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全球至少有768種有毒蛇類,被毒蛇咬死、咬傷也是最常見和最被忽視的熱帶病。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瞭解到,該所天然藥物功能蛋白質組學團隊近日提出了一種全新高效的蛇傷診斷抗體研發策略。透過試劑條,只需5至10分鐘就可以準確判斷毒蛇種類,為及時有效救治蛇傷贏得寶貴時間。
全球每年有180萬至270萬人被蛇咬傷,其中超過12.5萬人因此死亡;我國每年被蛇咬傷人數達20萬至40萬人,致死人數近萬人。此外,相當大比例的蛇傷病人終身殘疾,造成嚴重的家庭負擔,是導致農村貧困的重要因素。
“毒蛇種類的精準高效判定,是蛇傷及時救治的關鍵。目前,毒蛇種類判斷主要依據醫生的經驗、病人對毒蛇形態的描述,同時結合蛇的分佈特徵進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介紹,但傷者未必能夠準確描述毒蛇形態。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蛇傷列為應當全球協同優先應對的熱帶疾病,但由於蛇毒成分的複雜性以及種間高度相似性,使及時高效診斷蛇傷變得非常困難。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可靠的診斷方法用於不同屬種毒蛇特異性的鑑定。
由賴仞研究員牽頭的昆明動物研究所天然藥物功能蛋白質組學團隊長期關注蛇毒毒液成分毒理機制和蛇傷救治研究。近期他們結合多組學資料,對國內烙鐵頭、竹葉青等劇毒蛇的蛇毒成分特異性、免疫源性和空間可及性進行分析,提出了全新的蛇傷高效診斷抗體研發策略,並據此成功研發出針對兩種近源屬劇毒蛇的特異性診斷抗體和診斷試劑條,只需5至10分鐘就可判斷蛇毒來源,檢測下限低於每毫升10納克的粗毒,從而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
此項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免疫學前沿》上發表,並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從投稿到被接受並快速發表,也反映了全球對此類技術的迫切需求。”賴仞說。
編輯:劉義陽
稽核: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