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在《愛彌爾》裡曾寫道:“不要直接對兒童進行智育,教育的任務是發展兒童的外部感覺器官。”
“雙減”政策的落地,我們才真正看到:我們的基礎教育,不應該停留在應試教育,孩子不應該只把成績的進步當成自我成長。我們應該透過教育,讓孩子學會在曠野上奔跑,在運動場上流汗,在自然中探索,追求藝術體驗,實現身體發育和精神成長的有序發展……
大自然是一個沒有圍牆和天花板的教室,是一個包羅永珍的大千世界,它帶給孩子欣喜、舒暢、驚奇、投入。週末了,不妨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走進山山水水之中,感受花鳥魚蟲,凝望路邊的蜘蛛網,和一棵大樹對話,坐在河邊的沙灘上遐想,然後帶著滿心的期待出發……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邰霞的講述,一起感受秋天的大自然吧。
邰霞
“我要急瘋了,你要幫幫我,我兒子就是不會寫作文!”電話那頭朋友的聲音很響,“今天晚上一篇《找秋天》,他坐那裡想了一個小時,最後本子上還是一行字: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大雁往南飛,樹上飄下的黃葉像蝴蝶在飛舞。我不明白,秋天的特點可多了,田裡的稻子、棉花、蠶豆、豌豆、高粱、玉米、山芋、蘿蔔、花生,所有這些莊稼都成熟了;還有像蘋果、梨、柿子、石榴這些水果也收穫了呀;路邊的小草黃了,野菊花開了,枸杞紅了,很漂亮的秋天,隨便寫寫都能寫好多啊,為什麼他就是寫不出來呢?我講給他聽,他還是寫不出來,這怎麼好呢,我都快被他氣死了!”
“你生氣有什麼用呢?這樣的作文孩子就應該寫不出來呀!”我的眼前出現了那個可愛的小男孩,他可憐巴巴地站在一旁,眼睛裡滿是委屈的淚水。
“你想想,你剛才說的是你記憶裡的秋天,卻不在孩子的眼睛裡。”我建議朋友,“今天不要寫了,明天帶孩子去田野裡找秋天,我向你保證,孩子肯定寫得出來。”
放下電話,腦子裡冒出英國詩人庫柏的一句詩“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在鄉村,四季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味道,讓你感覺到時間在流動,歲月在行走;而在城市,時間只是時針和分針的單調運作,讓你以為日子是永遠的,時間是停滯的,人們在這種停滯中忘了還有天高雲淡,丹桂飄香。
我想起了“露珠”的故事。
那是一個夏日的清晨,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田裡的小麥、油菜已經收割,秧苗也已經披上絨絨的綠裝,在晨風中悠然地搖曳。路邊長滿小草,高高矮矮,胖胖瘦瘦,把我的心都染綠了。草葉上的露珠被晨光照耀,變成一顆顆驕傲的寶石,圓潤晶亮,脈脈含情。
臨到上課時,那一幕依然在眼前,於是給學生寫了幾個詞語:露珠、田野、粉蝶、傷心、夏天。讓他們課後編一個故事。
沒想到立刻有小朋友問我:“老師,露珠是什麼?”四年級的孩子還有這樣的問題?立刻就有小朋友回答:“這還不知道,露珠就是水唄。”哦,那麼美的露珠僅僅是水?
可是,這能怪孩子嗎?
對於我們來說,鄉村是翻滾的麥浪,是長滿小草野花的田埂,是聽取蛙聲追逐彩蝶的歡笑。可是,我們的孩子呢,他們知道粉蝶是毛毛蟲變的,知道花兒怎樣傳粉的,知道蝙蝠和鳥兒有多少不同,但不知道麵粉是由小麥做的,不知道水稻小時候叫秧苗,不知道油菜花的果實可以榨成油,更不知道露珠究竟有多麼美。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清晨的野外,美麗的鄉村只是電視、書本中抽象的描述和呈現。
我們把孩子從真實的生活中隔離出來,卻要求從沒有見過鄉村的孩子去寫實實在在的秋天、實實在在的露珠,這不是可笑嗎?
我常想,如果在炎炎烈日下帶孩子去看“鋤禾”,是否比背一千次“汗滴禾下土”更能震撼他們?如果我們儘可能地讓孩子和鄉村親密接觸,孩子還能說“我家那棵大樹三分米高”,還能不知道露珠,找不到秋天嗎?
秋天不在大人記憶裡,不在作家的文字裡,不在老師的課堂裡,秋天在孩子走過看過的自然田野裡。
- END -
莫愁大觀園
校對:東 籬
稽核:王淑娟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