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餡餅”這種事被很多人稱為“白日夢”,但或許每個人表面上嗤之以鼻的時候,內心深處也都會幻想自己會成為一個幸運兒。
事實上,全世界那麼多人,總有幾個撿到“餡餅”的幸運兒,但是被幸運光顧的人怎麼守住自己的幸運,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6年前,在遼寧就有這樣一位農民大哥,他不是天上掉餡餅,他是地上撿神物,撿到了傳說中的太歲,而且還靠著這個太歲成為了有名的鄉村企業家。
到底太歲是個什麼東西呢,大哥又是怎麼靠著太歲發家致富的呢?
神物“太歲”
自古以來,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就是長生,就算是到了現在各種科技的發展,最終目的也是讓人可以多活幾年,活得更好一點。
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各種長生不老的傳說,大家都在尋找“唐僧肉”,什麼千年人參,萬年靈芝,這種靠年份取勝的東西慢慢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太歲”這個傳說中的凶神,反而變成了靈藥的代名詞。
太歲最早其實是出現在《山海經》當中,叫它“視肉”、“聚肉”、“肉芝”,據說它被吃一片,自己會重新長出來,正是因為這種特性,當時都認為吃了太歲就可以不死不滅,哪裡斷了殘了也可以再長出來。
晉代著名學者郭璞的《山海經註釋》中寫道:“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亦有記載,原書遺失,但在《臨海異物志》中有轉述:“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除此之外的《續夷堅志》和《酉陽雜集》等書都有一些記載。
如果說這些人的記錄有點神鬼傳說的意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第一次在醫書中提到了“太歲”,他寫道:“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讓很多人對它的效果深信不疑。
但是到底有沒有人吃過所謂的“太歲”呢,從正史的書籍裡看確實沒有什麼記錄,只有在唐人的《異聞錄》當中有過記載。
書中寫到,有一個書生叫呂梁祝,在中進士的當晚,在自己的床下發現了太歲,吃了之後無病無痛地活了120歲,不過這種故事也僅能當傳說來看看了。
但是見過太歲的就不少了,新中國第一次有記錄的太歲是在1986年的甘肅,之後在多地都有發現的新聞。
雖然說現代科學早已經論證了,太歲應該就是複雜的真菌粘合在一起,和菌類植物差不多,而且由於不同個體粘合的真菌種類不同,沒有一致性,所有並不建議大家食用。
但是獵奇的心態什麼時候都是不變的,在古代這個被看作祥瑞,是要進獻的,在現代也有很多收藏家對這個東西趨之若鶩,開出了天價。
進山遇太歲
王承德是遼寧丹東土生土長的農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個大山下的小山村裡,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可能就會這樣平淡又簡單地度過一生。
2015年的時候,他已經50歲了,兒女也都外出工作了,不過他也閒不住,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在山上承包了一片板栗林,用來貼補家用。
3月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樣,上山給板栗樹施肥,驅蟲,忙到天快黑了才下山回家,在下山的路上經過一塊大石頭的時候,他看到了地上有很大一攤深黃色的物體。
在山下生活了50年的王承德,對山上的一切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從小到大山上的每個角落他都去過,但是從來沒見過這個東西,不過由於天色漸晚,王承德急著回家,也沒有細看就走遠了。
吃完晚飯後,閒下來的王承德回憶起了那攤東西,越想越好奇,那麼一大塊東西,會不會是什麼寶貝呢,要是自己沒發現,被別人撿去了,那不就太可惜了。
於是他開啟電腦,想在網上問問有沒有識貨的人,沒想到這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很多人都說他可能遇到了太歲,還拿出了之前新聞上太歲的圖片,王承德瞬間感覺自己撿到寶了,激動得一晚上覺都沒睡著。
第二天一大早,王承德叫上了妻子,拿著兩個大蛇皮袋到了山上,還好地上的東西沒有被別人發現,兩人塞了滿滿兩袋子的東西,提著下山之後上秤一稱足足有140斤之重。
王承德把撿來的東西好好地洗了一遍,發現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發黑了,聽到訊息過來圍觀的人很多,有村裡的老人說,太歲分幾種,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王承德這個黑色的,應該是當中的極品。
當然了,對於非專業人士的話,王承德也不敢全信,他讓村長聯絡了鎮上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讓他們來看看。
他沒想到這一聯絡,不光是有鎮裡文化館的館長來了,鎮電視臺,市電視臺的記者也都來了,王承德撿到一大塊太歲的訊息,一下子傳出了遼寧,甚至傳出了東三省,傳到了全國各地。
當天晚上王承德就接到了一個收藏家的電話,出50萬要買下這個大太歲,對王承德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夠他不吃不喝勞動好幾年了,不過老王覺得這麼大筆的金額,需要和家裡人商量。
而一家人商量之後,他拒絕了收藏家的建議。
王承德有著自己的打算,別看他在農村裡待了一輩子,但是上網看電視一個沒落下,還是有一些商業頭腦的,他知道這種買斷的法子,自己是比較吃虧的。
他將巨大的太歲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論斤來賣。
最開始他還比較保守,怕分割了賣不出去,只定了一斤五千的價格,沒想到求買的人絡繹不絕,從五千漲到了一萬,從一萬漲到了五萬,到最後竟然賣出了十萬一斤的高價。
都說物以稀為貴,這個太歲的稀有度不比那些古董差,拆開了賣反而滿足了很多家底不太豐厚的收藏家的需求,一時間能有一塊太歲成為了收藏圈可以炫耀的資本。
除去最後給自己留下了一塊作為紀念,王承德的這塊大太歲足足賣了300萬,比最開始開的價高了好幾倍。
對於一個農民而言,300萬簡直就是一筆鉅額財富,當地的消費水平不高,這筆錢完全可以讓他安度晚年。
不過王承德和大家想得不一樣,就像他沒有圖省事一口價賣掉太歲一樣,他也沒有留著300萬坐吃山空,而是開始了創業之路。
曲折創業路
拿到300萬之後,王承德去考了駕照,買了一輛18萬的車,這算是他給自己花的所有的錢了,接下來就開始琢磨創業的問題了。
自從聽說了山上出現太歲之後,全國各地的人絡繹不絕地來到這個地處東北的小村莊裡,都想在山上再撿到一個太歲,別說140斤了,就算是14斤也行啊。
王承德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商機,他把撿到太歲那附近的地承包了下來,藉著這塊地附近出過太歲的東風,辦起了農家樂,取名叫“德福”,諧音寓意“得福”。
在這個山莊上,王承德足足投入了150萬的資金,不過確實也看到了成果,各種來採訪的,碰運氣的,也有單純為了獵奇來看看他的,都住進了他的農家樂,他一時間也賺得是盆滿缽滿。
為了保證農家樂食材的天然綠色,也為了給來玩的旅客們增添一些樂趣,王承德專門找了施工隊,用挖土機挖了個魚塘,讓來玩的遊客可以自己釣魚,釣起來之後還可以花錢買下來自己吃。
在農家樂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王承德又有了新的創業主意。
王承德喜歡琢磨吃的,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老饕,他很信奉一句話“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他就想著能不能把養驢也變成山莊的一大特色呢。
說幹就幹,他開車去幾個養驢的基地實地考察了一下,發現養驢的市場竟然還挺大的,雖然政府已經把驢肉加入了“菜籃子工程”,但是還是養豬,養牛羊的傳統養殖居多,所以政府加大了補貼力度,而民間也有不小的需求。
發現了這個商機之後,一回到家王承德就開始籌備做養殖基地,第一批先養上了四十幾頭驢試試水,沒想到第一次養驢就得到了來農家樂客人的一致好評,這也堅定了王承德做大做強的決心。
雖然創業帶給了王承德很多快樂,但是也帶來了很多苦惱。
在《星光大道》上出名的農民草根歌手“大衣哥”就曾經說過,一回家全是借錢的,從借錢到修路都是自己出錢,但凡是說不借,立馬就要被口誅筆伐,說他為富不仁,更有甚者,還堵在門口叫罵,一時間不知道誰是主人,誰是客人。
王承德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從親戚到朋友,最後甚至是隻有幾面之緣的人都開始找他借錢,一開始他還是很好說話地借錢,但是很快他發現還錢是件很艱難的事,只好找各種藉口推脫。
除了借錢之外,還有很多人想把自己孩子親戚讓王承德的農家樂收下做工,王承德雖然農家樂生意還不錯,但是哪裡容得下這麼多人,整天被搞得焦頭爛額。
被拒絕的人多了,村子裡面流言蜚語就多了,說他為富不仁的,說他有錢就變壞的,還有人暗地裡說他挖了太歲,會遭報應的,這讓本來積極進取的王承德十分難過,他沒想到撿到一個太歲會給自己帶來這麼多非議。
不過相比較於負面的訊息的傳播,王承德更擔心自己的生意,隨著撿太歲的熱潮退去,山莊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本來就不是什麼旅遊景點,王承德又想做得高階一些,導致附近的人也不太消費得起,很快他的山莊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為了緩解財務壓力,本來只給山莊用的魚,王承德也開始往外賣,貼補虧空。
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的一場天災,給了他致命的打擊。
近年,沿海地區遭遇了極強的颱風天氣,颱風天氣造成了強降水,可能也是山莊的選址有問題,因為誰也沒有想到颱風竟然能影響到東北去,一下子山莊被淹了,養驢基地被吹垮了,驢都跑沒了,魚塘裡的魚苗也被雨水沖走了。
兩年的努力一下化為烏有,這對於王承德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這讓那些當年吹捧他“王太歲”,嘲諷他“為富不仁”的人一下子找到了機會,開始挖苦他撿來的終究是撿來的,沒有發財的命守不住,還有人說他是太歲頭上動土,還把太歲分割了才這麼不順。
一系列的打擊讓王承德有一些承受不住了,他躲進了自己之前用來休息看風景的樹屋,天天在裡面喝悶酒,也不管自己生意的殘局,想就這樣醉生夢死過下去。
沒想到就這樣他也能遭遇意外,一次下山買酒的過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整個人滾出去好遠,造成了右腿的兩根筋斷裂,在醫院做了手術,足足住了一個月的院才能下地行走,當他回到自己家裡的時候,看著長滿了雜草的院落,忍不住痛哭流涕。
好在鎮政府知道了他的情況,派來了扶貧辦的工作人員找他談心,工作人員走進他家的時候都驚呆了,和之前那個銳意進取的“王太歲”完全不一樣了,院子裡全是垃圾,房間裡也都是空酒瓶,整個人也是鬍子拉碴的。
“老王啊,咋回事兒啊這。”工作人員也沒想到王承德能頹廢成這樣。
“沒有發財的命啊,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王承德有氣無力地說道。
“別啊,老王,你有創業經驗,鎮政府準備支援你再次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呢,你可別蔫了,要站起來!”
接著工作人員又給王承德講了很多政府的扶持政策,給他打氣加油。
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王承德把山莊賣了出去了,將賣山莊的錢和自己剩下的積蓄一起,在政府的幫助下重新修了一個養雞場,買入了大量的土雞苗,在後山散養純綠色的走地雞。
這一次王承德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吃住都和雞在一起,他也認識到了自己之前的創業吃了缺乏知識的虧,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養殖學習會,利用知識武裝自己,很快他第一年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賺了足足100萬元,彌補了之前的虧空。
如今的王承德已經是東山再起,帶領鄉親們一起搞起了養殖,在他商業頭腦的帶動下,每年可以賣出3萬多隻走地雞,毛收入200多萬,成了當地有名的農民企業家,真正做到了靠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
培根曾經說過:“金錢就像肥料,如不散佈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有了錢之後,如果不想著充實自己,積極進取,坐吃山空又能堅持多久呢,別說王承德有300萬,當今社會上很多“富二代”“拆二代”有3000萬都被敗個精光。
所以說金錢並不只有用於滿足物質需求,還要用來經營自己的人生,在奮鬥的路上,為自己的生命添上一份重量。
參考文獻:
- 華數TV 2015年《遼寧農民意外獲140斤太歲》
- 中國經濟網 2016.5.18《遼寧一農民意外獲得140斤太歲,賣太歲賺數百萬元》
- 清遠傳媒網《男子撿140斤太歲,不忘初心將獲利數百萬都用來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