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國勞模能教出皮丹這樣的兒子?
丁元英說過一個概念“弱勢文化”:無視規則,破格取得。比如,上重點高中,本來是參加中考,根據分數線來擇優錄取。A的爸爸是市委書記,然後A的分數剛夠普高線,但是老爸給他弄進了重點高中。
這樣的背景下成長的人,就是屬於弱勢文化,他沒有經歷規則的磨練,他沒有試過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他對靠“關係”上位產生了路徑依賴。
再看皮丹,雖然他母親為人正直,但是他由於從小缺失父愛,所以母親對他非常溺愛。在母親的庇護下,他破格獲得一切,讓他陷入了弱勢文化的詛咒,他變得:工作表現不積極、發現問題不處理、出了問題有老媽頂著。最終,釀成大錯。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有錢、有文化的家庭依然會培養出“逆子”。
這種反差正是原生家庭的權錢給下一代造成了弱勢文化的氛圍,比如,“我爸是李剛”,李剛的兒子就是在父親權力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他知道老爸什麼都能搞定,對於違法的嚴重性,他沒有概念。
與“弱勢文化”相反的是“強勢文化”,一切獲取都嚴格按照規則,透過學習規則,利用規則,努力獲取。
比如,孩子在學校和同學鬧小矛盾,家長不要介入,讓孩子自己處理,他慢慢就明白了與人相處要遵守些什麼原則。要考好大學,他得靠自己努力,父母有權力也不會幫他;要進好的公司上班,同樣得靠自己努力,父母有權力也不會幫他;要減肥,只能靠少吃多運動,他知道能幫助他的只有規則。
這樣,他長大後就會敬畏所有規則,他知道在公司裡如何與人相處,回家如何與妻子相處,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外面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比如,酒後駕駛,他對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非常清楚。
而“弱勢文化”剝奪了孩子一切的社會化情境的練習,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規則,因為他們過去擁有的只是一個“按鈕”,按一下就有人幫他們搞定了所有的事情,所以,如果他們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你認同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嗎?你願意讓孩子從小就在規則中學會競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