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55年的授銜中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幾年中,又新增兩位上將,這57人就是祖國的開國上將,是元帥和大將外,功勞最大的革命先驅。讓人吃驚的是,其中五位上將竟然全部來自湖南瀏陽縣,這個縣也被人們稱作是將軍縣,成為與韶山齊名之地,這五位上將都是誰?
第一位上將是王震,在國民黨撕毀合作協定後,年僅19歲的王震沒有投靠國民黨,而是毅然加入共青團,並發展為一名黨員。土地革命時期,王震將軍長期從事地下運動,堅決與國民黨作鬥爭,帶領紅軍們開創湘贛革命根據地,在反圍剿中密切配合中央紅軍突圍,始終擁護毛主席的領導。抗戰時期,王震將軍一手建立起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曾在短時間內連續攻克日偽軍七座縣城,讓敵人膽寒。
這位上將搞生產也是一員能將,帶領紅軍戰士們開墾南泥灣,將一處不毛之地變成黨的豐收之地,中央稱讚他是發展經濟的先鋒,戰士們都很佩服這位上將。解放戰爭時期,王震上將打贏過呂梁戰役等多次戰役,為西北地區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王震將軍擔任過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共和國副主席等職務,於1993年與世長辭。
第二位上將是楊勇,17歲時加入我黨,在五次反圍剿戰爭中英勇作戰,20歲時就被任命為紅三軍某團政委,堪稱黨的青年才俊。抗日戰爭時期,楊勇和其他高階幹部一同策劃平型關戰役,打破日軍不敗神話,他帶領紅軍克服無數險阻,一手建立起魯西抗日根據地,屢次出奇制勝,削弱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戰爭時期,楊勇率領部隊在晉魯豫地區與國民黨作戰,屢戰屢勝,參與過挺進大別山,多次被組織表彰。新中國成立後,楊勇將軍在朝鮮戰場上多次擊敗美軍,回國後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務,1983年因病逝世。
第三位上將是李志民,這位上將年輕時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並選擇在家鄉傳播這種思想,教導後輩們,由於地主惡霸長期欺壓人民,李志民在19歲時便領導起家鄉的農民運動,成功帶領百姓打敗當地的地主老財。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李志民毅然加入我黨,年僅21歲。李志民參加過數次反圍剿鬥爭,並跟隨紅一軍長征,經受過最艱難環境的考驗,意志非常堅定。抗日戰爭時期,李志民致力於培養青年幹部,以及幹部們的思想建設工作,並長期在冀中根據地指導抗戰。1951年,李志民毅然赴朝作戰,在朝鮮度過數年重建工作,直到1957年回國,擔任過中央軍委委員、人大代表等職務,於1987年因病逝世。
第四位上將是宋任窮,17歲時加入我黨,跟隨毛主席參加秋收起義,並參加建設井岡山的革命工作。土地革命時期,這位青年幹部總是不顧個人安危,始終戰鬥在一線,深得組織信任。抗戰時期,宋任窮在冀南地區與日寇巧妙作戰,多次給予敵人重大打擊。解放戰爭時,宋將軍一直領導著晉冀魯豫軍區的革命工作,在渡江戰役中領導數十萬安徽人民進行後援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宋將軍長期領導著祖國核工業建設,擔任過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於2005年離世,享年96歲。
最後一位上將是唐亮,早年投身於農民運動,20歲時加入我黨,土地革命時期長期指導思想政治建設,跟隨大部隊走過數萬里長徵。抗戰時期,唐亮將軍長期在晉冀魯豫地區領導紅軍,工作起來非常賣力,一度因為過勞而住進醫院。解放戰爭時期,唐亮將軍結合自己數十年的政治工作經驗,在華東地區領導部隊的政治建設,並在渡江戰役時期負責南京的軍事管制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唐亮將軍一直在為祖國培養軍政人才,於1986年因病逝世。
結語:這五位上將都是共和國的英雄,正是他們前赴後繼才換來了今天的富強繁榮,他們的功績將長存青史。在這些軍人的庇護下,祖國才能在安定的環境下發展,這些偉大的將士值得人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