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12日世界發生三件大事值得關注。
一、“法版特朗普”將成馬克龍勁敵
據法媒11月11日報道稱,被當地戲稱為“法版特朗普”的埃裡克·澤穆爾極有可能躋身明年的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最終或將與現任法國總統馬克龍展開“終極對決”。
這位當紅公眾人物自今年7月至今,讓支援率從5%一路飆升至目前的18%-19%,甚至美媒都對此評價到“澤穆爾的崛起攪動了法國政壇。”
要知道,澤穆爾的支援率僅次於馬克龍(23%-24%),雖然澤穆爾本人迄今為止尚未正式宣佈參選。但是,早在今年4月澤穆爾就已經成立了競選後援會,他表示,他不害怕成為法國總統候選人,他不僅僅是“想”這樣做,他還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宣佈。
從澤穆爾極高的支援率來看,他已經被法國視為“政治人物”,完全可以把他比作政壇的一匹“黑馬”!
澤穆爾現年63歲,畢業於著名的巴黎政治學院,在法國是家喻戶曉的政治記者、電視主持人、時政評論員和暢銷書作家。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澤穆爾從未擔任過官職。
澤穆爾因為常年從事媒體工作,十分擅長使用各種“金句”來吸引民眾的眼球,所以法國媒體把他比作“法版特朗普”。
澤穆爾反對移民,強調民族主義,他善於利用媒體平臺輸出爆炸性和富有爭議的觀點,具有反傳統建制的氣息,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法國社會要求變革的聲浪。
不過想要競爭法國總統,必須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理念,除了能說會道之外,澤穆爾還需要在未來提出有關經濟、疫情控制、稅收和政府支出的詳細政策。
最終誰能在換屆的激烈競爭中勝出,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二、美國通貨膨脹嚴重,拜登遇難題
美國勞工統計局11月10日,公佈了10月的經濟資料,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創下31年來新高。最讓拜登感到惱火的是,美國CPI已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超5%。
公佈這組資料不久,拜登就在一份宣告中稱:“通貨膨脹損害了美國人的錢包,而扭轉這一趨勢是我的當務之急。”
隨後他還解釋道,他已經對此作出了指示,並且CPI的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能源成本上。除此之外,拜登還呼籲國會快速透過他1.75萬億美元“更好地重建”計劃,並稱該計劃將“緩解通脹壓力”。
在高通脹的面前,拜登並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將其控制下來,這對美國民眾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而今,有部分批評者強調,就是因為拜登的支出計劃導致美國經濟過熱,才導致美國通脹的加劇。
美國民眾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上漲的工資追不上飆升的物價,不管是汽車、汽油、醫療費用、租金、日用價格都大幅上漲,僅從食品來看上漲幅度也是近幾十年來最大的。
全美物價上漲讓也經濟學家感到擔心,儘管全美工資也在上漲,但從長期來看,增長的工資仍不足以彌補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
眼下,對於拜登政府而言,高通脹率正在削弱其執政承諾。拜登真正的麻煩或許還在後面!
三、民調落後,莫里森大怒稱:競爭對手是“站在中國一邊”的叛徒
11月11日,作為澳大利亞總理的莫里森在採訪中突然對該國反對黨工黨的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尼西展開語言攻擊,稱他是“站在中國一邊”的叛徒,引發輿論譁然。
莫里森在採訪中兩次對阿爾巴尼西展開攻擊,可以說完全“出人意料”。
最開始莫里森還沉浸在自我吹噓當中,比如自稱“澳大利亞已經很好地度過了疫情”“是世界上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許多州已經陸續開放邊境”“經濟資料回升”等。
但當記者提到民調問題後,莫里森馬上神色大變,先是矢口否認自己存在“信任問題”,之後卻顯得有些氣急敗壞。
近年來,莫里森政府不斷挑釁中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討好華盛頓,然而他這頓“猛如虎”的操作早已激怒民怨,在澳國內遭到多方質疑。
澳參議院工黨領袖兼影子內閣外交部長黃英賢11日表示,莫里森的“政治攻擊”聽起來“相當絕望”,並稱“每當莫里森的政治攻擊達不到效果時,他的謊言就會越來越離奇。”
據悉,澳大利亞明年大選大概定於3月—5月期間,而莫里森從本週開始就密集地出現在墨爾本和悉尼等主要城市進行選舉造勢。
很顯然,莫里森是想借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和反對黨“親華”的說法來打壓反對黨,在澳國民面前塑造自己才是澳大利亞價值觀和利益的“捍衛者”形象。不過這種“把戲”誰又看不穿呢?(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