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念念洗好澡後,用她的浴巾幫她擦乾。念念說,媽媽你知道嗎,我為什麼喜歡用青蛙這一面擦身,而不是用白色的那一面呢。我說你喜歡小青蛙唄。不是的,青蛙的這一面柔軟一點。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用白的那一面,有一個線頭纏住我的腳丫了好疼。我有點驚訝,因為這條浴巾的事這兩年念念沒少吵鬧發脾氣過,雖然她反覆強調洗好澡要用印有青蛙圖案的這麵包裹自己,但是奶奶有時候著急的時候會忘記,念念就會大喊大叫,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個小孩的固執脾氣,沒想到背後還有這麼一段往事。我把這個發現說給我同學聽,我說我們是不是不理解孩子太多了,你看都有原因的,他倒是不以為然的,那肯定了,她要求什麼事都是有原因的。
其實,細想起來,在平日裡,這樣給她扣帽子的事遠不止這一件。
前段時間有天晚上大約9點,念念想搭個積木,我想反正也“失學”在家,第二天不用早起去幼兒園,搭就搭吧,一個小時怎麼也搭完了,於是,我們兩個頭碰頭就開啟了搭建模式……那是種小積木,是我想的太容易,實際搭建還是挺難的,找積木塊很廢時間,折騰了一個小時,還是差的很多,我看今天是沒戲了,就開始勸說念念準備洗澡睡覺,第二天再做,可是念念怎麼說都不願意,於是我就沒有耐心地嘮嘮叨叨地說她不聽話,所有事情都必須按照她自己的心思發展,只考慮自身的感受而不採納旁人的建議是不對的……這時,念念抬起頭,悠悠的說,“媽媽,之前你不是告訴我做事情要堅持做完,不能做一半就放下不做,半途而廢的嗎?”是的,我確實講過這樣的話,沒想到的是她現在的堅持卻是因為我說過的話。
試想看看,我們每天將多少極度主觀的想法投射在自己的孩子或他人身上,把這些僅僅只是基於主觀揣測但自我早已認定的事情,包裝成關心及建議,硬給每一個人貼上標籤;還有一些時候,我們不是故意給孩子貼標籤,而是發牢騷時並沒有意識到,就會加一些消極評價性的詞語描述她的性格誇大它的範圍,而不僅僅是隻討論當前這件事。
為人父母是一種體驗,也是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