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轉眼間PCI-E 4.0介面在消費級平臺上市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各大主流廠商都陸續推出了基於PCI-E 4.0的消費級固態盤產品。就在不久前傳統儲存巨頭希捷推出了自家第二代的PCI-E 4.0消費級固態盤產品——酷玩FireCuda 530。
酷玩FireCuda系列定位於遊戲和創作,前兩代的酷玩510和520均是基於群聯定製方案,效能也處於當時的第一梯隊。這次的酷玩530則是採用了群聯目前高階E18主控,我們也很期待他的效能表現
外觀
希捷酷玩FireCuda 530的外包裝延續了該系列的橙色畫風
包裝盒裡除了SSD本體以外還有一些貼紙和說明書
SSD本體給包了一層防靜電袋,希捷這是我見過唯一這麼做的廠家。應該是多年來在機械硬碟領域養成的習慣
2TB版本雙面均有顆粒分佈,盤體正反面均貼有貼紙
正反面各4顆NAND和一顆DRAM,正面則多了一枚主控和電源管理晶片
酷玩FireCuda 530雖然使用的是定製版群聯E18主控,但並沒有使用群聯E18公版佈局。群聯的公版佈局是主控晶片靠近M.2介面處,DRAM緊隨其後,接下來是四顆NAND依次排開,比如像我們之前所測過的HOF EXTREME。而希捷酷玩FireCuda 530則採取了主控和DRAM居中,NAND分列兩端的新穎佈局。並且定製E18主控上面的印字也是希捷的,而並非是群聯。這也說明希捷酷玩FireCuda 530相比其他群聯公版方案有其與眾不同之處
從官方給出耐久度指標來看,希捷酷玩FireCuda 530給出了大約1275PE,而目前主流廠商對於TLC NAND產品給出的參考耐久度普遍為600PE左右,可見希捷對這款產品的信心十足
效能簡測
測試平臺選擇了Intel的11代RocketLake-S
CPU |
Intel CORE I9-11900K |
主機板 |
ROG MAXIMUS XIII HERO |
CrystalDiskInfo 能夠清楚地看到寫入量,通電次數等資訊。但是溫度顯示18度應該是識別有誤,因為此時室溫約為24度,通電狀態下的固態盤溫度是不可能低於室溫的。
由於是群聯主控,我們可以透過Phison Flash Id來檢視一下這塊SSD的一些資訊,群聯PS5018-E18主控的主頻提高到了1000Mhz,而上一代的E16只有733Mhz。2TB版本的酷玩530是8通道每通道4CE,總計32CE的滿配。NAND則是搭配鎂光B47R,最新型的176層堆疊3D NAND,也是目前市面上堆疊層數最多的NAND之一。
首先在空盤全預設配置下跑了一個CrystalDiskMark,順序讀寫基本都可以達到7000MB/S左右
而切換到IOPS檢視,可以看到4K隨機讀寫也都超過了百萬IOPS
把測試資料塊大小調整為32GB之後,也沒有發生多少效能衰減
而向盤內裝入遊戲、影片等1600GB資料佔用87%空間後,也依然能夠維持和空盤差不多的效能水準
而在PCMARK10的儲存測試中,希捷酷玩FireCuda 530是要超過三星980pro的,落後於浦科特M10P
極限吞吐量測試
隨機讀寫固然是超過官方給出的100萬,然而順序讀取卻始終停留在7000出頭,即使採用全0填充的測試資料也沒有更多提高
希捷酷玩FireCuda 530 2T版本官方給出的效能指標,128k資料塊順序讀取是可以達到7300MB/S的,剩餘的那200多MB/S哪裡去了呢?
這和PCI-E協議中的一個引數有關——Maximum Payload Size(MPS)。簡單的來說每一幀PCI-E資料都有基本固定長度的頭部和尾部,中間傳輸的我們認為才是“有用的資料”,而這個引數便是控制這些“有用的資料”長度的。由於報文首位的長度基本固定,所以中間部分越長,用在協議上的傳輸損耗也就越少。這和我們追求萬兆網路傳輸的極限速度時,我們要開啟交換機的巨型幀功能來降低協議損耗是一個原理
而Intel的RocketLake-S,目前支援最大的MPS為256位元組
而AMD的Zen3平臺支援512位元組,與希捷酷玩FireCuda 530匹配。所以要想追求酷玩FireCuda 530的極限吞吐量,我們需要切換到AMD平臺
這樣我們便得到了酷玩FireCuda 530的最高讀取效能,我們想要看到的7300+出現了
但由於AMD Zen3平臺的隨機效能要略遜於Intel RocketLake-S,所以除了這段極限吞吐量以外,其餘的測試還依舊是基於Intel平臺來做
寫入效能測試
SLC Cache技術在消費級SSD中的普及可以大幅提高日常使用體驗,但對於韌體演算法和NAND品質不佳的固態盤,SLC Cache卻成了一塊遮羞布。要說現在拿到一個SSD,玩家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便是這個盤的SLC CACHE有多大,當CACHE耗盡之後實際的寫入速度優勢多少。那麼這款酷玩FireCuda 530 2TB版本的表現如何呢?
我這裡使用128KB大小的資料塊對它進行了持續寫入,從空盤一直寫滿整盤2TB容量為止。總共用時595秒,簡單用除法算出來的平均速率高達3361MB/S。從任務管理器所記錄的效能監控中可以看到,寫入速度總共分為三個階段,6.8GB/S,3.8GB/S,1.5GB/S
而這595秒具體的寫入速度分佈如下,前33秒處於SLC CACHE狀態,一直維持6800MB/S左右的高速;第34秒開始進入TLC NAND直寫狀態,速度下滑至3800MB/S左右,而在第425秒開始進入邊回收邊寫入狀態,速度下滑至1500MB/S左右。
如果我們把寫入時間切換為寫入容量,那麼會得到下面這個圖。前220GB為SLC CACHE空間,中間約1500GB為TLC NAND直寫過程,最後接近300GB邊回收邊寫入。當然因為酷玩FireCuda 530速度太快,這裡是以秒為單位做計算,可能會存在幾GB的誤差,但整體不會有什麼變化。
3800MB/S的直寫速度是目前市面上消費級固態盤毫無疑問的No.1,因為我目前連超過2000MB/S的幾乎都沒見到過。這當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176層堆疊NAND
隨機讀寫測試
接下來使用IOMETER來測試一下酷玩FireCuda 530的隨機效能表現
讀取方面IOPS隨著佇列和執行緒數的提高而穩步上升,直到Q32T16時才達到峰值,約103萬IOPS。而寫入則要更早的進入狀態,在Q4T16即達到最高約130萬IOPS
在高強度的離散度測試中,希捷酷玩FireCuda 530表現得並沒有上面幾項測試中那麼出色。雖然IOPS維持在3萬以上,但在長達3個小時的過程中沒有進入穩定態。當然這也是群聯方案的傳統弱項,希捷定製版本並沒有能夠實現更高的突破。
遊戲測試
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索尼PlayStation 5系統更新,開放了M.2介面擴充套件SSD。定位於遊戲玩家的酷玩FireCuda 530也早早宣佈支援PS5,那麼下面我就來測試一下它在PS5中的表現
安裝方式很簡單,知道怎麼開啟PS5的側板就行了,當然要先關機就是了。
然後就是按系統提示格式化M.2 SSD了
PS5在格式化之後還會幫玩家測個速,這裡測出來6558.481MB/S的速度比在PC上略慢了一點
2TB儲存空間完美識別,型號也正常識別
首先先來測試一下游戲複製速度。這裡選了一款PS5遊戲《破曉傳說》,今年9月9日剛剛上市的新作
另一款是PS4遊戲《英雄傳說:創之軌跡》,也是我作為一個軌跡粉絲的情懷作品
先從PS5內建SSD中移動到酷玩 530,再從酷玩530移動回來
這個結果可能大大出乎玩家們的預料,當然我也一度懷疑測試除了問題,但是連測了三次均是如此。遊戲移動到PS5內建硬碟的耗時居然差不多是移動到希捷酷玩FireCuda 530的5倍左右,也就是說酷玩 530的寫入效能要遠遠好於PS5內建硬碟,甚至已經接近一個量級
接下來是遊戲載入,兩款遊戲分別在內建盤和酷玩530上進行讀檔、場景切換等操作。使用秒錶測試耗時,每個場景測3遍取平均值
希捷酷玩FireCuda 530在遊戲載入方面略好於PS5內建盤,沒有了之前複製那麼誇張的效能差距,區別在幾個百分點之間
總結
與一般貼牌的公版群聯產品不同,我們在酷玩FireCuda 530的身上看到了希捷下的功夫。論快取外的持續寫入,酷玩FireCuda 530可以說是目前消費級SSD的最強者。經過精心調教的韌體加上兩倍於主流產品的耐久度,相信酷玩FireCuda 530是將是遊戲玩家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