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歐盟傳來的關於對中國的新的關稅政策,很容易過分解讀。歐盟這次對中國關稅問題上的新規定,準確地說,涉及的是:普及特惠稅制度The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縮寫為:普惠稅。很多人也許會和另外一個關稅政策混淆在一起,即:最惠國待遇most-favored-nation。一說到最惠國,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一種友好還是不友好的態度。當聽到對中國關稅的調整,很多人馬上就想到,這是外界對中國的不友好。這種態度更多地來源於對普惠稅和最惠國待遇,兩種不同關稅政策的不瞭解。
普惠稅由美國倡議,於1974年建立了對4800種商品,對129個國家實施受惠,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這是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實施幫助的一個手段。
看一下哪些國家實施了普惠稅,也許會讓大家更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實施普惠稅的國家有:美國、歐盟、澳大利亞、亞美尼亞、加拿大、冰島、日本、紐西蘭、俄羅斯、瑞士、土耳其、英國和哈薩克。請大家注意,俄羅斯、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這樣的國家都對外實現普惠稅。
最有意思的是俄羅斯。今年早些時候,作為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成員的俄羅斯,包括哈薩克和白俄羅斯在今年的10月12日起,取消了對中國的普惠稅。海關總署官方微信公眾號在今年9月,曾發出了通知。在2019年4月1日,日本作為實施普惠稅的國家,停止了對中國的普惠稅。而早在2014年7月1日,瑞士停止了對中國的普惠稅。
到目前為止,保持了給中國持普惠稅的國家只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挪威。澳大利亞還對中國保持這樣的政策,是不是令人驚奇?
對這次歐盟全面停止對中國的普惠稅,不應該看得過重。因為從出口角度來看,很多中國對歐盟的出口產品,其實已經早已不在普惠稅之中。早在2003年,動物源性食品、其他動物源性產品、塑膠及橡膠、紙張、機電產品、消費電子產品、眼鏡和鐘錶、化學品、皮革及毛皮製品、服裝、鞋、玻璃及陶瓷製品、賤金屬、傢俱、玩具、遊戲以及運動用品都已經不在享受特惠稅。不僅中國產品被挪出了普惠稅,而且其他國家如泰國、墨西哥、烏拉圭、模里西斯、突尼西亞等國,也都受到了同樣的待遇。用歐盟的話說,這些產品已經“畢業”了,意思是不再需要扶持。中國出口歐盟的生物柴油產品,從來沒有享受過普惠稅。2013年歐盟又一次取消了剩下的中國產品的百分之40的普惠稅。
僅僅指望普惠稅來促進對外出口,對中國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國和印度之間。雖然美國吊銷了印度的普惠稅,但很多印度產品本來就沒有在普惠稅框架之內。當年涉及的出口總額為56億美元。
對歐盟取消給中國普惠稅的這個舉動,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生氣。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宣佈取消了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韓國的普惠稅。理由是這四個號稱為亞洲四小龍的地區已經融入到了世界經濟體系,所以沒有必要再提供照顧。當然這對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來說,在短時間內也許會造成經濟上的困難,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並沒有摧毀這些地區的經濟。在和西方國家平起平坐的競爭中,這些地區的經濟可以說,越做越強。泰國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2020年4月,美國對泰國出口的食品,取消了普惠稅。這涉及到了8 億美元的產品。
對取消普惠稅的待遇,是有標準的。其標準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所謂的“中上收入”。如果一個國家進入了“中上收入”,就不再享受普惠稅。而世界銀行曾在2011、2012、2013分別把中國列為“中上收入”。這當然給了歐盟一個取消普惠稅的理由。因進入“中上收入”而失去普惠稅的還有泰國、厄瓜多、馬爾地夫。理論上說,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永遠停留在被人恩賜的地位。世界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永遠地停留在低收入。長遠角度來看,擺脫普惠稅應該是一個時間問題
2021年這次全部取消對中國的普惠稅,最終只涉及很少的一些產品。看起來這對某些行業會受到衝擊,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要想進入歐盟市場,就要產品上更過硬,而不是僅僅依靠人家在關稅上的優惠。畢竟這種優惠,是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的一個善意。但做買賣是不能僅僅靠人家善意過日子。
在有善意的時候,要做生意;沒有沒有善意的時候,也要做生意。這個原則應該大家都理解。當然,改善從商環境,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可以和歐盟商量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總之,普惠稅是一種單向優惠條款,是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單向優惠。即使失去了普惠稅,也不是說,無法做買賣了。即使歐盟或美國可以吊銷進口國的普惠稅,但是歐美對中國產品提高關稅,也不是可以任意提高。作為WTO成員國,對中國提高的關稅,歐盟不能高於對美國收取的關稅。歐盟必須遵守WTO的規定。
由於最惠國經常出現在媒體中,很多人都把最惠國待遇看成一種友好的象徵,但最惠國僅僅只是WTO的貿易原則。所謂最惠國其實和特權沒有太多的關係,最惠國的實際意思是指:貿易平等,不應該帶有任何歧視。僅此而已。在WTO內,如果美國給歐洲某種優待政策,那麼這個政策也要給其他成員國。作為WTO的成員,中國已經享受作為WTO成員的政策紅利。
在最惠國的框架中,中國出口歐盟的產品有百分之30是免稅,而在普惠稅的框架內,有百分之70的零關稅。顯然普惠稅給中國帶來的好處,遠遠高於最惠國待遇。
能夠成為WTO的成員已經給中國帶來了眾多好處。有什麼比平等貿易更重要的呢?任何一個國家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其實也就是說,這些國家要和中國進行公平對等交易。
下面引用一下“美國海關與邊界保護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對最惠國的解釋:
"正常貿易關係(NTR)是美國對和一個外國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定名詞。最惠國(MFN)是對人的平等,原則上不歧視貿易雙方任何一方。獲得最惠國地位的國家獲得在關稅上的特別好處,比如降低進口關稅。在1998年,美國已經把最惠國更名為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
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同意將最惠國地位互相分享。特殊優惠待遇可以給予發展中國家,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域和海關聯盟。在世貿的協議中,國家不可以歧視貿易伙伴。給予某人的好處(例如降低他們某一個產品的關稅),都要給所有世貿組織的成員國。"
外貿也是一種外交。美國曾經給過不少國家和地區最惠國待遇,但最惠國不代表“喜愛”,不代表是“朋友”,這一點是各國都明白的。不論是給採用普惠稅還是最惠國待遇,在口號的平等下面,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外交色彩。不同的政策都可以用來為自己的國家利益服務。在貿易中,各國都在努力給自己的國家帶來最大的利益。理解了這點,目前的貿易上的變動,其實真的不需要過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