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戰結束以後,溫斯頓·丘吉爾的一場鐵幕演說挑起了美國、蘇聯兩大軍事強國的爭端,歷時四十多年的"冷戰"就此拉開帷幕。
為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不惜付出一切代價,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試圖從政治、科技、軍事等各個方面拖垮蘇聯,作為當時與美國實力不相上下的大國,蘇聯也奮起直追。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標誌著全人類探索太空邁出了一大步,也代表著蘇聯科技飛躍式的進步。
此訊息一出,最受煎熬的當屬美國,於是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的第二年,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在美國軍方的同意下,開始秘密實施"西福特計劃"。
"西福特計劃"雖然讓美國在這場無聲的"太空競賽"中領先於蘇聯,但卻引起了世界各國的聯合抗議,其惡劣影響延續至今。
美國秘密實施的"西福特計劃"究竟是什麼?這個計劃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一、"西福特計劃"的誕生
蘇聯科技實力的飛速進步,讓美國時時處在被威脅的恐慌中,雖然兩國各有核武器傍身,但遠距離的通訊仍然是一大問題。
美國當時依靠海底電纜和電離層反射無線電的方式進行通訊,一旦兩國交戰,蘇聯便可以隨時切斷海底電纜阻礙美方的遠端通訊,完全依靠自然條件下的電離層反射保持交流會大大降低作戰效率,美國曾經便因天氣的原因被迫終止通訊。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已成定局,而美國又沉浸在"憑空捏造"的假想中,只能將解決遠端通訊迅速提上日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在美方授意下召集研究人員,這場大國之間的科技較量一觸即發。
當時美國的哈羅德·邁耶在無線電通訊的領域造詣頗深,得知林肯實驗室的研究重點後,他迫切與實驗室的主要研究人員莫洛博士取得聯絡。
一天晚上,莫洛博士正因這個難以突破的通訊技術焦頭爛額,當他準備休息的時候,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莫洛博士捏著眉心接起,電話中傳來邁耶博士異常興奮的聲音,他激動的對電話那頭的人說道:"莫洛博士,我已經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關於無線通訊的研究我已經計算過很多次,我有十足的把握,我們開始吧!"
一籌莫展的莫洛聽到這席話立即鄭重回道:"邁耶,開始吧!"
這通深夜的電話,加快了林肯實驗室的研究程序,也促成了這個在未來遭到各界抵制的"西福特計劃"。
哈羅德·邁耶當時在無線電通訊領域的研究成果足以領先世界,他雖然沒有與莫洛博士一樣"深居"實驗室,但在拉莫·伍德里奇公司工作的幾年裡,他已經研製出不少先進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和重磅軍事武器的控制器件,為美國軍方提供了許多便利。
邁耶遠超同領域科研人才的關鍵在於,他能夠突破定式思維,不拘泥於傳統的科研方向,由他提出的奇思妙想往往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讓科研成果實現質的飛躍。
這次,邁耶將研究重心提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遠端"——太空,美方擔憂遠距離通訊不能穩定連線,如果將某個能接收訊號的物體放到太空軌道上,是不是能克服自然環境下通訊的不穩定性呢?
邁耶的設想給了莫洛博士、整個林肯實驗室以及美國軍方極大的信心,這樣高階的遠端通訊技術不僅能消除蘇聯的潛在威脅,還能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扳回一局。
美國軍方給予林肯實驗室全力支援,邁耶的提議,加上莫洛博士的精密計算,這項研究的開展異常順利。
在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兩年裡,林肯實驗室已將遠距離的通訊計劃提上實施日程,只剩部分細節問題未得到解決。
1960年的一天,參與研究的33名科學家、數名美國的高階軍官就這項計劃中存在的實操問題召開會議。
部分科學家認為,用與蘇聯一樣的人造衛星來接收陸地的訊號,才能讓遠端通訊更加高效,但有多年天文工作經驗的海德爾博士卻不這麼認為。
衛星雖然可以傳輸資訊,但在太空中的執行卻十分迅速,陸地無法將被傳輸的資訊準確發射到行蹤不定的衛星上,以當時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在太空中準確定位高速運轉的衛星。
這一難題讓科學家們陷入沉思,如果不用衛星傳輸,還能用什麼呢?莫洛博士給出了答案。
他在會議中拿出了林肯實驗室兩年來的研究成果——幾根細小的銅針,這便是用於遠端通訊的最佳"武器"。
邁耶和莫洛博士也曾經考慮過用衛星傳輸訊號,但這期間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科研任務,於是兩人便改變策略,選擇用小巧輕便的金屬針來作為傳輸工具。
莫洛博士面對會議室中的眾人,自信地說道:"人造衛星以7千米每秒的速度飛行,我們根本無法跟蹤到它的具體位置,而這些小小的銅針就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銅針細如毛髮,每根1.78釐米長,直徑只有誇張的25.4微米。這種金屬針需要有極其精密的儀器專門定製,容不得有絲毫差錯,連林肯實驗室都無法造出,最後只能由雷·馬格尼特電線公司專門定製。
兩人的設想在會議中得到了一致透過,但因這項"銅針計劃"完全基於美方自身的利益,所以實驗的過程要嚴格保密。
沒過多久,林肯實驗室便已確定好了各項實施細節,美國軍方為了計劃的秘密性,擬定了幾個實施地點,最後決定在美國馬塞諸塞州的西福特鎮上進行,所以這項計劃也叫做"西福特計劃"。
二、兩次試驗終獲成功
1960年的冬天,美國的高階軍官及林肯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來到西福特小鎮,為了確保這次試驗萬無一失,他們用幾十輛軍用卡車運送裝置和儀器,參與試驗的人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000名,足以證明美國對這個計劃的重視。
莫洛、邁耶兩人向眾人具體闡述了項計劃的實施,他們打算訂製出一定數量的銅針,將它們發射到太空中的近地軌道上,這樣就會形成雲狀環的形態,這些密集、均勻分佈的銅針能全方位將訊號反射到陸地,像這樣穩定的遠距離通訊正是美國軍方所需要的。
"西福特計劃"的準備期十分漫長,這些進駐到西福特鎮的研究人員為了不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干擾,不計代價地將發電站搬來,期間不斷調整儀器裝置,用雷達反覆實驗金屬針的接收距離和位置,這個計劃的準備工作持續了10個月之久。
第二年的深秋,駐紮在西福特鎮的研究人員已經準備好4億多根銅針,他們將這些針裝到長51釐米,寬、高均為14釐米的加厚木箱中,總重達19.5千克。
為了保證銅針能萬無一失地運送到發射基地,軍方在箱子外包裹了一層又一層的防震材料,小心地裝入軍用卡車中。
這輛駛入加利福尼亞州聖巴拉拉縣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的軍用卡車,承載著2000多人的殷切希冀。
此時,范登堡空軍基地的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好了LC-1-2發射架,卡車到達基地後,他們將4億多根銅針小心翼翼的放入播撒儀器中,這麼多銅針將隨著宇宙神—阿金納B火箭的發射精準到達近地軌道上。
沒過多久,這枚"任務重大"的火箭就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技術人員簇擁在發射點密切探測著太空中銅針的分佈情況,而在西福特鎮的研究人員也已除錯好無線電接收器,他們不敢錯過任何一處變化,不知疲倦的守在接收器旁,等待訊號傳來。
然而這次試驗的成果並不如意,研究人員經過了兩天一夜的等待,接收器仍然沒有任何響應,莫洛博士曾經信誓旦旦的保證在毫無反應的接收器面前一擊即碎,這次耗資、耗時巨大的試驗以失敗告終。
林肯實驗室中的研究人員備受打擊,美國軍方巨大的投入和收穫嚴重不符,但作為主要研究者的莫洛博士卻沒有放棄,與眾多研究人員商量後,他們請求軍方再給這項計劃一次機會。
莫洛博士發現第一次的銅針的體積雖然很小,但依然無法小到均勻散佈在太空軌道上,單根的重量也不符合無線電反射的條件。於是林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再次改良了銅針,將25.4微米的直徑縮小到17.8微米,這樣在不改變總重量的前提下,便可以將銅針數量增加。
第二次試驗研究人員異常謹慎,如果這次試驗再失敗,美國軍方將不會再次給予他們支援,林肯實驗室也不會再受到政府青睞。除了銅針的改良,他們也將承載銅針的播撒器改進成能夠更均勻播撒的模式,這樣反射回地面的通訊訊號才能更穩定。
耗時兩年,范登堡基地的阿納金火箭又一次發射到太空中,這次它所承載的播撒器精確到達近地點3500千米、遠地點3850千米、傾角為87.5°的軌道上,形成了8公里寬、38公里長的圓環,林肯工作室的研究人員對這次的發射情況十分滿意,他們也在緊張地等待著來自太空的回應。
時間一秒一分地流逝著,接收器的背景噪音讓周圍的研究人員感到分外焦躁,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期待試驗成功。
就在發射火箭的第二天下午,解碼儀器開始悄然運作,接收器突然間發出規律的滴答聲,這時守在一旁的研究人員中有人激動的喊道:"我們成功了!終於來訊號了!"
林肯實驗室全體人員沉浸在試驗成功的喜悅中,美國軍方也因此解除了他們"假想"中的來自蘇聯的威脅,太空中高速運轉的雲狀環能夠實現美軍所需要的遠距離通訊,這在當時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先進技術。
有如此大的成就美國為何要當做秘密嚴防死守呢?這都要"歸功於"美國長久以來的霸權主義。
三、遺禍太空的"垃圾"
"西福特計劃"看似是實現遠端通訊技術的重大科技成果,但這些分佈在太空中的金屬針是完全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而存在,且不說它是否對科技的發展有益,單從道義的角度來講,這項計劃從提出開始就該被禁止。
即使美國軍方有再嚴格的保密制度,各國探索太空的科學家總會發現異常,林肯實驗室完成實驗的同一年,就有人透過雷達探測出了太空中出現的針狀物。
太空是全人類共有的領域,一旦出現異常必然會被追蹤,英國的無線電天文學者、光學天文學者與皇家天文學會首先發現並調察了太空中的針狀物,他們聯合起來就這一事件發表反對意見。
隨後,本就與美國針鋒相對的蘇聯也得知了這一訊息,他們派研究人員密切觀測太空中的異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後,蘇聯的相關人員也在《真理報》中以"美國玷汙了宇宙"為標題,對這項計劃表達了抗議。
各界天文愛好者、科研人員的反對聲不斷,"西福特計劃"終於引起了聯合國的注意,四年後,美國、蘇聯以及英國的代表就林肯實驗室實施的"西福特計劃"召開了一次大型會議。
這次的會議中蘇聯提出,美國因出於私心在太空中播撒的4億多根銅針,嚴重干擾了世界各國的無線電環境,這條由美國"製造"雲狀環影響到了全人類探索太空的程序,這些金屬針長期停留在太空中,勢必會對太空環境造成汙染。
美國代表阿德萊·史蒂文森雖然提出,這些金屬針會在太陽輻射壓力和大氣層的作用下,於三年內自動銷燬,但這件事始終是美國佔了下風,阿德萊·史蒂文森自知無力反駁,只能在蘇聯和英國代表的雙面夾擊下籤署了《外層空間條約》。
這項條約列出了在未來世界各國進行太空活動時所要遵循的十項基本原則,其中包括共同利益、保護太空環境以及限制軍事化等重要條例。
《外層空間條約》在1967年10月10日起正式起效,該項條約已經得到了包括我國在內的104個國家和地區的響應,而這個美國曾經嚴防死守的秘密也間接促成了各國在探索太空時的和諧互助局面。
雖然"西福特計劃"遭到了各國的抨擊,但促成這項計劃的莫洛博士和邁耶博士卻因此受到美國軍方的重用,那個在1960年以前籍籍無名的西福特小鎮也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發展至今,這個小鎮已經有了技術先進的高科技產業鏈,許多知名的現代科技公司都出自西福特鎮。
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美國的科技水平已不再讓世界各國望塵莫及,那麼當年"西福特計劃"中遺留在太空中的4億多根銅針,真的如阿德萊·史蒂文森所說的自動消失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美國預言銅針將會在3年內消失,但距"西福特計劃"已經過去了58年,只有部分銅針在大氣層的壓力下被摧毀,仍有相當數量的銅針"遊蕩"在太空中的各個角落,曾經的高科技產物如今已被視為細小的太空垃圾,而且無法被完全銷燬。
後記:
天文學家觀測到,這些遺留下來的銅針將會以每24小時繞地球11.33圈的速度飛行,它們的存在仍有可能在未來對各國的太空活動造成干擾,太空環境也因"西福特計劃"遭到永久性的汙染。
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美國因貪圖一時的利益遺禍太空,不但這一計劃被禁止實施,在國際上的聲譽也一落千丈,這些太空垃圾對別國的研究活動造成影響的同時,也會干擾美國的研究,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維護全人類共有的太空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美國違反規則必先深受其害,以霸道、強權"聞名世界"的美國這次也算自食其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