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韓國的海關檢查處,韓國海關人員正在刁難一位中國老人,迫使他多次拿出護照進行檢查,就當這位中國老人對韓國人的行為表示無法理解時,韓國海關人員趾高氣揚地問老人:“你以前是沒來過韓國吧!”
這位老人當即說道:“怎麼沒來過,我上次來的時候,可沒人需要我出示這麼多證件。”趾高氣揚的韓國人自然不信,就追問道:“這不可能,你敢不敢告訴我,你是怎麼來的?”
老人冷哼一聲,回答道:“1951年,我開著坦克來的。對了,這地方當年還叫漢城。”這句話讓對面的韓國人啞口無言。而老人家就是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期間,作為我軍一員攻入漢城的,這是韓國人最想忘記的歷史,在當時全世界都難以置信,讓韓國至今都有陰影!
那麼攻克漢城的過程是怎樣的?又發生了怎樣熱血的故事?今天讓我帶大家穿越歷史,回到1951年那個寒冷的冬天,一探究竟。
漢城的重要地位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朝鮮軍隊勢如破竹,長驅直入,眼看著即將取得勝利。而就在此時,美國人為了維持自己在東亞的勢力,穩固其霸權地位,使用手段讓聯合國透過法案,讓其得以率領以美軍為主,十餘個國家軍隊為輔的聯合國軍入朝作戰。
9月15日,在美國二戰名將麥克阿瑟的率領下,美軍從仁川登陸,將朝鮮軍隊攔腰斬斷。然而美軍在登陸之後,攻擊的腳步並沒有停在三八線,而是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挺進。面對中國政府的不斷警告,美國人置若罔聞,派出航母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侵犯我主權的同時,又派出軍機越境轟炸我國民眾。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狂妄的美國人完全不相信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敢進入朝鮮和他們戰鬥,然而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給了他們迎頭一擊。這些最可愛的人克服了嚴寒,食物的短缺,路途的艱辛,在我軍發動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痛擊了狂妄之極的美國軍隊,將他們打回了三八線以南的地方。兩軍在臨津江對壘,而臨津江以南的漢城格外引人注目。
漢城位於朝鮮半島的中部,是古時候朝鮮半島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朝鮮王國幾代帝王都建都於此,它對於當時南北對峙的雙方都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第三次戰役前的背景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聯合國軍一敗塗地,像美軍最精銳的騎兵一師差點被合圍吞掉,美軍還出現了整個團被志願軍消滅的情況。神出鬼沒的志願軍打得美國大兵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美軍士氣也低落到了極點,像麥克阿瑟許諾的“聖誕節前回家”更是徹底淪為空頭支票。
瘋狂逃跑後聯合國軍終於在三八線以南穩住了陣腳,開始修建工事。而西方乃至全世界對美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的失利表示極度震驚,然而美國總統杜魯門還是異常自信,在各種演說上表示,我們只是被中國人用人海戰術偷襲了,美國擁有無與倫比的火力優勢,等到他們休整完畢,對面的中朝軍隊就會受到毀滅性打擊。
然而非常打臉的是,美軍的一些談判專家正在和中朝軍方積極談判,當然這種談判也是為了拖延時間,為後面美軍的佈防,集結和武器運輸爭取時間。不知道他們在看到自己的總統發表講話時作何感想,畢竟是被自己家的總統揭了老底。真夠難為情的。
中國方面對眼前的形勢也進行了分析,加之杜魯門的嘴實在太大,我們完全洞悉了美軍的戰略意圖。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指示中國人民志願軍,不要停下來,要繼續保持進攻,乘勝追擊,在不給敵人喘息時間的同時拿下漢城,讓我軍在輿論上和政治上都握有絕對主動,且能夠繼續打擊美軍士氣,為後續談判爭取有利籌碼。就這樣,第三次戰役拉開了帷幕。
攻打漢城
對面的聯合國軍自然也是知道漢城的重要性,且對方顯然無法承擔漢城被攻陷的輿論壓力。於是在新任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李奇微的指揮下,聯合國軍在漢城周邊設定了五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在三八線上的臨津江南岸,敵人在臨津江南岸佈置了大量的地雷陣和鐵絲網,其中詭雷、觸發地雷、反戰車地雷像不要錢一樣埋得密密麻麻,鐵絲網繞了一圈又一圈,意圖放慢志願軍衝鋒的速度。
美軍還用鋼筋混凝土構建了很多明暗碉堡,佈置了很多重機槍交叉火力。在陣地後方,迫擊炮陣地,無後坐力炮陣地和一些火焰噴射陣地比比皆是。有的戰地記者在看到美軍的防禦陣地後說道:“這是一個永遠也不可能攻下來的陣地,就算是中國人的屍體堆得像阿爾卑斯山一樣高也不行。”而令記者驚掉下巴的是,中國軍隊突破臨津江防線只用了短短几個小時。
第二道防線是由幾個關隘組成,由於朝鮮半島多山地,很多隘口天然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美軍在這幾處重要的位置重點設防,防止自己前面的部隊被穿插到這裡的志願軍分割包圍,完全殲滅。
第三道防線就是漢城外的一些城防工事了,美國人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志願軍會真的打到這裡來,陣地修的僅僅中規中矩。最讓李奇微引以為傲的是他的兩條機動防線。他認為志願軍畢竟靠兩條腿趕路,機動性遠差於美軍,所以一旦志願軍穿插進來,只需機動裝甲部隊配合陸軍剿滅就好,形成“反包圍”和“反穿插”。
縱然前面千難萬險,也抵擋不了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確定好發動第三輪攻勢後,39軍的116師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這支軍隊在前兩次戰役中屢建奇功,士氣正旺。我軍偵查員在對臨津江沿岸進行了多次偵查後,確定了一處突擊地點。
此處的河面僅寬100米,加上正逢寒冬,臨津江江面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比較有利於部隊展開攻擊。但是在對敵人進行火力偵察時,我軍偵查員發現,敵人的火力太猛了,尤其在冰面結冰很滑的情況下,攻擊部隊速度受限,很容易成為敵人的活靶子。
這時38師的一位出身礦工的參謀提議,我們可以運用土木作業的方法,拉近我們的突擊距離,而且朝鮮現在太冷,土地凍得非常結實,我們的土木作業不易被察覺,而且只要距離足夠近,敵人的重火力就會因擔心誤傷自己人,投鼠忌器,進而失去威力。
然而凍土還是給我軍掘進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過我軍將士還是運用智慧趕在攻擊時間來臨之前完成了任務,修了一個可以容納7000多人的出發陣地,最近的位置距離敵人只有不到100米。隨著訊號彈發出,志願軍突然殺出,對方陣地裡的敵人還來不及反應,志願軍就衝到了臉上,僅僅幾個小時,第一道防線就宣告失守。
而此時第二道防線的幾個重要關隘就成為了美軍撤退的生死線。我軍116師347團7連線到緊急命令,拿下釜谷裡,並在此切斷敵人的逃跑路線,堅守到大部隊趕到。7連經過急行軍,到了釜谷裡才發現,情報有誤!原來上級告訴他們,釜谷裡駐守的是一個連的韓國軍隊,可實際上是英軍部隊,而且人數足足有一個團!7連長立刻改變了作戰計劃,他找到釜谷裡北側的一個高地,只要七連能守在那裡,前面的敵人也一樣無法透過釜谷裡撤到後方。
釜谷裡的守軍是英國皇家來復槍團,是當之無愧的英軍王牌,該團在一戰和二戰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團長甚至非常狂妄地表示:他的團能抵得上志願軍一個軍。該團也發現了7連的位置,久經沙場的英國團長瞬間明白了7連要幹什麼,迅速組織軍隊向7連進攻,想要全殲7連。而7連戰士在指導員的指揮下,為了規避敵人重火力對我軍造成過大的傷亡,使用“添油戰術”,也就是前面的幾個人犧牲了,再從後方補上幾個人,不惜傷亡也要保住陣地。
在敵人進行了七次進攻後,七連僅剩下十來個人,彈盡糧絕,還都有傷在身。眼看著敵人上來了,年僅19歲的司號員鄭起準備拿著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然而他發現手榴彈已經用盡了,他手邊只有他最愛的衝鋒號。於是他猛地站起來吹響了衝鋒號,面前二百多位英軍愣了一下,一槍未發,就轉身逃走了,他們被中國軍人的氣勢嚇破了膽。就在此時,大部隊真的趕到了,對英軍發起了雷霆一擊,英軍的王牌皇家來復槍團,成為了志願軍的手下敗將。
逃跑的李奇微
我軍一邊分兵截住敵人的潰軍,一邊一鼓作氣,向漢城全速推進。在面對敵人的兩道機動防線時,我軍的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打頭又打尾,先將前後兩輛坦克擊毀,這樣他們的坦克部隊就全都擠在公路上,動彈不得。然後針對坦克的盲區,兩旁早已埋伏好的爆破手出動炸燬敵人坦克。敵人的坦克手慌亂不已,甚至向自己前面的隊友開炮,撞擊前方坦克,希望能逃命,混亂不堪。
就這樣我軍第50軍和39軍116師的先頭部隊快速抵近漢城,並且從兩個方向向漢城發起進攻。李奇微怎麼也沒有想到志願軍進攻的速度如此之快,漢城近郊的守軍猝不及防,尤其是韓國軍隊,馬上就潰不成軍,向後方逃竄,逃竄的韓軍佔據了公路,讓後方美軍想上前支援的機動裝甲部隊動彈不得。
李奇微
最後迫不得已,李奇微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由於美軍撤離得過於狼狽,李奇微的睡袍都沒有帶走,真可謂“丟盔棄甲”。1951年1月4日,第五十軍第一個攻入漢城,第三十九軍116師也一鼓作氣,擊潰前方守軍,挺進漢城。然而讓志願軍痛惜不已的是,這座擁有千年文化底蘊的古城,被聯合國軍炸的炸,燒的燒,城內皆是斷壁殘垣,破敗不堪。城中百姓的死活顯然不是聯合國軍考慮的事情,像發電站,供水站這種設施也都炸為平地。
漢城戰役勝利的意義不言而喻,正如彭老總說過的那樣:“西方殖民者在東方的海岸線上用幾門炮就能殖民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一仗,讓韓國至今都還有陰影。而今天的我們要銘記歷史,努力奮鬥,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