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國元帥裡,有六位參加了南昌起義:朱老總,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賀老總,陳老總,聶榮臻元帥。
在開國大將裡,有陳賡大將,粟裕大將,其中許光達大將沒有直接參加南昌起義,因為等許光達大將到達南昌之後,起義大部隊已經撤離了,但是許光達大將和幾個戰友一起,趕上了撤離的起義部隊,參加之後的戰鬥。
元帥中的幾位,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都大放異彩,朱老總更是在長期坐鎮後方時親臨前線,教聶榮臻元帥打清風店和石家莊戰役。但是當年在南昌起義中擔任總指揮的賀龍賀老總,卻有些名聲不顯,好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上過前線。
這是為什麼呢?賀老總去哪裡了?他在解放戰爭中擔負了怎麼樣的任務呢?
戰略視野開闊 戰術指揮稍遜
在開國元帥中,幾個輩分比較高的元帥都曾經有過當舊軍官的軍閥時期,第一元帥朱老總1922年之前曾經是滇軍的中將旅長;劉伯承元帥是川中名將,還和朱老總交過手,1927年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軍長;彭老總1928年是湘軍第一團團長,賀老總1927年官至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
這幾個老帥無一不是能征善戰之輩,不過相較之下,賀老總在其中雖然戰略視野不遜色於其他幾位元帥,但是在具體的指揮作戰上卻稍有不足。
1946年大同集寧戰役,此時解放戰爭還沒有正式爆發,國共雙方還處於軍事摩擦階段,都在試探對方到底有幾斤幾兩,好給之後的軍事行動做準備。
在北方,中共中央想攻克大同,將晉綏解放區和晉察冀解放區連在一起,而國民黨想打下張家口,切斷晉綏解放區和晉察冀解放區的聯絡,擔任晉綏軍區司令員的賀龍和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坐鎮指揮了這次作戰。
在他們面前的是國民黨名將,坐鎮平津的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守城將軍傅作義。
聶榮臻元帥是長於戰略運營,短於戰役指揮,兩個人在傅作義面前吃了一個敗仗,張家口失守。
當然吃了敗仗的原因是綜合的,當時的解放軍既缺乏攻堅武器也缺乏攻堅經驗,賀老總和聶榮臻兩位元帥雙頭指揮未當也是一個原因。但是在戰役中率先攻打大同的戰術決策,卻是整體戰役失敗的一個關鍵,攻打大同的失利,使攻城戰變成了拉鋸戰,1946年9月,傅作義又在防守大同的同時派出了3萬人進攻集寧。
雖然本身就打算包圍大同圍點打援,但是在傅作義的優勢兵力下,晉察冀解放軍和晉綏解放軍處於戰役劣勢地位。
9月13日,我軍撤出了集寧,第二天不再包圍大同。大同集寧戰役的失敗,也間接導致了晉察冀首府張家口的失守,晉察冀和晉綏兩個解放區不僅沒有連成一片,還被傅作義切斷了聯絡點。
其實在賀老總在紅2軍團南征的時候,就已經暴露了不長於戰役指揮和士兵操練的問題了,雖然這其中有鄧中夏強硬要求盲動戰略導致整個紅二軍團都打得很慘的原因,但是賀老總指揮兩萬部隊在面對湘軍主力19師的時候損兵折將,最後部隊集合連一萬人可能都沒有。
後來賀老總選擇在洪湖湘鄂西中心區周圍,建立湘鄂邊、房縣根據地,佈置衛星蘇區,可以看出賀老總的戰略佈局視野還是比較開闊和準確的。
但是在退出洪湖中心區之後,賀老總和國民黨第10軍徐源泉、湘西土著武裝陳渠珍這些部隊打了一年半,都沒有打出什麼優勢,一直處於劣勢狀態。
直到蕭克帶領紅六軍團和賀老總合流之後,賀老總才扭轉了局勢,同時也發現了部隊中的問題。蕭克發現賀老總手下的各師師長身邊只有一個參謀長和兩個文書,打仗也不講戰術不做方案,普通戰士也缺乏軍事訓練,基本的戰術動作水平都很差勁。
作為軍事主官的賀老總對於這樣的問題自然有難以推卸的責任。
為將者,要靠戰績戰功說話,要麼得像聶榮臻元帥和李克農上將一樣,一個是長於建設,一個在特殊戰線勞苦功高。那麼賀老總戰術指揮和戰績都差點,他的長處除了戰略視野開闊之外,還有什麼呢?
紅二方面軍的主心骨 金字招牌“撒豆成兵”
賀老總的核心能力其實跟聶榮臻元帥相似但是又不同,聶榮臻元帥擅長運營搞建設,賀老總卻是能拉隊伍招兵,會“爆兵”。
南昌起義之後的軍事行動失敗,幾位領導人分散突圍,賀龍去了上海見到了周總理。當時周總理想讓賀老總在上海休整之後,去蘇聯學習,再回國領導革命,但是賀老總想了想自己的長處,對周總理說:我還是回湘西地區拉隊伍吧。
賀老總少年時期就在家鄉出了名,功夫了得,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富家惡少。而且雖然賀老總家中確實貧苦,但是賀氏一脈在湘西卻是大族,跟解放前遍佈全國的哥老會淵源很深,賀老總作為賀氏一脈在當時名望最高的族人,在湘西十分具有號召力。
賀老總說:“湘西、雲貴、川渝的地形和人情,我都瞭解。特別是湘西,我還是回去組建紅軍吧,那邊想拉隊伍是沒問題的。”
周總理思考了幾天,最終還是同意了賀老總回湘鄂邊,並且給賀老總配了一套領導班子,湘鄂邊前委書記周逸群、盧冬生、李良耀等等。
回到湘西的賀老總在1928年初不費吹灰之力就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其中一千多人的核心武裝就是自己的賀氏一脈的姐姐賀英掌管的哥老會武裝。
而且賀老總除了能拉隊伍之外,他自己身上的豪俠氣質也特別能夠凝聚人心,手下的兵都特別信服賀老總,是一個“喬峰”式的人物。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曾經寫道:“賀龍可以到全國任何一個村莊,向哥老會亮出自己的身份,然後拉起一支武裝來,甚至幾次將地方哥老會的武裝力量,全部收編至紅軍麾下。”
在賀老總和周逸群等人路過常德澧州返回湘西的時候,國民黨已經派出通緝令要抓他了。賀老總在一個客棧裡吃飯,突然被三十多名國民黨士兵拿著槍跑了進來。賀老總站起身準備掏槍戰鬥,結果為首的國民黨士兵認出來了賀龍,趕緊立正敬禮,並尷尬地對賀龍賠笑:“大帥,我們也是來搞點東西吃,沒想到驚動到您了。”
賀老總跟哥老會淵源頗深,這些國民黨士兵不敢惹,賀老總也做過澧州鎮守使,使他們的老上司,這些國民黨士兵也不願意惹。
發現是老部下的賀老總也沒有在乎剛才的事,對他們說道:“免了,我要住在這裡,你們既然來了就在這給我站崗吧。”
結果這些國民黨士兵就真的在賀老總住宿的客棧裡乖乖站了一夜,第二天送走賀老總之後回到國民黨部隊,還報告說沒有碰上賀老總。
南昌起義前,賀老總已經很明顯的偏向了共產黨,他手下的一些軍官不願意跟共產黨鬧革命,私底下開會想帶部隊投奔更強大的蔣介石,結果商量來商量去,發現沒有一支部隊可能會跟他們走。
當時擔任二十軍參謀長的陳圖南嘆了一口氣:“只要老闆(指賀老總)在,把我們這些人全加上,又能拉走幾個兵?”
在桑植暴動之後,賀老總陸續建立了湘鄂邊、鄂西北、黔東、湘鄂川黔等幾個根據地,一開始三千多人的隊伍也發展到了將近三萬人,組成了紅二方面軍,在長征路上,賀老總一路打一路招人,紅二方面軍也成為了唯一一支走過長征之後沒有減員的隊伍。
長征途中,許多紅二方面軍的戰士凍死在了雪山上,餓死在長征路上,但是他們都堅定地跟隨著紅二方面軍的指揮員賀老總,和他同生共死,不願意離開。
抗日戰爭時期,賀龍來到了北方,擔任了120師的師長,建立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不到一年時間就將120師的八千多人發展到了將近三萬人。
1939年初賀老總又到了冀中抗日根據地,在冀中抗日根據地剛剛建立的時候,只有東北軍出身的呂正操手下的兩個營,賀龍到了之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擴充套件到了兩萬一千多人,等冀中軍區建立時,賀龍已經編成了十四個主力團。
為什麼毛主席說賀老總是“撒豆成兵”?對比一下和晉綏地區相鄰的晉察冀大家就清楚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被稱為根據地裡的“模範區”,這一點聶榮臻元帥當然功不可沒,但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包括華北同浦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承德以南,是一片面積十分廣大,人口眾多的抗日根據地。
到1938年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已經有七十餘縣一千兩百萬人口,部隊的數量大約在十萬左右。
而晉綏抗日根據地則是沿大青山一線,將綏西、綏南、綏中三塊遊擊根據地於晉西北合併而成的,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現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到1940年2月下旬,還沒有改名叫晉綏抗日根據地的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才有二十三個完整縣和三十四個縣的部分地區,人口也才一百五十萬。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陝甘寧邊區西北門戶的晉綏抗日根據地在地少人稀的情況下,也多次遭到日軍的殘酷打擊,作為司令員的賀老總還能在短時間內就極大的擴編當地的抗日力量,怎麼能不讓毛主席讚揚一句:“撒豆成兵”呢?
黨性堅定 坐鎮後方
現在所長相信諸位看官應該就已經能夠猜出來,解放戰爭開始之後,賀老總去了哪裡了。
1946年大同集寧戰役失敗,中共中央本著人盡其用的考慮,就把兩位負責全面指揮的司令員賀老總和聶榮臻調到了後方發揮自己的長處,不再位列戰役指揮的第一梯隊。
這算是賀老總在解放戰爭中不上前線的主觀原因。
至於客觀原因是,解放戰爭開始之後,賀老總開闢的晉綏解放區從前方變成了後方,我黨和國民黨作戰的主要戰場變成了東北、華東、中原和西北。東北的指揮官是林彪羅榮桓,華東的指揮官是陳毅和粟裕,中原則是劉伯承和小平同志。
西北戰場賀老總本身可以爭取,但是由於大同集寧表現不佳,而且在胡宗南率領二十五萬大軍進攻延安的時候,賀老總還在晉綏前線,陝北當時需要一個統一指揮,中共中央考慮之後,選擇了在陝甘寧邊區的彭老總接替了賀老總的位置,指揮西北戰場。
賀老總則奉中共中央的命令協助彭老總組織指揮西北戰場,並在晉綏解放區和陝甘寧邊區主持財政工作。
彭老總指揮的部隊有絕大部分都是賀老總帶出來的。
面對黨讓自己移交軍權的決策,賀老總堅決服從,從南昌起義開始,賀老總就是一個黨性非常堅定的人了,而且這也不是第一次賀老總服從組織安排交出兵權。賀老總常說:“我領的兵,如果離開了我賀龍就指揮不動,那是我賀龍有問題!”
在後方的賀老總為了支援彭老總在前線的戰鬥,想辦法在後方建兵工廠,建技術學校,建醫院,招募兵員,到1948年底,陝甘寧邊區和晉綏軍區加一起一共有十四座兵工廠,年產子彈十五萬發,一百萬枚手榴彈,七萬多發迫擊炮彈,四千多發山炮炮彈,二十多萬噸炸藥,這些軍備不僅支撐了陝北彭老總對胡宗南的作戰,還對全國初期的解放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西北野戰軍在賀老總在後方的那幾年,從一開始的兩萬人發展到了二十二萬人,可以說彭老總能夠有足夠的兵力解放大西北,絕大部分都是賀老總的功勞。
解放戰爭形式明朗之後,建國前夕,賀老總又一次得到機會帶領兵團上一線,南下解放了四川,做了西南軍區司令員,在成都坐鎮川渝。
當時部隊裡有很多北方的戰士和幹部,適應不了四川的氣候,想回北方去,軍心浮動。有些政工幹部做工作沒做到位,反而加劇了戰士們想要回北方的念頭。
賀老總一聽,說知識分子辦事就是麻煩。
賀老總首先把司令部直屬的部隊集合了起來,開了一次大會。
在大會上賀老總說:“我們這些南方戰士,在你們北方吃了八九十年小米,現在換你們這些北方戰士,來吃幾年南方大米,有什麼關係!駐紮在四川,也是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誰不想完成任務?想當逃兵?”
這句話傳開之後,十八兵團的北方戰士們心思一轉,覺得賀老總說的十分有道理,就安安分分地待在四川跟著賀老總坐鎮川渝了。
賀老總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傳奇色彩,有著豪俠風範的元帥,不過話說來,十大元帥開國將領革命烈士們,那個經歷不傳奇呢?他們在經年累月的鬥爭中所積攢的故事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作為後來人的我們只能從雪泥鴻爪中拾得一兩絲,讚揚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