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本月初,我試玩了一波intel最新的12代酷睿i7-12700K,配上微星Z690+威剛DDR5組成的新平臺,體驗下來感覺在跑分資料上強悍了不少,並且溫控表現也是超越了11代。只不過當時沒有嘗試超頻。所以這幾天我也嘗試一下,可以為自身能力以及BIOS的問題,只能算是淺嘗輒止,下面我也將這次12代i7-12700K超頻初體驗說說。
問題1:i7-12700K好不好超頻?
超頻經過我的實際體驗,感覺還可以。
我感覺i7-12700K的自動睿頻效能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它是12核的設計,分別是8個性能核心(P-core)和4個能效核心(E-core),開啟超執行緒後會有20個框框給你數(能效核心沒有超執行緒)。雖然預設的主頻只有3.6GHz,可自動睿頻最大睿頻為5.0GHz,全核心睿頻也有4.7GHz。
而超頻方面,我先是嘗試了將效能核心(P-core)超頻到5.0GHz,能效核心(E-core)為4.0GHz,CPU-Z的跑分如下。單核達到了812,多核為9703.5。
繼續將效能核心(P-core)的頻率提升到5.1GHz,能效核心(E-core)維持4.0GHz不變。CPU單核效能達到了828.1,多核為9952.3
將效能核心(P-core)的頻率提升到5.2GHz,能效核心(E-core)依然維持4.0GHz不變。單核跑分844.7,而多核跑分破萬。
如果有小夥伴對於多核跑分破萬沒什麼概念的話,放上一下對比圖吧!十代酷睿i7-10700的多核跑分是5625,也就是意味著它的效能是i7-12700K(5.2GHz)的56%。
最後我嘗試將效能核心(P-core)超頻到全核5.4GHz進入系統,不過過不了測試。
問題2:拷機溫度高不高?
溫控方面,個人感覺也比11代好,畢竟預設狀態是沒有了AVX512F這個指令集(聽說關閉能效核心能開啟)。
之前實測,預設狀態單烤FPU,8個性能核心(P-core)頻率穩定在4.7GHz,而4個能效核心(E-core)頻率穩定在3.6GHz,達到了PL2/MTP(最大加速功耗)所說的190W。而溫度在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水冷散熱器的加持下僅為69℃,可以用涼爽來形容。
將8個性能核心(P-core)超頻到5.0GHz,4個能效核心(E-core)頻率超頻到4.0GHz,屆時單烤FPU的溫度為82℃,CPU的核心電壓為1.314V,功率達到了238.05W。而再往上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水冷散熱器就有點扛不住了。
問題3:能效核心(E-core)的效能如何?關閉是不是更好超頻?
之前就有傳聞,說關閉能效核心(E-core)會有驚喜。但是我在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主機板的BIOS找不到關閉的選項,並且中文翻譯也有點小錯誤(P-Core和E-Core沒有反應)。目前的版本號是E7D30IMS.10I,也就是最初始的版本。
放中文版和英文版對比一下,不難發現中文版是少了P和E標識。同時在選擇中好像也不能關閉全部,最多是3個。
那既然不能關閉,我只能選擇另外一種方式來測試能效核心(E-core)的效能。
比如先限制主頻,將4個能效核心(E-core)設定為0.5GHz,效能核心(P-core)為5GHz。
透過CPU-Z跑分進行對比,單核效能沒有什麼變化,而多核效能下降了得比較明顯,從之前的9703.5下降到9327.4。
再嘗試留一個能效核心(E-core),看看效能上又能差距多少。結果讓我震驚了,CPU多核得分從之前的9000+變成了6723.8,也就說直接少了2700分,具體表現和11代i9-11900K沒有變化。
然後我把能效核心(E-core)設為2個,CPU多核得分立馬漲到8907.4。如果不是BIOS出問題的話,那多一顆能效核心(E-core)就能在多核上提升2000?這一度讓我懷疑這究竟是能效核心還是超效能核心?
比如能效核心(E-core)設為3個,CPU的多核得分居然再次下降。所以我這可能還是windows 11系統或者CPU-Z在核心呼叫上的問題,或者CPU-Z這套Benchmark只支援雙執行緒,對單執行緒支援不好。總之,目前的測試結果很詭異。
問題4:DDR5記憶體好不好超頻?潛力如何?
關於DDR5,我也是首次接觸。這次用的威剛萬紫千紅的裸條,鎂光的顆粒,預設頻率就達到了4800MHz。但是這玩意的預設時序也很高,預設為40-40-40-76。經過AIDA64實測,效能尚可,就是延遲略高,為89.2ns。
將記憶體頻率拉到5000MHz,最佳化一下可以設定為38-38-38-76,效能和延遲都會進一步提高。
可以看到讀取速度達到了74261MB/s,寫入和複製都達到了63000MB/s以上,延遲為84.7ns。
進一步將記憶體頻率拉到5200MHz,不過時序和電壓也要調高一些。時序變回預設40-40-40-78,電壓從1.2V升到1.25V。
讀取速度達到了76323MB/s,寫入和複製依然是63000MB/s以上,延遲為82.5ns。
最終我嘗試幾輪,發現在1.25V這個電壓下,5400MHz應該是這個記憶體最好狀態。讀取速度達到了78993MB/s,寫入和複製突破了65000MB/s以上,延遲為84ns。當然,小參我也沒調整,畢竟一包煙、一杯茶,記憶體小參一玩就是一下午。
最後說說這次的配件:
主機板: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主機板
記憶體:威剛萬紫千紅DDR5 4800MHz 8GB*2
硬碟:雷克沙NM800
散熱器: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
電源:長城獵金GX金牌850W
顯示卡:微星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
主機板採用的是微星MPG Z690 CARBON WiFi,它也是業內的首發Z690主機板。外觀設計上比起上一代Z590 CARBON更豐滿一些,尤其是CPU的供電區域以及M.2固態位的金屬散熱裝甲更厚實。同時,CPU的供電也得到了全面加強,達到了20相,所以超頻效能也是可圈可點。
記憶體環節上文其實也提到了是威剛萬紫千紅DDR5,沒有配置散熱馬甲,單面鎂光顆粒設計、單條8GB容量,初始頻率為4800MHz,沒有搭載XMP,不過我簡單超到了5400MHz,電壓為1.25V。
水冷是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優點不少,比如水冷頭的水泵上方搭載了一個下壓式風扇,主要是針對CPU的供電模組進行散熱。同時,水冷頭還帶了一個小螢幕,支援自定義圖片,非常個性。至於效能方面馬馬虎虎,搞定5GHz的i7-12700K還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至於顯示卡,是微星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也是我用來充門面的玩意。具體也沒有什麼好介紹。
總結:
intel 12代i7-12700K的超頻效能尚可,配上一塊好主機板,效能對比預設狀態提升很明顯,溫控表現也不錯。至於搭載的能效核心(E-core)目前還關閉不了,且雙數比單數效能好。還有DDR5記憶體,目前的優勢對比DDR4真的非常有限,建議預算有限的小夥伴還是老老實實考慮DDR4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