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

玲瓏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青50年 Author 賈宏圖

知青50年.

50年前,我是北大荒知青中的一員。 我把青春留在了黑龍江北安長水河農場。本公眾號海內外知青和全國各地知青都有關注,發表近1200篇圖文,其中原創600多篇。最多一篇瀏覽近42萬+人次,希望記錄共和國知青的歷史以及每一位知青的故事。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

本期主人公:樂蘭英 (上海黃浦區15中學初三學生,1970年插隊並留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已病故)以及妹妹樂紅英。

樂 不 起 來

文 / 賈宏圖

從齊齊哈爾回哈爾濱,路過杜爾勃特蒙古族自治縣。正好一個同事張春嬌在這個縣代職,當縣委副書記,我請她幫助找幾個老知青採訪。頗費周折地在勞動局當年的知青檔案中,找到了一對叫樂蘭英和樂紅英的姐妹,她們是上海的老知青,可能還在縣裡。最多時這個縣來過上千名的知青,現在他們是“碩果僅存”了,

又是好一陣顛簸,終於在泰康鎮的文苑社群找到了樂蘭英。這裡離縣城大約有十幾裡遠,算是郊區吧。沒想到作為杜蒙縣首府的泰康鎮的道路,遠不如縣鄉公路那麼廣闊平坦。春嬌說,杜蒙是國家級貧困縣,儘管這幾年經濟的增長在全省各縣是最快的,但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欠賬太多了。聽說你要來採訪,街道辦事處專門用拖拉機清理了道路,還幫樂蘭英家打掃了衛生。如果不是用剷車推平了道路,我們是進不了這個村子的。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

樂蘭英和她的丈夫

這是小巷中一個殘破的院落,房舍也很陳舊了。就是在北方農村常見的那種土坯房。院子裡站滿了人,好奇地看著這位被人遺忘的老知青家裡來了這麼多坐小車的客人。這條小巷好像從來沒有進來過轎車。

經過打掃的家裡還很簡陋,沒有像樣的傢俱和電器,牆上的幾張照片顯示著主人和大城市還有些許的聯絡。樂蘭英身材不高,很瘦弱,她的丈夫老王頭髮都白了,背也駝了,顯得很蒼老。

樂蘭英看著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有些不知所措,她可能怕我們懷疑她知青的身份,馬上拿出幾份已經發黃的紙片給我看,一張是當年她來黑龍江插隊的乘車證,上面印著:1970年2月17日,622次火車,3車廂,75座。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

還有一張是上海革委會給知青的“慰問信”,開頭的話是:“革命小將們: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看了這幾張紙,大家都笑了,我說:“樂蘭英,謝謝你了!你有功了,為博物館收藏了幾件文物!”她也跟著我們笑起來,看得出,她很久沒這麼開心了!

按著採訪知青的慣例,我又從頭問了一遍,她如實說來:

我是上海黃浦區15中初三的學生,我和低我兩屆的妹妹紅英一起,於1970年春天下鄉到林甸縣東風公社戰鬥大隊的,我們家裡的弟弟妹妹很多,我和妹妹走了,他們就可以不下鄉了。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

貧困的戰鬥大隊為我們一起來的20個知青蓋了房子,我們能參加的“戰鬥”就是種地鋤地收割打糧,還要種菜養豬。

儘管紡織工人家庭出身的我們姐倆從小吃過苦,但勞動的艱辛,還是讓我們難以忍受。特別是我在地裡幹活,太陽一曬就頭疼,有時痛不欲生。當時躲避農業勞動的唯一辦法就是嫁人,回到家裡養兒育女伺候公婆。經村裡好心人的介紹,我下鄉一年後就嫁給了村裡特別能幹的木匠王志遠。他手藝不錯,隊裡修理農具離不開他,一年能掙3500個到4000個工分,他不讓我再下地了,當時我也很安然,“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嘛!我和妹妹紅英一起搬出了青年點住進了老王家,兩年後妹妹也嫁給了村裡老實巴交的農民趙景平。

當時我們姐倆與普通農民相結合的行動受到高度讚揚,然而我們個人的人生悲劇也從此釀成。1972年,我和王木匠的第一個女兒降生了,可能是南北雜交的優勢,那孩子特別漂亮,我和老王給她起名王花。隔了一年多,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又降生了,還是個漂亮女兒,叫王芳。公婆不太滿意,他們更希望兒媳生個孫子。當地農村重男輕女很普遍。遺憾的是我沒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又生下了老三王紅,還是個女兒;又生下了老四王傑,也是個女兒!雖然是一水水的漂亮姑娘,可老人還是不答應。我們迫於家庭壓力,又生了老五,終於是個男孩子,起名王軍!公婆高興了,總算有了接老王家戶口簿的。可是,我的身體垮了,因為超生,我們家多次被罰款,家裡一貧如洗。

真的很不幸,蘭英作為一個大城市的知識青年沒能走出落後農村的怪圈,她給自己造成的苦難,也會貽害給自己的孩子!還好,紅英只生了一個兒子,不像她的姐姐遭那麼多的罪!也許是命好,如果第一個生的不是兒子,那就很難說了。

政府並沒有忘記知青,為了解決他們的困難,1981年縣裡又把沒有返城的知青集中到條件比較好的泰康鎮一心公社一心大隊,蘭英和紅英的丈夫和孩子們都搬到了新蓋的房子裡,日子也有所改善。當時如果她們兩人回上海,也可按政策安置。可農民的丈夫安排不了工作,一家人在上海是難以生存的。她們只好隨遇而安了,在這個貧窮的農村年復一年地艱難地生活著。

五年後縣裡把沒有返城的所有知青,都招工進城安排了工作。上海知青辦還花錢給蘭英家蓋了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雖然地處城郊,他們一家已經很滿足了。蘭英和紅英都被安排到了毛線廠當工人,可惜蘭英的心臟病很重,讓二女兒王芳接了她的班和二姨紅英一起上班了。不到兩年這個廠子就黃了,全體工人都下了崗,工廠連發退休金的能力都沒有。

沒辦法,紅英和丈夫回了上海,她在街道上找到一份工作,丈夫在小區掃樓道,兒子上了學。妹妹一走,蘭英感到很孤獨,經常暗自神傷,偷偷落淚,她不想讓丈夫和孩子們看到。

我們的到來,使樂蘭英像見了親人般地高興,她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但臉上的愁雲還重重地掛著。我問起她的五個孩子:老大王花按政策回上海了,先安排到一家紡織廠,後來也下崗了,和愛人一起打零工,還能自食其力。老二王芳,從毛線廠下崗後,在一家賓館當服務員,現在也下崗了。蘭英叫她和我見面,她正站在屋裡,聽我們和她媽談話,穿著打扮和大城市的姑娘一樣。我又問起老三王紅,蘭英說,到上海找她大姐了,她在一家商店收銀,丈夫開公交車,日子還可以。那老四王傑呢!蘭英指著屋裡抱著孩子的她說,現在也沒工作,靠她丈夫打工養著呢!

我想,五個子女的樂蘭英如果在人口銳減的俄羅斯可能是英雄的母親了,可是在人口超員的中國農村她的境遇肯定是很困難的!我又問起他們家族最看重的寶貝兒子王軍。屋裡都沉默了,誰也不說話。

後來還是蘭英說了:“王軍在監獄服刑呢!”

說這話時,她臉色陰沉,低著頭,很難受的樣子。我的心也是一沉,不禁問起原因。蘭英和老王你一句,我一句,我也聽出了原委。那是去年12月的事,初中沒畢業的王軍輟學回家跟父親學木匠。可不知為什麼平時老實內向的他,在小巷裡搶了人家的手機,可能是出於好奇。他搶到手機後馬上給別人打電話,當天就被抓住了。當時正趕上“嚴打”,家裡又沒錢請律師,又交不起罰款,結果王軍被判了六年!

在場的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也說,王軍這孩子平時確實很老實,很聽話,也不知怎麼鬼迷心竅,犯這麼大的事兒。聽了王軍的事,我不知怎麼安慰他傷心的父母,只是說有空多去看看他,讓他好好接受改造,爭取減刑早點回家!蘭英說,監獄很遠,一去要花路費,還要給孩子買點吃的,去不起呀!

我一時還搞不清王軍犯罪的原因,但家庭貧窮、教育不足肯定是不可迴避的因素。

我又問起蘭英一家的經濟來源,她說只靠每月130元的社保金。是每人130元吧?我問。她和老王都說,全家130元!那買糧買菜的錢都不夠吧?我又問。她說和老姑娘一起過,靠老姑娘的丈夫打工掙錢買糧,其他沒有什麼花銷。陪同我的張春嬌說,縣裡許多家都靠養貂和狐狸發了家,你們為啥不養?老王說,我們沒有本錢。一對貂崽兒就得一千多元。現在我家養了一口母豬,雖然掙不了錢,但可以零錢變整錢!

蘭英說,現在我們家最值錢是老母豬,還有一臺縫紉機,那是我結婚時,我媽給我買的。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

樂蘭英和家人的照片

她指著牆上的照片告訴我,老母親已經九十多歲了,好多年沒回上海看她了,說到這兒,蘭英很難過的樣子。

離走前,我把自己兜裡的500元錢都給蘭英留下,她不肯要,我說都是老知青,我早就返城了,你還在紮根。讓我表示一下心意吧!張春嬌說,沒有工作的那兩女兒,我幫助你們想辦法。

從小巷走出的路也很艱難。下雨時淘出的大溝,我們的車費了很大的勁才衝出來!在路上我和哲學博士張春嬌說起知青運動。她說,知青到農村說是接受再教育,其實是和農民互相教育,知青留下最大的是文化影響,推動了農村的發展和進步。當然也有的知青,被農民的落後文化同化了,現在他們沒了“知”,也不“青”了,和農民沒有區別了。對這些人,我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說,你說的對。但我面對身處苦難的他們,已說不出責怪他們的話了。我們還是多幫助他們吧!她說,那是當然。

第二天早上,我在下榻的天湖賓館門前散步回來,看到坐在大堂裡的樂蘭英和她的二女兒王芳,她們走了十多里的路,為我送來兩盒當地的特產牛肉乾。我心裡很不安!蘭英看著富麗堂皇的賓館說,這麼大,這麼漂亮!王芳說,我媽有十年沒進城了!

她們走出賓館很遠還向我招手、微笑,可我怎麼也樂不起來。張副書記說,我用車把你們送回去!

也許,我應該做個交代,在我寫了以上這篇文章幾個月後,也就是在2009年的春節,我接到樂蘭英的二女兒王芳的電話,她剛和我說了一句拜年的話,就在電話裡哭起來:“我媽去世了!”

“什麼?誰去世了?”

“就是我媽媽,樂蘭英!”

她說,媽媽聽說上海有政策,返城的老知青每月補助幾十元錢,她也想把自己的戶口辦回去,也能享受這個待遇。臨走前,她讓女兒給她找一身綠軍裝,還背上一個軍用書包和軍用水壺。她說,當年我是什麼樣來的,現在我要什麼樣回去!

王芳說,回到上海後,住在大姐家,可能一路上太累了,也可能事辦得不順利,不幾天心臟病犯了,結果搶救無效,死了!這幾天,爸爸也趕去上海了,處理媽媽的後事……

樂蘭英就這樣死了,一個上海女知青的不幸命運,讓所有善良的人傷感。我對王芳說:“孩子不要難過了,你媽媽還算幸運,無論怎麼說,她還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後來我給在這個縣當副書記的同事打了電話,請她多關心他們一家。她說沒問題,王芳就在招待所工作呢!

又是一年春節時,王芳又給我拜年,說著說著,她又哭了。他說前幾天,我爸爸王志遠回上海給我媽媽燒週年,可能是旅途勞累,到了上海也犯了心臟病,去世了!她大哭,實在說不下去了。後來她嗚咽著說,他們兩人感情很深,媽媽走了以後,他幾乎每天都默默地流淚。我安慰她說:“這回,他們終於團聚了!你們不用掛念他們了,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吧!”

又是一年後,王芳來電話告訴我,弟弟王軍放回來了,是因為勞動好減刑的。我說,你讓他到哈爾濱來,我可以幫他安排當個報紙零售員。她說,還是在家裡乾點啥吧!到外地,我不放心!

後來,就再也沒有這家人的訊息了。我的同事也完成了代職,另有高就了。她在縣裡時,時常關照這家老知青的。

文中主人公 : 樂蘭英 ,上海黃浦區15中學初三學生,1970年插隊並留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已病故。作者賈宏圖13年前採訪後,一直和她的孩子們保持著聯絡。

後記:

樂蘭英的二女婿,2020年春節期間
和作家賈宏圖的往來簡訊:

轉自 +86 183 xxxx 5588:

是賈宏圖舅舅吧?祝你新年快樂!

賈宏圖:

好。你是誰呀?也祝你春節快樂!

轉自 +86 183 xxxx 5588:

舅:我是杜爾伯特縣、樂蘭英的二女婿。

賈宏圖:

這些年我一想著你們。樂家的幾姐妹和弟弟生活得怎樣?誰在上海,誰還在牡蒙?

轉自 +86 183 xxxx 5588:

舅:謝謝您的惦記,大姐、老三、老五在上海,老四在哈爾濱,我們在杜蒙都挺好的。我們沒有忘記您對我們的恩情!這幾年始終都在忙乎各自的生活,這兩年才穩定,等過一段不忙我們去看您。

賈宏圖:

你們過得好,我就放心了。你們有困難還可找我。老五在上海乾什麼?你愛人是王紅嗎?她在幹什麼?

轉自 +86 183 xxxx 5588:

老五在工廠幹展銷類的活、挺好的。我愛人是王芳、還在賓館幹也挺好的!謝謝舅這麼多年還記得我們!

賈宏圖:

對王芳,在賓館乾麵案,好樣的!令人高興的老五,也有體面的工作。希望你們都工作的好,生活得好。你爸媽在天靈才能高興!

轉自 +86 183 xxxx 5588:

謝謝舅舅、這麼多年能把我們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惦記著!等過一段我們兩口子帶孩子去看您。......

部分內容來源:老知青家園

分類: 新聞
時間: 2021-09-08

相關文章

「知青往事」我這大半輩子…… 一個女知青的曲折經歷

「知青往事」我這大半輩子…… 一個女知青的曲折經歷
我這大半輩子 一個兵團女知青轉插他鄉的曲折經歷 作者:木瓜(本文根據謝金星口述整理) 1 我叫謝金星,一般女人都喜歡叫芳.蘭.花什麼的,父親給我起這個名字是因為他讚賞宏大的東西.他對我說:這世界上最大 ...

上世紀60年代,比現在明星還要火的女知青邢燕子,如今怎麼樣了?

上世紀60年代,比現在明星還要火的女知青邢燕子,如今怎麼樣了?
1953年12月3日,<人民日報>在一篇社論中首次提出了由國家組織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管理方法,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由此開始.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近三十年時間裡,先後大約有兩千萬的知青踴躍投身到 ...

東北知青回憶“抓特務”:中國人的臉,說錯話被識破,本是大學生

東北知青回憶“抓特務”:中國人的臉,說錯話被識破,本是大學生
70年代初,不少上海知青插隊到黑龍江,他們在那裡曾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其中最驚險的,莫過於抓特務. 知青唐世剛親自見證過抓特務,那個長著中國人一樣面孔的特務,本來表現地很完美,但因為隨口的一句話 ...

《孽債》26年,演員現狀迥異,有人55歲依舊貌如少女,有人不在了

《孽債》26年,演員現狀迥異,有人55歲依舊貌如少女,有人不在了
影視圈的1995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那一年,兩位女神鄧麗君.張愛玲先後離世,汪峰.王力宏.張惠妹則是齊齊出道. 春晚舞臺上,第一次出現了"小品王"趙本山的身影,影壇之中,星爺的& ...

上海知青在北大荒一待就是30年

上海知青在北大荒一待就是30年
老知青家園 2018-10-17 上海知青在北大荒一待就是30年 朱曉軍 楊麗萍 摘自<大國糧倉--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實錄> 人物簡介: 韋建華,上海知青,1950年3月3日生人,1966 ...

知青往事:他甘願放棄回城機會,娶了陝北婆姨,培養了兩個大學生

知青往事:他甘願放棄回城機會,娶了陝北婆姨,培養了兩個大學生
點贊關注,每天都有知青故事感動你! 在陝北佳縣馬家店我見到了姚海峰老師,姚老師退休之前是一名小學老師,他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老師,從馬家店走出去的學生多半都是他帶出來的,而且有很多學生都考上名牌大學,因 ...

知青往事:五兄妹上山下鄉——關於一個家庭的非戲劇性劇本

知青往事:五兄妹上山下鄉——關於一個家庭的非戲劇性劇本
在上海有這樣一個家庭,父母都是老幹部,當年他們的六個兒女,有五個奔赴內蒙古和黑龍江下鄉.小小的年紀背井離鄉,天各一方,父母牽掛,兄妹情長,幾十年風風雨雨,又演繹出多少感天動地的故事?也許再天才的作家也 ...

「知青往事」淚灑除夕夜

「知青往事」淚灑除夕夜
淚灑除夕夜 作者:蘇顯力 轉眼到了春節,因為戰備形勢緊張,連裡只批准很少一部分人回家探親.馬宏鑫家裡有事回去了,我和李玉秋.黃大利都沒有給假,留在連裡.郭宇紅因剛來不到兩年沒有探親假也沒有走. 春節放 ...

知青往事:陝北插隊10年,放棄回城的機會,最後嫁給了農民

知青往事:陝北插隊10年,放棄回城的機會,最後嫁給了農民
點贊關注牛人故事,每天都有故事感動你!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在不同的人生十字路口,我們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至於對錯只有我們自己清楚. 何慧娟在陝北已經生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見到她還是在2000年的 ...

全運賽場速遞丨逆轉遼寧隊 吉林女曲兩連勝

全運賽場速遞丨逆轉遼寧隊 吉林女曲兩連勝
來源:吉網 9月16日,全運會曲棍球賽場,吉林女曲迎來第二個對手,東北德比遼寧隊.最終,吉林隊在先失一球的情況下敢打敢拼,在第三節連續打入兩球.最終,以2比1完成逆轉,獲得勝利,贏得兩連勝. 為吉林隊 ...

知青往事:當年發誓紮根陝北一輩子,為了夢想他背叛了諾言

知青往事:當年發誓紮根陝北一輩子,為了夢想他背叛了諾言
楊樹成是六八屆初中畢業生,1968年年末,楊樹成和他的十幾名好同學先到學校提交了去陝北延安地區插隊落戶的申請,然後攜帶學校開具的證明,去轄區派出所登出了北京市城市居民戶口,領取了插隊落戶的購置費,他們 ...

「知青往事」情葬巴山

「知青往事」情葬巴山
情葬巴山 作者:張益庭 編者語:他和她都是知青,她是他的音樂知音,對他彈奏的手風琴曲百聽不厭.兩個情投意合的年輕人本該有一番深深的情感經歷,但蹉跎歲月卻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演繹了一出悽而不美的愛情故 ...

知青往事:重返第二故鄉見到了她,五十年前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眼前

知青往事:重返第二故鄉見到了她,五十年前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眼前
今年夏天(2021年6月4日),曾在陝北插隊落戶的北京知青李若明他們一行五人又回到了延安,回到了陝北,回到了他們曾經插隊落戶生活了多年的後梁家峁大隊,時隔近五十年重返第二故鄉,李若明說他心裡格外激動, ...

「知青往事」從昆明到傣族邊寨,我們走了七天

「知青往事」從昆明到傣族邊寨,我們走了七天
從昆明下放傣族邊寨,我們一路走了七天 作者:朱新地 我插隊的地方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縣,1969年初知青下鄉時成昆鐵路還沒有全修通,我們先坐火車到祿豐,再在祿豐換乘汽車.汽車是大卡車,敞 ...

上海解放,一“農婦”寫信給陳毅,才知:“八百壯士”竟尚在人間

上海解放,一“農婦”寫信給陳毅,才知:“八百壯士”竟尚在人間
1949年的一天,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在一間80平米的辦公室裡緊張忙碌著,擺在他辦公桌上的不同顏色的電話響個不停,讓陳毅都無暇分身,就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這時,一名警衛快步流星走進了陳毅的辦公室大聲喊 ...

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當初開荒時,狼就跟在後面撿老鼠吃

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當初開荒時,狼就跟在後面撿老鼠吃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些姑娘突破世俗的看法,到北大荒學習開拖拉機,開荒耕地.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 梁軍和一元人民幣.受訪者供圖 1962年發行的我國第三套人民幣一元紙幣上,印著一個開拖拉機的姑娘 ...

又一教授對女學生伸出罪惡之手,聊天記錄曝光,網友:不會刪除嗎

又一教授對女學生伸出罪惡之手,聊天記錄曝光,網友:不會刪除嗎
最近網路上頻頻出現高校教授騷擾女學生的案例,讓我們不得不質疑校園到底是一方淨土,還是罪惡的源頭. 作為老師,品德不應該是最高尚的嗎?總是出現這些品德不過關的老師,還是名校教授,這到底是學校監管不力,還 ...

陳毅的這個決定,開啟了“大豐”與“上海”70多年的唇齒相依

陳毅的這個決定,開啟了“大豐”與“上海”70多年的唇齒相依
在作家蔣峰的中篇小說<翻案>中有這麼一個情節:主人公從上海前往鹽城大豐辦事.事情辦完後,欲搭長途大巴返回上海.在長途車站,他詢問排程亭內的一位老人去上海的車幾點走.但老人卻說"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