然是關窗戶。
那已經進到身體裡的邪氣就被關在裡面了,就出不去了。麻黃的作用是把窗戶開啟。
為什麼說它厲害呢?因為它不光能散面板表面的風寒,能散臟腑裡的風寒,還能散筋骨裡的風寒。
張仲景還給它找了個搭檔,把桂枝給找來了。桂枝是肉桂樹枝頭很嫩的那一部分,我們說枝葉多發散,桂枝也不例外,也是發散藥,解表藥。而且因為長在枝頭,吸收著滿滿的陽氣,桂枝還能散寒。
麻黃和桂枝聯手解表發汗,毛孔一開啟,汗一發出來,身體裡的那些寒邪啊溼邪啊就能被帶出來。
芍藥養血養陰,是這樣的,汗出的太猛,它會傷人的陰血,所以用芍藥來補一補。補血藥那麼多,像當歸,阿膠都可以。
為什麼偏偏用芍藥呢?芍藥酸收,麻黃和桂枝往外散,芍藥往回收,就像開車一樣,油門踩大了,給油給多了,要踩一踩剎車。其實還是什麼,牽制麻桂,防止發汗太過。
五味子可以止咳,同時它也是偏收的這麼一味藥,但它的收跟芍藥又不一樣,五味子是把肺裡面的痰飲給收起來,然後一網打盡。
接下來就輪到半夏和細辛登場了。半夏化痰,就像小刷子一樣把肺裡面的痰一點一點往下刷。細辛溫肺化飲,可以把肺裡面的寒氣散掉,讓肺臟暖起來,然後把這些溼濁之氣化掉。
像地上有一灘水,太陽一曬就氣化掉了。到這裡,邪氣基本都被趕出去了,肺氣也就通暢了。
好,再往下,我們說咳嗽跟肺有關,實際上,它跟脾胃也有一定的關係。
脾屬土,肺屬金,脾土生肺金,脾胃是肺的母親,肺裡面一派寒象,脾胃一定也暖不到哪裡去。
況且中醫還有一句話叫“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肺只是充當了容器的作用,若要深究起來,肺裡面的痰從哪來的?從脾胃來的呀。
所以又用了乾薑和炙甘草。乾薑暖脾胃,炙甘草補脾胃。
這就是張仲景的小青龍湯,對治寒飲咳喘,有寒,有水氣,所以說張仲景為什麼給它取名叫小青龍湯,龍在水裡面來去自由,它就專能治水嘛。現代常用於治療感冒、鼻炎等。
最後再提醒一下,如果咳出來的痰是清晰的白痰,這是有寒,可以用小青龍湯;如果咳出來的痰是黃的黏的,這是有熱,有熱不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