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東漢末年,華夏大地上不僅有天災:冀、青、徐三州水災頻繁,兗、豫兩州蝗蟲肆虐,荊、揚兩州水稻收成幾近斷絕;還有人禍:司州被宦官集團禍害,並、涼、幽三州被外來民族侵擾,益州受州郡官員荼毒。除交州外,全國其他十二州大多民不聊生,動盪不安。
說到交州,不得不說士燮這個人。士燮,其知名度,相對於同時代的諸侯,諸如劉表、袁紹、公孫瓚之流,可謂是稍遜一籌;更何況是曹操、劉備、孫權之輩,簡直是望塵莫及。然而,士燮,作為東漢末年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不僅在中國被記載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裡,還在越南被寫入《安南志略》、《大越史記全書》等史書中。
對中國而言,士燮是東漢末年重要的割據勢力;對越南國來說,士燮是越南人民敬仰計程車王。士燮,何方神聖,能同時被中越兩國史書所記載。與《資治通鑑》(1084年成書)、《安南志略》(約成書於14世紀30年代) 、《大越史記全書》(1479年編成)相比較,《三國志》成書最早,289年成書。故《三國志》對士燮的記載是最具有代表性。
《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也。其先本魯國汶陽人,至王莽之亂,避地交州。
從這段記載,可以理順士燮的特殊身份。
即其一,出生地。
士燮的出生地是蒼梧廣信。蒼梧,郡名,屬交州。《後漢書·志·郡國五》:蒼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雒陽南六千四百一十里,十一城(廣信、謝沐、高要、封陽、臨賀、端谿、馮乘、富川、荔浦、猛陵、鄣平)。漢唐時期一類特殊的典籍《異物志》:蒼梧即刺桐,“嶺南多此物,故以名郡”。兩漢時期蒼梧郡的轄境大概是今廣西都龐嶺、大瑤山以東,廣東肇慶、羅定以西,湖南江永、江華以南,廣西藤縣、廣東信宜以北地。廣信,縣名,蒼梧郡治所地,取漢武帝詔曰“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之意。廣信縣,治所在今廣西梧州市,地處離水(灕江)與鬱水(水域名,漢、魏、南北朝時指今廣西的右江、鬱江、得江及廣東的西江;自唐、宋後,今廣西東部一段鬱水稱為潯江)的交匯處,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被稱作“三江總彙”。
其二,祖籍地。
士燮的祖籍地是魯國汶陽。魯國,國名,屬豫州。《後漢書·志·郡國二》:魯國,秦薛郡,高後(元年,前187年)改。本屬徐州,光武改屬豫州,六城(魯國、騶、蕃、薛、卞、汶陽)。兩漢時期魯國的轄境大約是今山東曲阜、滕州、泗水等市縣地,治所在魯國 (今山東曲阜市東北二里古城村)。汶陽,縣名,春秋魯地,在今山東泰安市西南一帶。汶陽,位於汶水之北,故名。士燮的七世祖(烈祖)是在王莽之亂(元始五年(5年)平帝病死至地皇四年(23年)王莽被殺)末年,為了躲避動亂,從文明開化的豫州魯國,遷徒到野蠻愚昧的交州蒼梧。從此,士氏家族雖在地域偏遠(相對長安洛陽而言),且山川險峻和發展落後(相對黃河流域來說)生活,但在和平安定還偏安一隅(與中原地區相比較)得到發展壯大,逐漸成為廣信縣,仍至蒼梧郡,甚至交州的高門權貴。
士燮七世祖,為了了躲避亂世,率領族人離開文明的豫州,長途跋涉到野蠻的交州,從而開啟百年繁衍、茁壯成一方豪強世族。
筆者按:離奇,指奇特不同尋常,出乎人的意料。士燮家族,在西漢末年亂世時,從文明開化的中原遷徒到野蠻避塞的嶺南,從而開啟兩百年非比尋常的發展壯大之路,至士燮父輩,就成為交州的豪強世族。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