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一代雄主朱棣在榆木川駕崩,終年65歲。為了防止分封在外的漢王朱高煦以及尚在北京城內的趙王朱高燧合謀造反,皇太子朱高熾封鎖了朱棣的死訊,只是讓北伐大軍護送大行皇帝的遺體加速回京。
八月十日,皇太孫朱瞻基護送大行皇帝龍轝[yú]抵達大內,皇太子朱高熾率領文武群臣哭迎。而後宮中永樂皇帝的妃嬪們,則迎來了她們的末日。當時朱棣的妃子中有一位韓麗妃,來自大明的藩屬國朝鮮國,本次也在殉葬之列。韓麗妃臨終前向親自前來訣別(監斬?)的朱高熾求情,希望能讓她的乳母金黑回國。而金黑在回國之後向朝鮮史官敘述了她當年的所見所聞,讓我們得以一窺殉葬妃嬪的人生最後一刻:
及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李朝實錄·世宗卷二十六》
妃嬪殉葬這一惡習,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恢復的。對於事事效法其父的朱棣來說,自然也要蕭規曹隨。從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明初的殉葬風氣蔓延了近百年,反而是公認明朝最差皇帝之一的英宗朱祁鎮在駕崩之前,徹底廢除了殉葬之風。
俗話說“上行下效”,皇帝駕崩後宮殉葬,那麼在全國星羅棋佈的宗室親王呢?他們死後王妃要不要殉葬呢?今天筆者就來盤點一下明英宗廢除殉葬之前,宗室中親王妃和郡王妃有多少人因此而香消玉殞,同時再探究一下王妃殉葬的前提條件究竟是什麼。
殉葬王妃大盤點
- 秦王妃王氏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二十日,秦王朱樉在被王府的宮人毒死,享年40歲,賜諡曰愍。
朱樉,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次子,生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封秦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之國陝西西安。
秦王妃王氏,原名觀音奴,元朝河南王、中書左丞相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的妹妹,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九月冊封為秦王妃。在金庸武俠名著《倚天屠龍記》中,王氏的角色就是小說中的女主角趙敏。
朱樉和王氏的這樁政治婚姻,本就是雙方都情不投意不合的拉郎配,純粹是為了招攬王保保所用。等到王保保死在漠北以後,王氏這位秦王妃的利用價值就已經趨近於零。從王氏和朱樉的關係來看,她在秦王死後一定是被逼殉葬的。
王氏的死,《明太祖實錄》壓根沒有記載,明初山西晉王府密檔《太祖皇帝欽錄》記錄了王氏的諡號“愍烈”。只有《明史》才直截了當地指出這位秦王妃之死,乃是殉葬。
樉妃,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次妃,寧河王鄧愈女。樉薨,王妃殉。—《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諸王》
- 郢王妃郭氏
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初一日,郢王朱棟去世,年僅27歲,賜諡曰靖。
朱棟,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二十四子,生母惠妃劉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封郢王,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八月之國湖廣安陸。
郢王妃郭氏,開國元勳武定侯郭英之女。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二十九日,在安頓好郢靖王的喪事並確定自己並沒有懷上遺腹子之後,郭王妃自殺殉葬。《明史》記錄了王妃死前和宮人之間令人肝腸寸斷的對話:
王薨逾月,妃慟哭曰:“未亡人無子,尚誰恃?”引鏡寫容付宮人,曰:“俟諸女長,令識母。”遂自經。—《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郭氏和郢靖王有三個年幼的女兒,從她畫下自己容貌的舉動來看,這位郢王妃是萬分捨不得孩子的。可她沒有兒子,哪怕她是勳貴之女,哪怕她還有三個女兒需要照顧, 等待她的只有一條死路。
- 唐王妃高氏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初一日,唐王朱瓊烴去世,年僅21歲,賜諡曰靖。
朱瓊烴,唐定王朱桱嫡長子,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孫,生母唐定王妃吳氏(黔國威毅公吳復孫女),封國在河南南陽。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八月嗣封,是明代第二任唐王。
唐王妃高氏,汝州郟縣人高盤之女。高氏其實只是被選為了唐王妃,由於朝廷尚未頒冊,因此尚未過門。現在唐王突然去世,對於高氏及其家族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由於其尷尬的身份,高氏既不能搬到王府居住,也不會再有人娶她。那她只能殉葬,為家族換取最大的利益。
初選汝州郟縣人高盤女為王妃,未頒冊而薨,女聞之自經。上嘉其志節,特命追封唐王妃,賜祭治喪葬悉如禮。—《明宣宗實錄卷二十二》
- 羅山王妃張氏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六月二十三日,羅山王朱有熼去世,年僅21歲,賜諡曰悼惠。
朱有熼,周定王朱橚第十三子,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孫。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九月冊封為羅山王。
羅山王妃張氏,致仕指揮僉事張政次女,宣德二年九月冊封為羅山王妃。朱有熼無嗣,張氏遂成為宗室中首位殉葬的郡王妃,朝廷特賜諡曰貞烈。
王無子,其妃張氏自經。周王有燉以聞,賜諡貞烈。—《明宣宗實錄卷五十五》
- 蜀王妃李氏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九月十五日,蜀王朱友堉去世,年僅26歲,賜諡曰靖。
朱友堉,蜀悼莊世子朱悅燫嫡長子,蜀獻王朱椿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蜀悼莊世子妃劉氏(左都督劉貞孫女)。其父朱悅燫早逝,因此在祖父去世後,朱友堉在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以蜀府嫡長孫的身份襲封蜀王。
蜀王妃李氏,成都中護衛千戶李昇之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冊為蜀王妃。朱友堉去世之時沒有留下子嗣,於是乎包括李氏在內的王妃、侍姬全部殉葬。
王薨,妃李氏、侍姬黃氏皆自經。事聞,俱賜祭,命有司治墳,贈黃氏為王夫人。—《明宣宗實錄卷八十三》
- 衛王妃楊氏
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二十九日,衛王朱瞻埏去世,年僅22歲,賜諡曰恭。
朱瞻埏,仁宗昭皇帝朱高熾第十子,太宗文皇帝朱棣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肅恭貴妃郭氏(武定侯郭英孫女)。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冊封為衛王,因身體較弱,一直留在京城未曾就藩。
衛王妃楊氏,東城兵馬指揮楊順之女,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七月冊封為衛王妃。衛王無嗣國除,楊氏也在朱瞻埏死後一個月自盡殉葬。
王薨,妃哀痛自經。上聞訃,遣中官致祭。諡曰貞烈,與王合葬。—《明英宗實錄卷四十八》
- 周王妃鞏氏
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五月二十七日,周王朱有燉去世,享年61歲,賜諡曰憲。
朱有燉,周定王朱橚嫡長子,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孫,生母周定王妃馮氏(宋國公馮勝之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三月冊封為周世子,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十月襲封周王。
朱有燉的原配是兵馬指揮使呂貴之女呂氏,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二月冊封為周世子妃,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四月去世。周王繼妃鞏氏,良家子,入王府侍奉朱有燉多年以後得以進封王妃。
庚子,周王有燉奏:“妃位久虛,無以相祀事。宮人鞏氏由良家子入宮已久。能執婦道,請冊為妃。”從之。—《明宣宗實錄卷十七》
其實朱有燉在臨終之前曾經上奏朝廷,希望在他死後王妃及夫人不必殉葬。然而不知是聖旨來得遲,還是周憲王說一套做一套,包括王妃鞏氏,王夫人施氏、歐氏、陳氏、韓氏、張氏、李氏都在六月十九日自盡殉葬。朝廷統一為她們賜諡曰貞順,葬以一品之禮。
- 越王妃吳氏
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六月二十六日,越王朱瞻墉去世,享年35歲,賜諡曰靖。
朱瞻墉,仁宗昭皇帝朱高熾第三子(嫡次子),太宗文皇帝朱棣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誠孝昭皇后張氏。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冊封為越王,封國浙江衢州,然而卻始終沒有之國。作為仁宗嫡次子,越王在宣宗僅有兩個未成年兒子的時候不去衢州就藩,很明顯是被朝廷作為備胎留在京師。
越王妃吳氏,南城兵馬指揮吳昇之女,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閏四月冊封為越王妃。和之前幾位親王妃在無嗣親王去世一個月以後才自盡不同,吳氏在六月二十六日當天便殉葬,而且皇帝還特地輟朝一日,不知其中有何隱情。
至是王薨,妃以死徇。上聞訃,輟視朝一日。遣中官致祭,諡曰貞惠,命有司營葬。—《明英宗實錄卷五十六》
- 河陰王妃鞏氏
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五月初七日,河陰王朱子壜去世,年僅21歲,賜諡曰懷僖。
朱子壜,周簡王朱有爝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李氏。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九月冊封為河陰王。
河陰王妃鞏氏,南城兵馬副指揮鞏鬱之女,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四月冊封為河陰王妃。和之前無嗣除國的親王、郡王不同,河陰懷僖王有一個名叫朱同鑣的庶子,時年兩歲。因此鞏氏作為嫡母為何還要殉葬,頗為令人不解。
王薨,妃亦自盡。訃聞,上輟視朝一日。諡王曰懷僖,妃曰貞肅。遣官賜祭,命有司營葬。—《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五十四》
- 趙王妃邵氏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七月二十六日,趙王朱瞻塙去世,享年43歲,賜諡曰惠。
朱瞻塙,趙簡王朱高燧次子,太宗文皇帝朱棣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趙簡王繼妃翁氏。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冊封為安陽王,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七月襲封趙王。
朱瞻塙的原配是趙府典儀副王約之女王氏,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正月冊封為安陽王妃,宣德八年(公元1431年)十月進封趙王妃,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四月去世。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北城兵馬指揮邵全之女邵氏冊封為趙王繼妃。
從史書記載來看,包括趙世子朱祁鎡在內的眾多趙惠王之子,都是王氏所生的嫡子。因此邵氏這位繼妃到底是不是被逼殉葬,恐怕都不用打一個問號,
訃聞,輟視朝三日,諡曰惠。遣官祭,命有司營葬。王繼妃邵氏自縊以從,諡曰貞順。—《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四十三·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六十一》
免於殉葬的王妃們
透過上文的梳理,明初王妃殉葬,除了一些特殊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親王、郡王無嗣或王妃本人無子。但是這並不是一條鐵律,因為還有一些特例,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原因。
- 安王妃徐氏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八月二十九日,安王朱楹在封國平涼去世,享年35歲,賜諡曰惠。
朱楹,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二十二子,生母不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冊封為安王,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十月之國陝西平涼。
安王妃徐氏,中山武寧王徐達第三女,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冊封為安王妃。安惠王無嗣,如果參考三年前去世的郢王朱棟,則徐妃理應殉葬。然而這位安惠王妃的長姐,是當朝皇帝朱棣的皇后。雖然永樂十五年的時候徐皇后已經去世了十年了,但是徐妃還是因此逃過一劫,一直到三十多年後的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才去世。
己未,安惠王妃徐氏薨。妃,中山武寧王達之女。—《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七十九》
- 秦王妃張氏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初七日,秦王朱志均去世,年僅24歲,賜諡曰懷。
朱志均,秦隱王朱尚炳庶長子,秦愍王朱樉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冊封渭南王,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封秦王。
秦王妃張氏,陝西都指揮張麟之女,宣德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被冊封為秦王妃。然而當正、副使豐城侯李賢和右副都御史李素抵達西安之時,卻尷尬地發現秦王已死。但是張氏並沒有像上文的唐王妃高氏一樣自盡殉葬,而是一直活到了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十二月。
壬戌,秦懷王妃張氏薨。妃,陝西都指揮麟之女。宣德丙午冊立為王妃,至是薨。訃聞,賜祭葬如制。—《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二》
- 梁王妃魏氏
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二十四日,梁王朱瞻垍去世,享年30歲,賜諡曰莊。
朱瞻垍,仁宗昭皇帝朱高熾第九子,太宗文皇帝朱棣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肅恭貴妃郭氏(武定侯郭英孫女)。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冊封為梁王,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之國湖廣安陸。
朱瞻垍的原配紀氏是安慶衛指揮紀詹之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九月冊封為梁王妃,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六月去世。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六月,襄陽縣民魏亨之女魏氏冊封為梁王繼妃。
對於明朝皇族來說,安陸真不是個吉利的封國。此前的郢王朱棟無嗣除國,而梁王同樣無嗣除國。朱瞻垍有兩個女兒,但卻都不是魏氏所生。然而,繼妃魏氏卻並沒有殉葬,反而一直活到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才去世。
- 楚王妃傅氏
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三月初十日,楚王朱季堄去世,享年31歲,賜諡曰憲。
朱季堄,楚莊王朱孟烷庶長子,楚昭王朱楨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生母諸氏。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三月冊封為武陵王,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四月進封楚王。
楚王妃傅氏,楚府典簿傅鳳之女,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閏六月冊封為武陵王妃,正統五年進封楚王妃。朱季堄無嗣,楚王之位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由其弟黔陽王朱季埱襲封。而傅氏,一直活到了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七月。
辛卯,楚憲王妃傅氏薨。妃,本府致仕典簿鳳之女。正統戊午冊為武陵王妃,己未進冊楚王妃。至是薨。訃聞,賜祭葬如制。—《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八十》
結語:透過本文的整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明初皇室的殉葬之風,確實影響到了宗室,但也並非一概而論。如果說安王妃徐氏的免於殉葬,還是憑藉她皇后之妹身份的話。那麼並無背景的秦王妃張氏、梁王妃魏氏、楚王妃傅氏等人卻也並未殉葬,依然活得好好的。
撇開可以確定被逼殉葬的“趙敏”,以及頗有古怪的郢王妃郭氏、越王妃吳氏,其他殉葬的王妃們可能真心認為這是一項美德,當然事後朝廷確實也對她們進行了褒獎。但是真的硬挺著不願意殉葬,從張氏、魏氏等人的際遇來看,似乎也並沒有人將她們逼死。
朱元璋恢復殉葬,恐怕有兩個原因。一是擔心后妃干政,二是繼位的皇太孫朱允炆年輕,生怕會有不才之事。至於明英宗之所以會廢除殉葬,也並非他有多麼仁慈,他在復辟之後逼著弟弟景泰帝后宮殉葬之時可一點都不心慈手軟。根本原因在於當時的皇太子朱見深生母並非皇后錢氏,而是貴妃周氏。倘若英宗仍然堅持後宮殉葬,那麼是殉錢皇后還是周貴妃?朱祁鎮屍骨未寒之時,宮中只怕就要禍起蕭牆。
可憐皇宮中的勾心鬥角,卻讓眾多原本不必殉葬的王妃們甘心赴死,豈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