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聽學校的老師說,他們讓孩子們以“母親”為題寫作文,結果寫出來的幾乎都一模一樣,全都是“我媽媽很溫柔”之類的內容。可要是以“父親”為題,孩子就會寫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來。換句話說,一說起“媽媽”,河合某子、鈴木某雄這樣的名字就消失了,只剩下誰誰的“媽媽”這個角色。
從古至今,女性被“媽媽”這個角色限定得太厲害了。從孩子們的作文就能看出來,母親是有一個近乎絕對的刻板印象存在的。這個刻板印象太過強大,以至於把女性的個性都破壞了。人們都認為,“母親就必須是這個樣子”。日本的女性的確經歷過這樣的歷史,她們被強行塞進“母親就必須是這個樣子”的觀念裡,所謂的自我以及個性則被完全壓抑。
日本自古以來就非常強調母性的積極面,很難看到母性的消極面,所以一提到“母親”就必須是“好母親”。可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好或絕對壞的事物,任何東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現代女性正是想要打破這古老的傳統,不僅作為“母親”,而且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生活。這使得她們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拒絕母性。“要是被貼上了‘母親’這個標籤,‘我’這個‘個體’就死掉了,我可容忍不了!”她們會這樣想也是理所當然。當然,也有現代女性和過去一樣順應著母性的傳統,悠然自得地扮演“母親”這個角色。人們都明白,女性的生活方式不止這一種。而那些朝著非傳統母性的方向努力的人,對於“母性”十分惱火,她們看不到它好的部分,只能感覺到“它要來破壞自己”。
但女性們的這種傾向現在似乎有些過度,連來之不易的作為“母親”的有趣之處也扔掉了。所以她們也很難看到養育孩子的有趣之處。現代女性們的母性很弱,“大地的味道”也很少,與“大地”的聯結也弱。說到“大地”,它和“母親”一樣,有著把個性吞沒的一面。但仔細想想,所有人最後都要回歸塵土,因此,人類本來就與“大地”有著深切的聯結。
如果母親與“大地”的聯結太弱,孩子就很難充分體會到與母親的一體感。對於孩子來說,與母親的聯結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動物般的本能,是存在於意識之前的更深層次的需要。如果沒能充分體驗這種感覺,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女孩到了青春期可能會表現出厭食等症狀。
但是對於女人而言,同時做好母親和女性兩個角色,似乎非常難啊!雖然很難,但一邊扮演母親,一邊遵循“自我”和“個性”來生活,對今後的女性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就是說,比起在母性和自我這兩種生活方式裡只選其一,不如去考慮“我在這兩者之間,要找到哪裡是平衡點,要讓它們各自佔多少比重”。這種“在哪方面”“何種比重”的傾向,正是一個人的個性所在。
女性在平衡母性與自我的時候,一起生活的男性也需要理解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盡力幫助她。女性生了小孩之後要是能徹底發揮母性作用的話,男性就十分輕鬆了。所以,他們以往一直把養育孩子這件事全權扔給“母親”,自己從家庭裡逃了出去;可如果今後還一直逃避的話,那可就麻煩了。
此外常見的還有,明明母親自己拼命地不想只做“母親”這個角色,努力作為“個體”而活著,但卻一再試圖把自己的孩子放進“好孩子”這個毫無個性的框架裡。真是不可思議!孩子肯定也想要像母親一樣,充滿個性地活著。
母性與自我二者兼顧,正是一個人的個性所在。
—摘自《什麼是最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