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戲氾濫,一部《康熙王朝》讓中國大眾很快了解了清聖祖康熙帝的生平,加上之前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人們似乎對清朝皇帝的勤政愛民充滿了認同,高呼“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位時期,誠然有所功績,如治黃河、平準噶爾、分兵駐藏、削三藩、收臺灣等等,但禁海令、文字獄、東北失策丟領土,也是事實。而與康熙帝生活在同時代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極為雄才大略的帝王,我們可以在瞭解他們的“作為”後,界定自己心目中最堪稱“大帝”的那位。
首先,瞭解下這四位大帝的生存年代:
中國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
沙皇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
印度莫臥爾皇帝奧朗則布(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
康熙帝生平事蹟,我們中國讀者比較熟悉,這裡就不贅敘了,重點介紹其他三國的“大帝”:
印度莫臥爾皇帝奧朗則布,年紀更大些,就先說他吧,“莫臥爾”即蒙古之意,16世紀初,突厥化的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臥爾王朝(1526年—1857年),起初,莫臥爾王朝近統治北印度,直到奧朗則布上位以來,透過艱苦卓絕地征服戰爭,莫臥爾王朝的領地終於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成為真正的莫臥爾帝國!
奧朗則布足智多謀,尤精於武略。1634年,時年16歲的奧朗則布成功鎮壓邦德拉人(拉傑普特部族的一支)的叛亂。自1636年7月11日起,奧朗則布開始擔任德干行省的總督 。1645年出任古吉拉特行省總督。在1646年至1647年的巴里黑戰役中,奧朗則布以“冷靜的膽略和堅定的指揮而出名”。1648年至1652年,奧朗則布相繼任木爾坦和信德總督,並在塔塔建築了一所新要塞。期間曾兩次受命指揮坎大哈戰役,率軍同烏茲別克人和波斯人作戰,1652年再度出任德干總督。1666年,攻佔孟加拉,1681年攻佔整個德干高原,1687年以來控制克什米爾,他還曾率軍擊敗英國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奧朗則布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君主,他大興征伐,滅高康達王國、畢加普爾王國,將莫臥兒版圖擴充套件到極盛,成為南亞次大陸無可爭議的主宰,統治南亞近半世紀之久。
但他為鞏固皇位把哥哥把達拉希科綁在一頭骯髒的小象背上在德里遊街示眾後處決,又將二哥沙舒賈,還有最小的弟弟穆德拉絞死,將父皇沙賈汗趕下臺並囚禁父親,讓父親沙賈汗喝墨水逼殺,汙點也不少。
接著說說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
1643年,不到5歲的路易十四繼位。路易十四即位之初,由母后安娜攝政,紅衣主教馬薩林為首席大臣。貴族們乘機發動叛亂,史稱“投石黨運動”(1648-1653年)。投石黨運動起初並不是貴族們的分裂運動,而是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和農民聯合起來,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人民運動,後來被貴族們所利用。
1661年馬薩林去世,路易十四親政,他決心實踐絕對君主的理論,在他執政的54年中(1661-1715年),把國王的權力發展到了頂峰。
路易十四為王權至上製造了理論根據。他曾說,“只有當全部權力集中在唯一的國王手裡時,臣民的幸福和安寧才有保障。”主教博絮埃竭力為專制王權辯護,他說,國王是“上帝的臣子和上帝在世上的代理人”。這就是“君權神授”的理論。為了強調王權至上,路易十四曾說過,“朕即國家”。
路易十四利用高壓和懷柔的兩手,以徹底制服了貴族。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對國王飭令的異議權,對敢於叛亂的貴族進行無情的鎮壓。另外,路易十四修建了凡爾賽宮,命令高階貴族遷居此宮,讓他們侍奉王室,享受國王的恩賜,從而剝奪他們的實權。
了加強中央集權,路易十四還向各省派駐“司法、警察和財政監督官”。當時,法國有40個省,135個主教區和若干個自治區。地方分離傾向比較嚴重。對此,路易十四實行地方行政改革,一方面,保留原有的行政機構,如省長、省三級會議;另一方面,將“監督官”置於地方長官之上。路易十四利用軍隊和警察維護其政權。他親政後,擴大陸軍,建立海軍。在全國各地佈滿密探,國王還用“密扎”逮捕異己分子。
路易十四被人奉承為“太陽王”。凡爾賽宮的莊嚴禮節成為歐洲各國君主模仿的榜樣。國王的私生活放蕩,許多不同社會地位的婦女都曾是他的情婦。
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義的政策,捲入了一系列戰爭,長期與整個歐洲為敵,如奧格斯堡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等等,擴張了不少領土。是繼西班牙"日不落帝國"之後緊緊崛起的“新星”。
最後出場的是沙皇彼得大帝。
1689年彼得一世開始執政,他幼年時就曾接觸西方的科學知識,從小就養成了擴張的野心,深知俄國的落後和改革的重要性。於是他在1697年派遣使團出使西歐,他自己也裝扮成隨員出訪。1700年,俄國與瑞典開始了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戰爭初期的失敗使俄國的落後再次暴露出來,於是彼得一世進行了改革。這次改革儘管推行全面西化,發展工商業,建立新式軍隊,發展文化教育等等,但是其性質卻是一次“強制性的現代化運動”。主要是以倡導科技、發展實業為目標,並未觸動俄國社會基礎——農奴制。
第一、軍事方面:1698年,建立正規軍和近衛軍,實行徵兵制,興辦兵工廠,造船、鑄炮。到1725年,建立了一支擁有130個兵團、20萬士兵的強大陸軍和一支擁有48艘戰艦的海軍,即波羅的海艦隊。
第二、行政機構:對國家行政機構進行全面改革,剝奪杜馬的權力,設立參政院;1708年,他把全國劃分為8個省,省長直屬中央。1719年又劃分為50個省;把地方政權完全集中到中央,成為絕對君主專制的國家。
第三、官吏選用制度:1722年他頒佈了一個“職官等級表”,把文武官員分為14個等級,所有官員都必須從最低一級幹起,按照軍功和政績擢升。彼得的第一位總檢察長雅古任斯基小時候放過豬,他的親信大臣、陸軍元帥緬西科夫曾經在莫斯科街頭賣過肉包子。
第四、發展工商業:大力鼓勵本國商人和外國商人投資發展工業,先後開辦了冶金、紡織、造船等工場200多家。1712年,頒令規定,工廠主可買進整村農民,農民永久依附工場。他又徵召大批農奴開鑿運河,建設通商口岸,發展商業。
第五、宗教改革:1721年廢除大主教,由宗教會議管理教會,直接置於皇帝權力之下。限制或沒收教會財產,修道院的世襲領地由世俗官員管理。
第六、文化教育:先後開辦了工程技術學校、航海學校、造船學校、海軍學校等專門學校,派遣留學生到西歐學習。設立科學院,簡化俄文字母。他還建立了博物館、圖書館和劇院,創辦了俄國第一份報紙《新聞報》,由他親任主編。採用儒略曆法,廢棄東正教會曆法。
第七、改革禮儀制度,甚至採取強制性手段,迫使俄國貴族接受西方習俗。彼得1698年從國外回來接見貴族時,當場剪掉他們的長鬍子,禁止他們下跪,後來又下令禁止穿俄羅斯長袍。彼得鼓勵貴族學習西方人的嗜好,要他們頭戴撒了香粉的假髮,腳穿喇叭口的長筒靴,帶著妻子兒女參加各種晚會、舞會、進行社交往來等等。
先為實現這些任務而鬥爭的是彼得一世。彼得一世的目的不止於奪取出海口,而且還想建立在歐洲的霸權。
彼得一世早在1695年就迫不及待地出兵攻打土耳其,翌年又出兵,結果只佔領了亞速,而奪取出海口的計劃失敗了。1700 年,彼得一世又集中兵力發動了侵略瑞典的戰爭,這個戰爭前後持續21年之久,史稱北方戰爭。結果,瑞典大敗,俄國乃從瑞典手中取得了波羅的海東岸土地。第一個任務實現了。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這四位皇帝,哪位最堪稱為“大帝”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