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了71年,大家都清楚,假如沒有當年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戰立威,頂住了美國侵略我國的勢頭,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很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和機會。
近些年,也有另一種聲音在質疑,覺得抗美援朝作戰耽誤了當年的臺海作戰計劃,錯過了最好收復臺灣的時機。
關於朝鮮戰爭,隨著現在大量的檔案揭秘或披露,越來越多當時不為人知的決策和細節漸漸浮出水面。
建國之初解放軍只能“望洋興嘆”
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百萬雄師將國民黨軍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四處潰逃,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如熱鍋上的螞蟻,雖然嘴硬,想要捲土重來。但心知肚明,已經不可為,但到底退到何處,在心中盤算已久。
最後聽取了張其昀的建議,放棄了退守西南和大西北的計劃,選擇逃亡臺灣。事實證明,假如蔣介石退守西南地區或大西北地區,可能用不了一年就會被消滅。
張其昀之所以建議蔣介石選擇臺灣,是因為當時國民黨的優勢在於裝備齊全,海軍空軍強大。一旦以臺灣為據點,解放軍沒有海軍和空軍則難以度過寬闊的臺灣海峽,故而臺灣島是國民黨退守的上上之選,形成隔海對峙。
當時的國民黨軍隊雖然潰不成軍,畢竟兵力大概還有六十多萬左右,其中有三十多萬的陸軍,海軍四萬多人,幾千的坦克、五百多的飛機,還有軍艦七百多。對當時的解放軍來說,在出海作戰和海島登陸作戰來說佔據絕對優勢,因為當時解放軍海空力量幾乎為零。
1949年10月25日凌晨1點30分,人民解放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指揮。開始登陸金門,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壯烈犧牲,餘部被俘。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 。
金門戰役的失利,使解放軍清楚認識到渡海作戰的難度。面對僅僅只有7公里左右的金門島,只能望洋興嘆,要解放臺灣談何容易。
當時對臺作戰的負責人粟裕透過這次失利,得到其中的主要因素。經過仔細研究分析向中央提出來客觀詳細的報告,一,第一攻擊波要具有突破防線並向縱深發展的充裕力量,對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對臺作戰,不上島則另當別論,若上島,依舊要循這兩條原則。除了要有海軍艦隊外,也要有空軍作為火力支援才可以。至此,這次教訓加快了我國空軍海軍的組建和發展。
1950年相繼建成的海軍和空軍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不論在武器裝備或作戰經驗上面。在短時間內無法達到作戰的要求,我軍依然用不怕困難的毅力和智慧積攢力量,時刻準備著對國民黨及其軍隊發起致命一擊。
美帝國亡我國的狼子野心
美國作為蔣介石反動政權的幕後主子,早就密切注意臺灣問題了。
1943年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中,美國就提議並宣佈將臺灣歸還中國,他們已經注意到臺灣重要的戰略意義,並以此來拉攏蔣介石。
早在蔣介石露出敗像之時,美國就已經開始準備未來如何幫助國民黨經營臺灣。
臺灣處於亞太航運要道的中點,連線上海與香港、琉球與馬尼拉、橫須賀與金蘭灣,以及鄂霍次克海與馬六甲海峽之間的航道。亞洲太平洋地區海上重要的商業或戰略運輸都在臺灣監控範圍之內。(注:[美]詹姆斯·利雷、楚克·唐斯主編.臺灣危機;過去、現在、未來.新華出版社2000:286)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從美蘇冷戰和全球對抗的角度考慮臺灣的戰略價值。時任駐日盟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於1950年5月29日和6月14日兩次向華盛頓提交了關於臺灣戰略地位的備忘錄。麥克阿瑟聲稱:臺灣,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從戰略上講,都是美國從阿留申群島至菲律賓的遠東防線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一旦戰爭爆發,如果美國控制檯灣,就可以“鎖閉”共產黨的交通運輸,使前蘇聯不能獲取或大大削減其獲取東亞和東南亞的戰略物資的可能。如果此地落入共產黨控制之下,敵方的力量將“百分之百”地增長,連共產黨的輕型飛機都可以攻擊美國在菲律賓的設施。麥克阿瑟將臺灣比喻成“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基地”,如果這一戰略要地落入中共手裡並能為前蘇聯所用,那麼它就等於給了敵人相當於數十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因此,麥克阿瑟力促華盛頓採取斷然措施,“決不能讓臺灣落入共產黨手中”。(注: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145-146)
美國國務卿西華德(1861-1868)首倡“太平洋帝國論”,竭力主張美國向太平洋擴充套件。“海權論”的鼻祖馬漢更是對“太平洋帝國論”加以具體發揮,認為“以中國為中心的未來世界之責任”,應由美國負起。(注:卿汝楫編.美國侵華史(第二卷).三聯書店.1952:25)在此以後,推進以奪取中國為中心的“太平洋帝國論”便成為美國統治階級的傳統政策思想。
直到1950年2月中蘇兩國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之前,美國官方宣稱:美國不打算干預現在的局勢。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講話中還說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防線只涉及到阿留申群島、日本以及菲律賓,至於臺灣、南朝鮮問題隻字未提。
當看到我國解放臺灣統一全中國的堅定決心後,在得知中蘇兩國簽訂互助條約後,美帝國意識到臺灣問題上沒有緩和的可能,於是漏出他那醜惡的嘴臉。
在美國國內“麥卡錫主義”的不斷叫囂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於1950年4月提交了NSC號檔案,明確指出將在遠東地區實施強硬措施來保護美國的利益。除了支援國民黨反動派守住臺灣外,還要把南朝鮮納入自己的保護範圍。
此時我們正在蘇聯的援助下積極準備做解放臺灣的準備,然而讓中美蘇三國都沒想到的是,突如其來的一場變故打亂了所有國家的計劃。
被突然打破的局勢
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是很冷靜的,特別是負責解放臺灣的總指揮粟裕,美國在臺海虎視眈眈,特別是倉促組建的海軍和空軍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具備聯合作戰能力,在沒有絕對的必勝把握情況下,不能貿然行動。反則重蹈金門戰役的慘劇,一邊備戰,一邊靜觀其變。
毛主席已經意識到,在如此複雜的國際背景下,解放臺灣問題可能變成一項長期戰略。
此時蘇聯和北朝鮮並沒有那麼冷靜,斯大林和金日成錯誤地理解美國的用意,他們天真地以為美帝國不會貿然插手臺灣和南朝鮮的局勢,在蘇聯的支援下北朝鮮首先進攻。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用突襲的方式越過三八線,打向南朝鮮,當毛主席得知後十分震驚,他老人家意識到這將成為美國的絕佳藉口,很有可能給中國帶來很大的麻煩,勢必會打亂我軍的所有部署。
戰爭爆發二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宣佈美軍進入南朝鮮作戰,並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我軍解放臺灣,同時派出軍事顧問進入越難,幫助法軍來對抗我國支援的“越南獨立同盟”。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原來勢如破竹的北朝鮮軍隊,腹背受敵,很快潰不成軍。囂張的美軍無視國際法規定,出兵干涉他國內政,還試圖威脅我國邊境,想對我國實行三面圍堵。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帝國主義,毛主席他老人家冷靜分析當時的局勢,和對我國的利弊關係,尋找破局之策。
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毛主席老人家先思考的是臺海作戰計劃,為了完成祖國的統一,我軍一直厲兵秣馬,加緊組建訓練空軍海軍,蘇聯援助的幾十架戰機和部分軍艦。
1950年1月,粟裕在一次報告中計算,攻臺作戰以50萬人計,所有人員及車馬、武器、糧彈等一切準備,重約13.54萬噸,以每人0.6平方米計,約需船隻載重量76萬噸,需噸位千噸以上的船隻575艘。第一梯隊以6萬人(突擊隊)計,另需登陸艇2000只。這樣大量的船隻在短期內是難以解決的。
毛主席和中央都意識到,依靠現有的裝備對臺作戰風險很大,畢竟國民黨軍隊的海軍和空軍依然作戰能力比我們強,再加上美國第七艦隊一直在臺灣海峽待命,雖然美帝國主義嘴上說不會干預,只是需要一個藉口而已。
所以不能主動給美帝國主義這個藉口,不能讓我們剛建立起來的海軍空軍白白犧牲,甚至還可能讓蔣介石勾結美帝國來個合作,重新把戰火再次帶入剛復甦的中華大地上。
麥克阿瑟
後來透過美軍方揭秘的檔案看到,當時的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曾經講過這樣的話:“我每晚都在祈禱,希望中共軍隊去攻擊臺灣,我常常是跪在哪裡祈禱······”
毛主席他老人家看穿了美帝國的險惡用心,並沒在關鍵時刻急於解放臺灣,而是把它做為一項長期戰略暫時放下,在1950年6月30日宣佈對臺登陸作戰無限期延遲,這也讓美國政府和政客們事與願違。
美國對我國的第二路圍堵是越南戰場,雖然美軍沒有直接派兵,只派遣了軍事顧問團,所以毛主席對這方面並未十分擔心。毛主席親自點將,派出陳賡大將為領導的軍事顧問進入越南幫助胡志明,來一個“將對將,兵對兵”。
第三圍堵點就是朝鮮戰場了,到底打還是不打,成了當時中央軍委討論的焦點。當時很大一部分人覺得不能打,認為和美軍正面對抗風險極大,連林彪元帥都稱病不出戰,不願意入朝作戰。
當時美軍已經迫近鴨綠江,形勢岌岌可危,一旦李承晚在美軍的幫助下統一朝鮮,那麼美軍的飛機就可以隨時出現在東北領空,況且當時東北是我國主要重工業基地,美國的軍艦隨時出現在東北臨海。
到那時,以我國薄弱的海空實力,根本是以卵擊石,隨時在美帝國的炮口威脅之下,為了新中國的長治久安和長遠發展,這一站不打不行,是真正的保家衛國。
在朝鮮戰場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毛主席老人家認為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洗禮的解放軍,絕對是一支鋼鐵之軍,敢於與美帝國硬抗的唯一長處是陸軍,海空處於絕對劣勢的形勢下,與美帝國開展陸軍正面廝殺才是唯一的取勝可能,這正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智慧。
所以我們始終記住,當時就算沒有朝鮮戰爭,美帝國也會阻止我們解放臺灣,遏制我國是美帝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如果當時強行解放臺灣,我國一定會更加被動。朝鮮戰場這一站,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和機會。
所以說,抗美援朝作戰耽誤了當年的臺海作戰計劃,錯過了最好收復臺灣的時機是站不住腳的。
直到現在海峽二岸還在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做不斷努力,雖然美帝國及一些頑固的臺獨份子從中作梗,但今天的中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早不是當初的一清二白,經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我們已經在世界上站住了腳,中國人民早以今非昔比,解放臺灣是早晚的事,祖國的統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