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試想一下這個場景:

一個兒子,在母親需要搶救的時候,他卻勸自己的母親“死”。

你會如何看待?

你會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大逆不道的不孝子?

然而這樣的一幕,就出現在了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

在抖音上,有個博主說自己母親走的時候,他選擇放棄搶救,引發了爭議。

有一部分網友對他的做法有爭議,但還有很大一部分網友並沒有去痛斥這個兒子的不孝,反而對他的做法讚賞有加,甚至感動不已。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因為他做的事情,遠遠不只是放棄搶救,還有很多很多。

他在母親身患絕症前的一個月,就放下自己的工作,天天陪著母親。

他一直靜靜地陪在母親的身邊,陪她說話、聊天,問她還有什麼事情想要交待自己。

當他知道母親與自己的姐妹之間還有些誤會沒有解除的時候,他立刻找到那幾位姐妹,與她們交談,消除了她們和母親之間的嫌隙,解開了母親的心結。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他做這些,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母親的心願,更是在用行動去告訴母親: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面地幫你解決事情,你不必再擔憂他以後的人生。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除了幫助母親心安,他也對母親訴說了很多自己的抱怨。

他說,自己在童年時,母親的很多做法給他帶來了深深的傷害,影響了他。

病榻上的母親聽到這些後如釋重負,誠懇地向他道歉:“如果我知道會是這樣,我當時肯定不會這麼做。”

隨著這句話一出口,母子之間最後那一點隔閡也隨之消失,兩人流著眼淚抱在一起,完成了最後的諒解。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他對母親敞開了所有的心扉,母親也放下對兒子所有的牽掛,兩個人的心全部都安靜下來,在母親生命的最後時刻完成了和解。

當這個母親油盡燈枯的時候,她握住兒子和丈夫的手,用盡全力想要在離世前再多看自己所愛的人幾眼。

然而即便是這樣簡單的堅持,卻也極大地消耗著這位母親的精力,她忍不住大口大口吐血。

看到母親吐血,兒子關切地問了一句“你很難受嗎?”

母親點點頭,說,“很難受。”

看到母親這麼痛苦不堪,兒子終於說出了那句殘忍的話:“能不能堅持?如果不能堅持的話,那就走吧。”

於是這位母親又看了看兒子,用盡最後的力氣,點了點頭。

在示意家人和醫生不用搶救之後,她緊握住丈夫和兒子的手,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就像是一場儀式,雖然是生死告別,但沒有那麼悲傷,沒有那麼痛苦,反倒是逝者和生者的內心都獲得了一種充足的安寧感。

他的父親和所有親戚,對母親的最後記憶,都是溫和的、不留遺憾的。

他說出了那句讓人感動的話:生命結束了,但愛永存了。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他的母親是帶著一種坦然和體面走的。

人人都說“生死兩相憾”,但這個兒子卻與母親一同選擇了一種“生死兩相安”的告別。

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都有句影響很深的俗語,叫“好死不如賴活著”。

在很多人看來,自己的親人即便是患上了不治之症,即使是痛苦不堪,也應該一味地延長生命,不然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

但這個兒子,他並沒有用過度的搶救給母親帶來痛苦,而是完成了她的夙願,為她安排好一切事宜,讓她沒有遺憾地、安靜地離開。

這不得不讓人心生感動。

其實我們認真想想,在很多情況下,對那些絕症病人來說,多活一天,就等於多受一天折磨。

還不如讓這個過程溫和一點,體面一點,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親人,儘量去提高他們最後生命的質量,讓他們沒有遺憾和痛苦走,這難道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嗎?

正如林清玄曾說:如果人能快樂的歸去,死亡就不能殺人,反而是人殺掉了死亡。

生命,是不能一味地按照時間長短來衡量一切的。

最後生命的質量,是我們更應該反思和重視的事情。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位醫生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是腹腔腫瘤晚期患者,可因為他的父母不願他離開,於是就靠著現代醫學讓他單純延長生命。

在這幾個月裡,為了維持生命,他被開了三刀,渾身插滿了管子,有些管子是為他輸送營養與血漿,而有些管子則在排出腫瘤壞死所產生的各種汙穢。

雖然是不治之症的晚期,但他的感受卻一直很清楚。

他每天極其痛苦,親眼看見那些東西在他的眼前流動,而且每次維持生命的換藥也讓他生不如死,可換藥又是必須的,如果不換,他的身體就會被泡在那些汙穢之中。

於是那個年輕人就這樣在痛苦中煎熬,不斷地看著自己的生命在管線內液體的流動裡一點一點地消耗,看著深愛的父母在旁邊把眼淚一滴一滴地流盡。

那種痛苦的感覺,真的連“萬箭穿心”都很難形容。

後來,那個年輕人一直熬到了那年的春節走了。

當主治醫生休完新年假回來上班的時候,發現年輕人的病床已經空了。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那一瞬間,醫生愣了一陣,隨後長舒一口氣,反而感到替那個年輕人的解脫而感到釋然。

我看過一些醫生的科普,很多絕症患者,比我們所能想象的還要更加痛苦。

比如癌症,到了晚期的時候,是不管打多少麻藥都沒有辦法止住疼痛的。更多的病人可能連止痛片都已經無法吞服,一口水都喝不下去,那些藥就慢慢爛在舌頭上……

一個醫生曾說,為什麼只有癌症病人很少有見到迴光返照的狀態,是因為他們已經根本疼到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可即便如此,很多家屬在絕症病人的彌留之際,仍舊選擇創傷性治療,用難以承受的劑量去做化療。

央視曾經做過一個專題,《癌症的過度治療徒增患者痛苦》,裡面有很多患者最後都是帶著痛苦和折磨走的。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院長劉文華也曾提到過,我國每年300萬去世的癌症患者當中,有80%都有過度治療的可能。很多晚期患者不適合做化療,卻在家屬的要求下去做,最終導致病情惡化。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也就是說,本來一些癌症患者目前情況還是不錯的,反而是因為過度治療,過多的創傷性治療導致腫瘤反撲,從而加速了他生命的結束。

所以很多醫生,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就會選擇和普通人不一樣的方式。

比如發明了肺癌靶向藥塞瑞替尼的美國科學家Tom Marsilje博士,他自己卻是一位大腸癌患者。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在得知自己的疾病之後,他索性放下了一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最後生命,參加公益活動,甚至還報名參加了一場鐵人三項賽。

Marsilje博士最後在17年去世,直到生命結束前的最後一刻,他都沒有後悔過自己的決定。

因為他在患癌之後,過的依舊是一種高質量的、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很多人,在討論起“幸福”的時候,首先想到的,總是我們的人生有多麼幸福,我們擁有多麼溫馨的家庭,有著多麼崇高的理想,看過了多少靚麗的風景……

但我們卻很少想過,“最後生命”是否幸福。

2015年經濟學人的《年度死亡質量指數》報告中顯示,在80個接受調查的國家中,中國僅僅排名第71位,在倒數十位之列。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不得好死”,成了許多人心中永恆的痛。

我們這一生,會思考很多東西,思考快樂、思考痛苦、思考活著的意義,卻極少思考死亡。

但其實我們最後的生命是用什麼方式度過的,我們最後留給世人是什麼樣子,才是我們最應該考慮的。

生命雖然短暫,但我們應該學會用最好的方式去告別。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曾看過這樣一部紀錄片。

一個叫西蒙的英國男人,曾是劍橋大學的高材生,但是卻患上了可怕的漸凍症。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曾經酷愛登山和滑雪的他,卻不得不坐上輪椅,甚至連拳頭都無法緊握。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曾經精通四國語言的他,在患病之後,連說出一個完整的單詞都變得異常困難,只能靠朗讀機和寫字與家人交談。但很快,他連筆都很難握住,連按鈕也很難按下。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病情越來越嚴重,他每天都生不如死,痛苦萬分。

最後,他做了一個決定:與其每天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還不如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最後生命。

他在家裡舉辦盛大的聚會,所有的好友家人悉數到場。

每一個來參加他聚會的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一一與西蒙擁抱,向他祝酒,從頭至尾都沒有說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任何人說出悲痛的告別詞。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而沒有語言能力的西蒙,就靜靜地坐在那裡,朝每一位賓客笑著點頭致意。

他還做了很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讓自己不留遺憾。

最後,在生命的盡頭,他走進了瑞士那家終結他生命的醫院。

他讓藥劑師把毒藥調好,準備滑動了那個毒藥的開關。

他躺在柔軟的病床上,看著醫護人員忙前忙後,彷彿自己只是來醫院看感冒一樣平常,打完點滴就可以回家,整個人都非常坦然。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他用筆在紙上寫下一句“我一點也不害怕死亡,這是一種解脫”,寫完還笑了起來。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他向每一個他所愛的人道別。

他用朗讀機對妻子說:能夠遇到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他還安慰妻子說:自己很慶幸能用這樣一種來得及的方式和你告別,而不是在一場車禍裡瞬間離去,連好好告別都做不到。

他對母親說:“很感謝您這輩子能做我的母親。”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在場所有的人都哭了,但他們都很支援他的決定。

最後,他在妻子的懷中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他的母親說,“他(西蒙)並不是一個懦夫,他很勇敢。但我們也得記住,能堅持到最後的人,都很勇敢。”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這個90歲高齡的老人,平靜地接受了兒子的離世,並且能心如止水地把這段往事說了出來。

所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直面死亡,不害怕,不退卻,不留遺憾,這或許是死亡本身讓我們思考的意義。

我忽然想起了那個得了胰腺癌的臺灣名嘴傅達仁。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向這個世界告別,最後喝下毒藥,安詳睡倒在兒子的懷裡。

他生前的最後一句話,還不忘開開玩笑,他舉著藥杯問醫生:“一口吞嗎?兩口可以嗎?”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這兩個人的故事,給了我極大的震動,我從他們的死亡裡感知到了一種強大的力量。

原來,死亡並不像我們從前想象的那樣可怕,它竟然也能夠如此幸福,如此美好。

母親生命垂危,兒子卻讓她“死”:關於死亡,我們必須顛覆認知

我今天之所以要講西蒙和傅達仁的故事,並不是說我們所有人都要按照他們的方式。

我想說的是它帶給我們的教育和反思:其實死亡也不一定就是一件恐怖、絕望的事,它也可以是平靜的、安詳的、充滿愛的。

人這一生中,如果死亡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事,那我們為什麼不重新換個方式去認識它們?

死亡所能結束的,只不過是人的生命,但在生命之外,還有我們在這世間所見的,所創造的,所愛的一切。

就像巖壁上的劃痕一樣,永遠地刻在我們和那些記得我們的人的心裡。

生命就像是一場聚會,每個人都在這場聚會中享受自己的人生、與他人建立聯絡,去感受愛。

而那些先一步退場的,無非是奔赴了下一場聚會而已,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和他們相見。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只是學會為那些先走的人披上一件風衣,替他們帶好帽子,平靜地與他們告別,讓他們帶著愛離開。

其實所謂的生死,也就是愛的一種延續,死神可以剝奪人的生命,卻永遠剝奪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愛。

面對親人離去,不要哭泣,不要悲傷,去鼓起勇氣向他表露愛,肯定他存在過的意義,讓他明白,他所活過的歲月,就是給我們日後的人生路途上照亮的燈盞。

縱使天人相隔,縱使命裡有盡頭,我們的生命中也會永久留著彼此的位置,在接下來的路途裡提供給我們更多前行的力量。

死亡本身並無意義,但死亡的反思卻對你我有很重大意義。

◇ 參考素材:

抖音(@子竣美學)

知乎(@Dr.X)

新浪健康《中晚期癌症患者不宜進行創傷性治療》

搜狐網@醫學界急診與重症頻道《醫生的臨終選擇:我們不想死在醫院裡》

搜狐網@中安線上《全球死亡質量指數報告:中國僅排名71位》

搜狐網@花草香味《英國大叔安樂死,從清醒到結束,僅4分鐘,“錄音遺言”讓人淚崩》

百度百科TA說@肥羅大電影《臺灣名嘴安樂死:怎樣才算有尊嚴地死去?》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1-07-09

相關文章

警惕丨銀川男子吃隔夜剩飯,生命垂危住進ICU

警惕丨銀川男子吃隔夜剩飯,生命垂危住進ICU
近日,銀川一位55歲的市民,因為吃了冰箱裡超過20小時的剩飯,導致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ICU救治5天才脫險. 吃了隔夜剩飯 導致食物中毒 9月10日,楊先生在家中做了米飯和菜, ...

感恩生命的奇妙,被醫生下了死亡判決的貓咪活過來了

感恩生命的奇妙,被醫生下了死亡判決的貓咪活過來了
#福娃日記 昨天於我而言真是驚魂的一天 差點就EMO了 鬼月第三天(8月10日)我收養的那隻流浪奶貓已經42天大了,從沒睜眼,三四天大到現在真是一把屎一把尿養到現在很不容易,結果今天小傢伙就跟我玩了一 ...

早產兒出生僅1公斤,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未料幾分鐘後起死回生

早產兒出生僅1公斤,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未料幾分鐘後起死回生
"小孩目前病情危急,有可能保不住,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在湖北省蘄春縣婦幼保健院內,醫生從產房衝出來告訴門外焦急地來回踱步的湯立坤.這個身高只有155釐米的小個子男人瞬間怔在原地, ...

中秋假期,老人心臟生物瓣膜衰敗生命垂危,多學科團隊新技術成功巧換“心門”

中秋假期,老人心臟生物瓣膜衰敗生命垂危,多學科團隊新技術成功巧換“心門”
來源: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通訊員:藍飛燕 9月19日中秋節假期,本是團聚的日子.但是,67歲的農姥姥出現了反覆呼吸困難,甚至因急性心衰住院搶救,急壞了家人. 原來10年前,農姥姥曾因" ...

6歲兒子被玩伴害死,兇手家人拒賠償,母親開啟自己的復仇計劃

6歲兒子被玩伴害死,兇手家人拒賠償,母親開啟自己的復仇計劃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眾所周知,母愛之所以偉大,在於不計付出和敢於犧牲. 為了孩子,一個母親究竟能夠做到什麼地步呢? 相信看完下面這個案例,不同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感悟,這是一起徹頭 ...

八個兒子血染疆場,國防部長親自致信:所有戰士向英雄母親下跪

八個兒子血染疆場,國防部長親自致信:所有戰士向英雄母親下跪
1945年的一個夏日,71歲的蘇聯母親葉皮斯季妮婭正在家中休息.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女兒聞聲拉開大門,眼前的一幕讓她不敢相信:在戰爭中失蹤已久的二哥尼古拉居然回來了! 葉皮斯季妮婭和幼子小亞歷 ...

“東方神童”13歲上大學,17歲入中科院,母親卻恨不得他早死

“東方神童”13歲上大學,17歲入中科院,母親卻恨不得他早死
文|菊小醫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在中國,幾乎每一對父母都有一個樸素的願望,那就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那麼,如何成 ...

2000年,日本母親讓精神病院接走兒子,竟揭開女孩失蹤10年的謎案

2000年,日本母親讓精神病院接走兒子,竟揭開女孩失蹤10年的謎案
2000年1月28日,日本一位年邁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越來越怪異,不但性格暴躁易怒,還經常對她拳打腳踢,由於無法忍受兒子的長期虐待,這位母親就給當地的精神病院打了電話. 圖丨女孩失蹤10年謎案 這位母親 ...

絕症小夥生命最後時刻想見父母一面,父母:直接拉火葬場吧

絕症小夥生命最後時刻想見父母一面,父母:直接拉火葬場吧
'求你們了,過來看看他吧'一位女孩拿著電話,向電話的那頭哭泣著,'我不曉得還能為他做點什麼'沒等話說完,電話那頭就結束通話了. 這位悲痛欲絕打電話這名女孩名叫黃妮,她正在給他男朋友家人打電話,祈求他們 ...

開國中將劉忠回鄉尋母,卻發現母親沿街乞討,痛哭大呼:兒不孝啊

開國中將劉忠回鄉尋母,卻發現母親沿街乞討,痛哭大呼:兒不孝啊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這是清代名家蔣士銓(quán)的<歲暮到家>,可憐天下父母心 ...

母親的故事

母親的故事
母親,造就孩子的人生​‍‌‍​‍‌‍‌‍​‍​‍‌‍​‍‌‍​‍​‍‌‍​‍‌​‍​‍​‍‌‍​‍​‍​‍‌‍‌‍‌‍‌‍​‍‌‍​‍​​‍​‍​‍​‍​‍​‍​‍‌‍​‍‌‍​‍‌‍‌‍‌‍​. ...

鄒宜均:因30萬被母親2次送入精神病院,得救後釋然,剃度出家

鄒宜均:因30萬被母親2次送入精神病院,得救後釋然,剃度出家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城市的日新月異,小村鎮的改頭換面,金錢帶給人們更寬闊的視野和更美好的生活: 同時,這也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金錢充斥了人們的整個思想,為 ...

參軍18年後,中野三縱副司令回鄉探親,老母親問:長官你找誰?

參軍18年後,中野三縱副司令回鄉探親,老母親問:長官你找誰?
在湖北省東北部和河南省接壤的大別山南麓,有一塊神奇的土地:紅安.這裡是黃麻起義的發祥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它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僅次於井岡山和延安,也是國內外著名的"將軍縣". ...

1985年,上海一廳級幹部找到山東一個啞婦:娘,您兒子回來了

1985年,上海一廳級幹部找到山東一個啞婦:娘,您兒子回來了
1985年的一天,沂蒙山區的天氣格外地好.這片飽經風霜的革命老區,如今正在太陽的照耀之下,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山路之上,一行人正在急匆匆地趕路.為首的那個人,叫做莊新民.回想起當初自己在沂蒙山戰鬥的時 ...

98年他是軍區副司令,卻仍奮戰抗洪一線,生前問兒子:多大官叫大

98年他是軍區副司令,卻仍奮戰抗洪一線,生前問兒子:多大官叫大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於2017年2月9日因病去世,享年76歲.第二天,一張拍攝於19年前的照片瞬間在朋友圈爆炸刷屏. 我是江西人,江西人對這位將軍有著不一般的感情.當時朋友圈裡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quo ...

羅京:48歲去世,葬禮現場李瑞英表情痛苦,妻子改嫁兒子留學美國

羅京:48歲去世,葬禮現場李瑞英表情痛苦,妻子改嫁兒子留學美國
說起國內主持人行業,最專業的莫過於央視主持人,因為他們不僅是一個主持人,一定程度上還代表了我們國家的形象. 在當今這個時代,央視有著很多受人喜愛的青年俊秀,比如尼格買提.撒貝南.陳思思等人,他們均以過 ...

國際女童日:所有的中國父母,都欠女兒一堂生命教育課

國際女童日:所有的中國父母,都欠女兒一堂生命教育課
文|全文共1703字,閱讀時間約2.5分鐘 今天是國際女童日,或許你還不知道這個節日,但透過字面應該能窺到一二.這個節日是為了保護女童而設立的. 藉著這個特殊的節日,我們來聊聊,這幾天大家都關注的13 ...

你真的讀懂了楊修之死嗎?因其愛耍小聰明?其實有更深的政治邏輯

你真的讀懂了楊修之死嗎?因其愛耍小聰明?其實有更深的政治邏輯
對於絕大多數人們來說,都對<楊修之死>的故事耳熟能詳,因為這個故事曾收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用來警示我們做人不能太鋒芒畢露.自作聰明,要懂得韜光養晦.謙虛低調. 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 ...

民間故事:老人在村口擺酒,說要和兒子喝酒,可他兒子已亡故多年

民間故事:老人在村口擺酒,說要和兒子喝酒,可他兒子已亡故多年
看官大大您好!歡迎光臨崆峒書生講故事系列,感謝各位看官的關注. 北宋年間,安徽有個叫打虎的村子,村裡民風淳樸,鄉鄰之間互相照顧,每逢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村裡人總會一起去互相幫助. 一次,村子裡發洪水,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