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作為歌手,她曾紅遍東南亞,與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
作為作家,她出書將近100本;各地演講,話題都是現象級;還推進了日本的育兒休假制度。
作為學者,她是全球排名前三的世界頂尖學府——斯坦福大學教育系的博士。
作為媽媽,她養育了三個兒子,全都相繼考入了她的母校斯坦福。
她祖籍廣東東莞,出生在香港。
她就是在事業巔峰時期和產後重回職場備受爭議之時,兩度從職場回到學校唸書的香港歌手陳美玲。
把三個兒子都送進“斯坦福”,這個中國籍日本媳婦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
01 從香港貧民窯走出來的知名歌手
每個普通人的蛻變,都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需要一環扣一環的“運氣”的加持。
陳美玲也不例外。
回憶童年,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沒有姐姐們優秀,連媽媽都說她沒長好,陳美玲自小自卑。
轉折來自13歲開始做義工的那一年。
作為天主教徒,年少的陳美玲會在每個禮拜日到香港的貧民窯做公益活動。
沒想到,這個香港最貧窮、最落後的地方,卻送給了陳美玲兩個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一是讓陳美玲往後的人生與歌曲有了緊密的交織。
二是激發了陳美玲對兒童心理學的關注,為日後去斯坦福大學讀教育學博士埋下了最初的種子。
陳美玲去貧民窯教孩子們讀書、寫字,一開始孩子們都不願意理睬她,直到她唱了一首英文歌ABCDEFG……孩子們竟不自覺地跟她親近起來,紛紛求她教唱歌。
也是在這個時候,陳美玲發現自己的歌聲是有力量的,於是開始認真學習唱歌,還經常帶著吉他到學校各處募集捐款,幫助困難兒童。
也是在這一場場的彈唱募捐活動中,陳美玲被星探發現。
14歲時,應邀錄製了一首《The Circle Game》,陳美玲在香港正式出道。
同時期,因為頻繁去貧民窯、孤兒院幫助那些生活窘迫和精神有問題的小朋友。
陳美玲發現自己和這些孩子交流很困難,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走進他們的內心,她非常苦惱,開始思索關於兒童心理和教育的問題。
並下定決心,如果以後有機會上大學的話,一定要去讀兒童心理學。
回憶起那段經歷,陳美玲不無感慨地說,是那些孩子打開了她的未來大門。
02 事業巔峰期,放下一切重返校園
16歲,陳美玲受邀到日本發展,以一首《虞美人之花》,迅速紅透日本以及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的大街小巷,和鄧麗君一起成為了東南亞最耀眼的明星。
可陳美玲卻有點吃不消這種生活節奏,她在自己的書中這樣寫道:
“被視為偶像的日子裡,一天要工作20個小時,常常沒時間上學,感覺每天腦子裡空空的,除了想多睡一會兒,沒有別的任何想法。”
父親到日本看她,發現女兒雖眾星捧月,卻從眼底流露出了深深的疲憊,他善意地提醒女兒:
“錢財、名譽如流水,發生點什麼就會被奪走,但知識不會,一旦印入了腦子就一直在那兒。”
父親希望她能夠繼續唸書,完成學業,不要被浮名所累。陳美玲也意識到名氣不過是浮雲,自己終究不能做一輩子女明星。
於是,事業如日中天的她,竟真的於1976年正式宣佈暫時隱退娛樂圈,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
訊息一出,輿論譁然。
在加拿大度過了非常安穩的幾年求學時光,畢業後,陳美玲重返歌壇,積極拓寬歌路,重新整理了一個又一個的記錄,事業再度回到巔峰。
敢於在高峰時刻沉寂下來,又能在唸完書之後重新活在聚光燈下,遵從自己的內心,無論做什麼都全力以赴。
與其說陳美玲運氣好,不如說她一直活得智慧、從容、有主見。
在被流量捆綁的娛樂圈,敢於主動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需要有重頭開始的勇氣,更需要自我相信的底氣。
唯有內心彈性大且有著堅定目標的人,才能接得住這種身份的轉變。
03 備受爭議之時,帶著倆娃去斯坦福讀博
1986年,陳美玲和經紀人金子力結婚。
第二年,還在哺乳期的她帶著孩子回到日本電視臺等工作場所。
當時的日本女人很少在生娃後還繼續工作的,更不要說帶著娃去工作,陳美玲的行為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更有人直接喊話她:“如果你愛工作,就不要生孩子啊!”
媒體爭相報道,負面評論鋪天蓋地。
陳美玲沒有被擊垮,反而感到了社會對女性深深的惡意,作出了自己的反擊:“憑什麼女人不能兼顧家庭和事業呢?我不但要工作,而且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自此,日本社會展開了一場熱烈的“美玲爭論”,開始關注和思考職業母親和女性地位的問題,美國的《Times》雜誌也對此做了相關報道。
斯坦福大學教育經濟學者斯特羅伯教授看到報道後,主動聯絡了陳美齡,他鼓勵當時淹沒在質疑中的她:用這個爭論為課題,你來斯坦福研究生院讀書吧。
面對這個珍貴的橄欖枝,陳美玲決定再次放下演藝工作,重新考GRE、申請留學。
彼時,雖然已經懷了二胎,但她帶著兩個孩子,義無反顧地到了美國,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斯坦福生涯。
1994年,陳美玲以調查《東京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畢業生十年後情況以及日美兩國的男女待遇的比較》獲得了斯坦福教育博士學位。
2015年,她的第三個兒子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若不是年逾60的她接受採訪上了微博熱搜,很少會有人會知道,這個外表柔柔弱弱的中國籍日本媳婦,居然培養出了三個斯坦福的高材生。
她的不服輸,敢於和不同聲音鬥爭的魄力,她每一次重返校園的堅定,帶著孩子去讀研、讀博的堅韌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品格,深深影響著那一代的日本女性,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三個孩子。
04 她憑什麼教育出三個優秀的兒子?
陳美玲曾不止一次說道:
“我在育兒方面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在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
老話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著蝴蝶走的人,看到的會是芬芳的花香;而跟著蒼蠅走的人,便只能到達骯髒的溝渠。
接近什麼樣的人,大機率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陳美玲深諳這個道理,在自己身上,也同樣踐行著這個認知。
倘若沒有兩度從職業巔峰期回到學校唸書,倘若放不下週身的名利等負累,她就不不會有機會拿到斯坦福的博士學位,更不會有如此豐盈的內心和充實、滿足、自在的一生。
正是因為嘗過了名校帶來的好處,也正是因為這些求學時光全方位地滋養了她的整個心靈乃至整個人生。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陳美玲才會引領著他們一步步變成更好的自己,直到走進美國的頂尖學府。
從陳美玲身上我們看到,“愛的原力”遠比分數更重要;自發地學習遠比被動地學習有成效;內心的豐盈和快樂遠比名氣來得更長久實在。
從香港貧民窯這個最底層的社會看透世間疾苦,到日本做歌手時期享受萬眾矚目的“星光”,又在有了孩子之後飽受社會的質疑。
陳美玲看到過生活最壞的樣子,也有過不少人生的高光時刻。不變的是,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她都有說走就走的底氣和自由選擇生活的勇氣。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虎父無犬子,慈母多敗兒。
陳美玲身上散發著的,其實不僅只有母性的光輝。作為一個女性,她首先成就了最好的自己,然後才成就了最優秀的孩子。
-END-
本文來源:美移移民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