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名透天麻赤箭芝,御風草似有參差。頭眩眼黑醫衰老,驚氣風癇治小兒。”這首詩出自清代醫學家趙瑾叔的《本草詩》,描寫的是中藥——天麻。下面為大傢俱體介紹。
天麻屬於平肝熄風類中藥,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內、外風均治。平肝熄風類中藥多為動物藥,不屬於藥食同源的藥物,因此不適合搬上大眾的餐桌。但是天麻卻是個例外,天麻為植物的塊莖,冬季採挖的叫“冬麻”,質量優良,適合入藥食。
祛外風
治療人體感受風邪後引起的疾病
風病有外風、內風之別,外風易疏散,內風宜平息。天麻可以祛外風,有舒筋通絡、去除風溼的功效。主治人體感受外風后引起的面癱、手足不遂,筋骨疼痛等;還可用來治療風溼痺痛,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有些人風中經絡後出現肢體麻木、痙攣抽搐、言語不利等症狀;有些人患有風溼痺痛,風寒溼邪痺阻了關節的經絡,導致區域性氣血執行不暢,出現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以上這些疾病都可以透過服用天麻來加以改善與治療。《本草正義》記載:“稱其主諸風溼痺,冷氣癱瘓等症,皆因辛溫二字而來,故視為祛風勝溼,溫通行痺之品。”
專家建議:天麻5g(研細),大米100g,白糖適量,大米加清水煮粥,熟後加入天麻、白糖,拌勻同服即可。
息內風
治療“肝風內動”導致的系列疾病
內風即指“肝風”,天麻息內風指的就是息肝風。天麻入肝經,功能息風止痙。首先,用於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具體治療疾病包括小兒急驚風,小兒脾虛慢驚,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癲癇大、小發作等。其次,天麻還可平肝陽,為治眩暈之良藥,具體治療疾病包括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風痰上饒之眩暈、頭痛……。現代醫學研究還表明,天麻可以同時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因此可以改善頭痛、頭昏、胸悶等症狀。《本草匯言》記載:“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等症。”
專家建議:天麻3~6g,豬肉適量,將天麻浸軟,切薄片,豬肉切片,二者共同煮湯,食用即可。
天麻可以說是一種較為高階的食材,藥用價值與食用價值都很高。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風溼類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很多人會選擇食用天麻來治療與預防一些相關疾病,但是使用的過程中要避免“過猶不及”。
注意事項
凡病人見津液衰少、血虛、陰虛等,均慎用天麻。
《本草新編》:“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內閉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
天麻不宜久煎。
天麻蛋
準備雞蛋1個,天麻粉2g;將雞蛋去殼,放入天麻粉,攪勻蒸熟後食用,每日1至2次,有平肝息風,養心安神之功效。適用於肝風眩暈,心神失養,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等症。
好書推薦
內容介紹
本書是作者在十點讀書做的課程的紙質出版。該書針對全家人的健康需求,分別對老人、孩子、男人、女人的不同特點,規劃出包括食療、按摩等中醫養生的不同方法,讓全家人懂中醫用中醫享中醫,用中醫養生的智慧帶給全家人健康和快樂。
版權宣告
本文選自“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