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個最慘男主?與命運抗爭,卻背上弒父娶母之罪的俄狄浦斯王絕對能排在前列,直至今日:“弒父娶母”的主題依舊如回聲般再創作,僅以中國人熟知的為例:《雷雨》、《菊豆》、《夜宴》等文學影視作品都有這一故事的影子。可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堪稱西方影響人類文化最深遠的悲劇之一。
可就人格而論,俄狄浦斯應當承受如此悲慘的結局嗎?他表面看來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勇於承擔責任。在命運面前,他奮起抗爭,正是在設法逃離“神示”預言的過程中,卻一步步踏入設定好的道路中——“大哉問”已然從故事中洶湧而出:自由意志只是人類自我陶醉?
但若以我們中國人的邏輯來理解,“因果”其實早已種下:俄狄浦斯的父親之所以“妻不同床,子棄荒野”,根本在於他當年所作的罪惡、所受到的詛咒,報應至其家庭之中——而俄狄浦斯畢竟是這個家庭的一員。
自然,漫長的千百年中,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們也沒有放下俄狄浦斯這一幕經典悲劇,咱們今兒就借藝術品,講講俄狄浦斯王的悲慘故事和他試圖顛覆命運之手的絕望之舉,以及設想另一個更殘酷的理解:俄狄浦斯其實沒有殺父弒母,卻承擔了這一命運。
因果永恆
因果早已種下,至少在俄狄浦斯出生前,悲劇之路已開始鋪墊。
先從俄狄浦斯的父親拜厄斯說起:他本是底比斯城邦的(Thebe)流亡王子,逃到臨邦被收留,作家庭教師,卻戀上了自己的學生、恩人的兒子美少年克律西波斯,並侵犯他致其死亡(少年死因版本眾多:羞恥而持劍自殺、被兄弟謀殺等)。總之,拜厄斯本是投靠,卻以如此下作的手段對待恩人,因而被恩人詛咒:你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
這句話,為俄狄浦斯的悲劇大廈奠基了第一塊磚石。
其後,拜厄斯趁政敵雙雙去世,回國繼承王位,迎娶了妻子伊俄卡斯忒:一切看似風平浪靜, 可夫妻一直沒有子嗣,因此拜厄斯向阿波羅尋求神諭,結果預言中確認:他的任何子嗣最終都將殺了他。
雙重詛咒下,萬分恐懼的拜厄斯拒絕與妻子同房,卻在某日醉酒之後一箭中靶心,不慎令妻子懷孕,導致主人翁俄狄浦斯降生:也就是說,俄狄浦斯從出生便是忤逆了父權與王權的結果。
自然,拜厄斯沒有絲毫喜悅,命與權事大,預言雖是虛無縹緲,但當年自己的惡行是實實在在的,為了避免親手殺子之名,他乾脆下令將嬰兒的腳踝用釘子穿刺到一起,令他無法爬行,進而將孩子轉給妻子令其下手。但妻子更不願意殺子,因此又把孩子轉給僕人,命僕人將孩子丟棄山中——結果僕人也不願雙手沾血,將孩子送給了鄰國柯林斯的牧羊人。
《牧羊人撿起俄狄浦斯》安託萬·丹尼斯·肖德 1810-1818 年
一番顛沛流離,俄狄浦斯被科林斯無子的國王和王后收養——俄狄浦斯這個名字正是他們所取:意為“腫脹的腳踝”。養父母從未告訴過俄狄浦斯的身世,但多年後,青年俄狄浦斯在被一個醉漢辱罵他是“雜種”後,卻開始在意起自己的身世,於是他尋求神諭,結果卻是殘酷的:他註定要弒父娶母。為了避免這樣的命運、保護養父母,他決定遠離科林斯,浪跡天涯。
俄狄浦斯單純的善意,導致他正式踏入悲劇命運中: 他駕馬車回到了底比斯,在岔路中因為路權問題,與一位路怒症老人激烈爭吵,老人用他的權杖去打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擋住這一擊後,反手將老人拖出戰車、致其於死地——他殺了自己親生父親拜厄斯,他已經完成了神諭的一半。
後來,底比斯城遍佈瘟疫與厄運,因為國王拜厄斯被殺,而兇手沒有受到懲罰,故神明降下報應。(俄狄浦斯有不同版本, 有說其父之所以出城,恰恰是為了找辦法解決瘟疫和斯芬克斯的問題,亦有版本說其父得到自己將被殺的預言,故連夜逃出城外。)
俄狄浦斯加冕為王
俄狄浦斯繼續前行,此時的底比斯城陷入極度的恐慌中,城外突降一獅身人面的女妖,她殘酷又性情多變,要求每位行人必須解答謎語,若是回答不上,便立刻血濺當場。
俄狄浦斯與她相遇了——斯芬克斯出題:“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晚上用三隻腳走路的動物是什麼”,俄狄浦斯想了想,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人,小時候爬,大人走路,老了靠著柺杖支撐。”
於是,斯芬克斯就此從懸崖上隕落,俄狄浦斯進入底比斯城,加冕為底比斯的新王:原來,老國王(親生父親)的弟弟下令,凡打敗斯芬克斯的人,將被宣佈為新國王,並與寡居的王后伊俄卡斯忒(俄狄浦斯的親生母親)結婚。
俄狄浦斯就此完成了預言的另一部分——他與伊俄卡斯忒生有四個孩子:兒子埃特奧克勒斯和波呂尼刻斯和女兒安提戈涅和伊斯梅涅。
殘酷的真相即將揭曉。
《俄狄浦斯之怒》亞歷山大·埃瓦里斯特·弗拉戈納爾,1808 年
尋找真相或死亡
俄狄浦斯加冕為王,備受底比斯人愛戴。但多年後,當他的孩子們已長大成人時,又一場瘟疫降臨底比斯:“田間抽穗的莊稼枯萎了,牧場上吃草的牛羊倒斃了,臨產的婦女突然死了,最可怕的瘟疫,那個手持火把的惡煞凶神,突然降臨。”俄狄浦斯前往祭司處尋求神諭:瘟疫依舊是當年國王被謀殺,而兇手逍遙法外所致。
於是俄狄浦斯憤怒的詛咒兇手,並竭力尋找兇手,更前往盲人先知處尋求建議。然而,盲先知卻始終拒絕回答俄狄浦斯,他告誡俄狄浦斯為自己著想,不要深究這個問題,兩人為此吵翻了臉,爭執之下,盲先知將真相咒罵般脫口而出:“你是你宣佈要詛咒的那個人,你是這片土地的該死的汙染者。”
俄狄浦斯自然憤怒不已——我殺沒殺國王,我自己心裡沒數嗎?他下令將先知驅逐出境,並指責他與前任國王弟弟有勾結,要將自己趕下王位。而後,他前往王宮尋求妻子(實質是母親)的安慰,自然,伊俄卡斯忒也並不認可這一說法,並詳細地解釋了老國王在路口是如何被謀殺的——這下,回憶如驚雷般劃過腦海,俄狄浦斯記起幾十年前自己在路上殺死的那個老人了,而伊俄卡斯忒則再次安慰他,有幸存者尚在人間。
俄狄浦斯決心揭開真相,他召喚牧羊人過來當面問清楚,然而一位使者突然到來,告知他當年的養父已經去世,並要求他回國繼承王位——俄狄浦斯就此鬆了一口氣,以為預言到底並沒有應驗:自己沒有弒父,養母依舊健在。然而,信使無意間卻揭露了另一個更加殘酷的答案:正是信使本人從牧羊人手中將俄狄浦斯送給了養父母,因此養父母並不是他的親生父母,好言叫他放寬心。
科洛納斯的俄狄浦斯,讓-巴蒂斯特·休斯著,1885 年,奧賽博物館
而後,牧羊人悄然到來,他更加害怕因揭露真相而掉腦袋,可俄狄浦斯不依不饒,依舊要追尋這個答案,他下令士兵用酷刑來威脅牧羊人,不得已,牧羊人為俄狄浦斯的命運進行了二次確認:正是他將嬰兒送出了國,並經由信使被養父母收養。
這是個無比殘酷的母子相認現場——伊俄卡斯忒甚至無力再次確認一切是否屬實,她倉皇地逃離現場,轉瞬便吊死在臥室中。
而俄狄浦斯徹底絕望和崩潰,他聲嘶力竭地喊道:“你造了父親、哥哥、兒子,以及新娘、妻子、母親的亂倫關係:人間最可恥的事。”而後,他手持長劍回到宮殿,從王后的屍首上取下金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失明的國王就此被逐出底比斯城,成為乞丐。
盲人俄狄浦斯向眾神致敬他的家人,Bénigne Gagneraux,1784 年,瑞典國家博物館
長期以來,這個命運鬥士、不屈不撓追逐真相的俄狄浦斯,都被當做一個反專制、反王權、反神權的典範,可當真只能如此解讀麼?
1:俄狄浦斯是否弒父?索福克斯勒的版本中,目擊者聲稱是一群團伙襲擊了老國王,俄狄浦斯能回答出謎題,其智商總不會自認自己為“團伙”。
2:王后雖確實有個孩子被送出宮,但是否是俄狄浦斯?因為俄狄浦斯對身世的懷疑,僅僅是因為爭吵中醉漢的一句辱罵而起,信使、牧羊人為了保住小命,是否願意得罪這位現在、未來的國王?
3:盲人先知是否與老國王弟弟有政治勾連?俄狄浦斯可是的確以雙方有政治陰謀為名,將盲人先知驅逐——甚至在悲劇的開篇,就已經點明瞭這故事開頭,俄狄浦斯因為擔心爭權問題,試圖將老國王的弟弟流放,同時,盲先知那句指認身份的預言,也完全因雙方爭吵而出,但俄狄浦斯卻完全當了真。
《俄狄浦斯與安提戈涅》,弗朗茨·迪特里希 (Franz Dietrich) 著,c。1872 年,克羅克藝術博物館、
若是否定了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真實性——一個更加荒謬的命運出現了:俄狄浦斯看似聰明、實則愚蠢,看似勇敢、實則魯莽,看似挑戰命運,但一步步陷入他人的言語之中,毫無主見,最終自認了弒父娶母之罪,喪了卿卿性命,害了身邊眾人與家庭。
您覺得哪個版本的俄狄浦斯更有趣?
有意思的是,在索福克斯勒的《俄狄浦斯王》中, 正是老國王的弟弟,在俄狄浦斯浪跡天涯後繼承了底比斯王位,並挑唆俄狄浦斯的兩個兒子自相殘殺。
而俄狄浦斯在小女兒安提戈涅的陪伴下,流浪乞食,直至去世。其後,安提戈涅一人孤苦無依,在得知兩個兄長在一場戰役中自相殘殺被棄屍荒野後,她不顧勸阻毅然埋葬了哥哥,被老國王弟弟克瑞翁關押在石室內後,自盡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