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新中國最後一位開國元帥——聶榮臻在北京因病逝世,對他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聶榮臻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數次和危險擦身而過,沒有受過一次傷,被人們稱為“福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和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見證了中國的多個發展階段,他的一生絕不見風使舵,為人坦蕩正直,深受全國百姓的愛戴。
當他去世的訊息傳出來後,一時間,舉國悲痛,無不為共和國失去最後一位開國元帥而感到遺憾。
不為人知的是,聶榮臻去世沒多久,從日本民間發來一封唁電,寫道:“忽接父親去世的訊息,夜不能寐,然因相隔甚遠不能親自前往弔唁,深表遺憾!”
發來唁電的是名日本女人,她是誰,為何她會稱聶榮臻為“父親”,兩人咋相識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段跨國的“父女”故事:
1931年9月18日,駐守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製造出“炸燬南滿鐵路路軌”事件,突然襲擊沈陽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僅僅用了幾個月時間,日本就佔領了東北全境,使我3000多萬東北同胞飽嘗“亡國奴”的滋味,自此也拉開了中國軍民14年抗戰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國民黨反動派對待此事的態度是:軍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與日本正面交涉,按照既定計劃執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
蔣介石只希望國盟從中交涉,但那些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是採取“綏靖政策”,保大舍小,犧牲中國利益來保全他們自身安全。這樣的態度讓日本侵略者的態度更加囂張,在佔得東北後,又想染指華北全境,明目張膽地為自己野蠻的侵略行徑作詭辯。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態度,中共在日本發起戰爭後,高舉武裝抗日的旗幟,第一時間就發表了譴責宣言,號召全國勞苦大眾用革命的鐵拳給予日本侵略者重擊,將他們驅趕出中國。雖然當時的中共力量非常弱小,革命根據地非常分散且地盤不大,但仍然發出最強音以抵抗日本侵略者,這與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日本侵略者看到蔣介石派出重兵“圍剿”紅軍時,以為是“天賜良機”,加緊對中國侵略的步伐,很快,日本又在北平盧溝橋挑起了事端,以演習時一名日軍士兵失蹤為由,想進入宛平縣搜查,被中國軍隊當場拒絕,於是,他們暴露出狼子野心,打響了攻城第一槍,自此爆發了“七七事變”。
這一次,中國人再也不能忍下去了,這關係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沒有一箇中國人願意當亡國奴,面對亡國滅種危機,黨中央向全國民眾發出通電:“全體同胞們,現在平津告急!華北告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只有全民族共同抗戰,我們才有一條出路!”
在我黨的積極推動和斡旋下,形成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武裝力量,盧溝橋的一聲炮響瞬間激發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它也成了中華民族抗戰總動員的衝鋒號角,一時間,長城內外,黃河,長江兩岸的百姓都擰成“一股繩”,槍口一致對外,全體抗日人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一道新的堅如磐石的“長城”。
日本侵略者認為中國還是那個幾年前不敢抵抗的中國,瘋狂叫囂只要三個多月就能滅亡中國,但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以損失60%的精銳部隊作代價,打破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全中國的狂妄計劃,此役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用血肉之軀構築戰地塹壕,陷陣之勇,死事之烈,足以彰顯民族獨立,中華復興的精神。
此役讓世界各國對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刮目相看,而日本侵略者光此一役就打了三個多月,日軍從上至下士氣低迷,他們的最高指揮官幾乎斷定,此前低估了中國人的抵抗決心,必須做好長期與中國作戰的準備。
隨著戰局的不斷擴大,戰線的延長,日本國力在長久消耗下頹勢漸顯,可以很明顯看出在武漢會戰後,日軍的有生力量被大大消耗,並且他們企圖以最快速度攻佔武漢,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中國戰場的計謀泡湯,自此,全面抗日戰爭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
戰事進行到1940年,我軍集結了105個團的兵力針對日軍的“掃蕩”政策發起回應,這場戰役使日軍在華北地區的主要運輸線路和煤礦受到廣泛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以戰養戰”政策,讓日本侵略者認識到“囚籠政策”的雞肋,應該對華北戰場的八路軍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當時,我軍正要襲擊正太鐵路段的日偽軍,其中,攻打陽泉和井陘(xíng)煤礦是重中之重,時任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割槽司令員楊成武令部下攻打井陘煤礦,這個急先鋒任務交給了三團。
1940年8月20日晚9點,全團戰士沿著新礦的園子溝悄悄接近敵軍,山頂上有敵人設定的探照燈晃來晃去,戰士們來到距離敵人的碉堡30米處停下,架好機槍,只待一聲令下,就向前衝鋒。
當司號手吹響衝鋒號後,戰士們用機槍對著敵人瘋狂掃射,煤礦的工人們為了配合戰士們,紛紛切斷礦區電源,敵人被打得猝不及防,倉皇逃竄,當時三團一營四連通訊員楊仲山跟隨連隊,用猛烈的火力網開闢出兩條道路並衝上土山頂,逃竄的敵人一直退到火車站裡,憑藉著有利地形做垂死掙扎。
在經過幾分鐘激戰後,火車站附近沒有聲響,楊仲山和幾名戰友衝進附近的暗堡,檢視裡面是否有活著的敵人,他們探頭一看,裡面橫七豎八地躺著幾具日本人的屍體,其中有一具是日本婦女,而在她屍體旁邊的是一名大約只有5、6歲的小女孩,她雙眼充斥著恐懼,直勾勾地盯著眾人。
戰士們料定,這名小女孩可能是倒下的那名婦女的孩子,四連連長秉著戰爭不殺無辜者的信念,讓楊仲山護送小女孩到營部的戰地醫院。
這個女孩叫美穗子,她的父親加藤清利是井陘煤礦火車站的工作人員,他的妻子和孩子一併來到他的工作場所,當八路軍發起進攻時,美穗子的母親帶著她躲進了自以為比較堅固的日軍碉堡中,可惜不幸被炮彈擊中,當場死亡,只留下身邊的美穗子一人存活,加藤在火車站被攻破後,帶著美穗子的妹妹琉美子逃到一處礦井,但他也因保護琉美子而被炸傷,雖經我方戰士搶救,但終因失血過多而亡。
楊仲山在夜色中拉著美穗子下山,四處一片昏暗,他擔心美穗子下山時跌倒,到了半山腰時,他抱起美穗子跨過幾道鐵絲網,等到了障礙物時,又將她高高托起,借力翻過去。
這一路上,楊仲山行進時都非常小心,生怕觸碰到地雷和毒蛇猛獸,美穗子可能是受到了驚嚇,還可能是因為失去了雙親,全程不哭不鬧,她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到底是誰要護送她離開險境,只是全程跟著楊仲山。
等楊仲山終於走下崎嶇蜿蜒的山路,來到通向營部的大路,原本以為可以鬆口氣,不成想從附近的東王舍村處傳來激烈的槍戰聲,他內心大驚:為何深夜時分,營部附近還會有槍聲,難道是日本人採取報復性行動,但是我現在還要帶著一個孩子,無論如何也不能打贏他們!
於是,楊仲山抱著孩子來到附近的高粱地,準備等到天亮再行動,就算是夏天,北方夜裡溫度還是比較低,楊仲山擔心孩子會著涼,就蹲在地上,用衣服緊緊地裹著她,不時地有蚊蟲過來襲擾,楊仲山又隨手摘下高粱葉為她驅趕身邊蚊蟲。
幾個小時後,天色漸亮,槍戰聲也早已消失,楊仲山趕緊抱起美穗子趕去營區,營長見狀,問清緣由後,表示:“你們做得好,我們會好好照顧這個孩子,儘快送她去後方!”
沒一會兒,楊仲山從攻打井陘煤礦的兄弟連隊那裡傳來一個訊息,即他們那裡也發現了一名日本小女孩,不過這個小女孩還是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她的身邊躺著的正是加藤清利,已經奄奄一息,被八路軍送去救治的途中,就直接斷氣了。
當聶榮臻得知我方戰士相繼救下兩個日本小女孩後,笑著說道:“這一仗收穫不小嘛,我們這裡還來了兩個日本小朋友,你們一定要把她們照顧好,然後送到我這裡!”
其實當時日本侵略者在神州大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他們光是在晉察冀革命根據地執行的“三光政策”就讓中國老百姓受盡苦頭,很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所以他們對於這兩個小女孩的去留也產生過不小的爭議。
反對派認為日本侵略者是地獄來的“魔鬼”,見人就殺,多少人慘死在他們的屠刀下,現在他們自己的孩子也遭受到這種下場,這就充分證明了報應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是殺人償命的最佳寫照。
支援派認為那是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影響的人,日本平民都是被好戰派鼓動的,他們原本也很善良,不能讓無辜的日本小孩承擔上一代人造下的孽,不然我國就對不起“禮儀之邦”這個稱號。
聶榮臻的這份宣告猶如及時雨,澆滅了我軍中那些激進派人士的怨氣。他對眾人說道:“同志們,我們痛恨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戰火無情,孩子是無辜的,這場戰爭並沒有贏家!”
等到了傍晚時分,幾名戰士護送著兩名日本女孩來到司令部,但她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走來的,而是由戰士用一個扁擔挑過來的,美穗子和琉美子都坐在扁擔的籮筐裡,琉美子因為年紀過小,在籮筐裡睡著了,而美穗子睜大雙眼,好奇地四處張望。
聶榮臻看到兩個孩子的到來格外高興,拿來兩個棗子給美穗子吃,但美穗子頭一次看到這麼多陌生的面孔,臉上寫滿了“恐懼”二字,聶榮臻看出孩子非常緊張,就讓身邊的同志稍微散開一點,別嚇著孩子。聶榮臻又讓旁邊的戰士拿來一個梨子,遞到美穗子手中,說道:“快吃吧,孩子!”
美穗子哪裡聽得懂中文,滿臉疑惑地看著聶榮臻,聶榮臻只好比劃吃東西的樣子,美穗子看他長得非常和藹可親,就放心大膽地拿起他手中的梨子咬了一口,這一經典場景,也恰巧被攝影師給拍到,為日後尋找美穗子提供了便利。
解決了美穗子的吃喝問題,就該考慮琉美子了,後者一看就是剛出生不久,還沒有斷奶,可惜她母親已經去世,於是,聶榮臻對身邊的警衛員說一定要找到一名哺乳期的女子餵養這名孩子,這麼小,可吃不了別的東西。
等村子裡有婦女過來給琉美子餵奶時,聶榮臻來到美穗子身邊,問她還想吃些什麼,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
身邊的戰士們都在旁邊偷樂,沒想到平日裡這位優秀的指揮官在戰場上勇猛作戰,現在居然也能如此溫柔。
美穗子嘴裡嘟囔著一句:“興子,興子……”
沒人能聽懂日語,聶榮臻以為美穗子說自己叫“興子”,其實美穗子嘴裡一直說的是“媽媽死了”,但是就在這麼機緣巧合之下,讓眾人誤以為美穗子就叫“興子”。
美穗子姐妹倆在聶榮臻的關照下得到戰士們的萬千寵愛,他們平時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留給姐妹倆,美穗子身體恢復後,寸步不離地跟著聶榮臻,聶榮臻走到哪,她就拽著他的褲腳走到哪,聶榮臻看她不哭不鬧,非常乖巧,就將她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看待,時常喂她吃飯,陪她嬉鬧。
但是百團大戰剛剛打響,戰情瞬息萬變,美穗子姐妹倆不能一直待在司令部,一是因為這裡是中國,姐妹倆是敵人的後代,等她們長大了不好交代這事;二是指揮所不會一直固定設在這裡,會隨著戰局發展不斷調整,兩個孩子跟著大部隊,不利於她們的後期成長,安全也得不到保證。
於是眾人商量了兩個辦法,其一是在附近村莊找一戶村民,給予他們一些金錢,將孩子寄養在他們家中,其二是將她們送回到敵人那裡。
如果送到了村民家中,很難保證那裡不會遭到日軍的“掃蕩”,所以,眾人決定將孩子們送到日軍那裡還是更加靠譜點,聶榮臻挑選了兩名精明的八路軍戰士和一名靠譜的民兵李化堂,讓他們護送兩個孤兒到日本軍營。
8月22日清晨,聶榮臻起得非常早,他寫下一封書給日軍司令官,內容主要是痛斥日軍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勸他們放棄侵略行徑,回到自己國家,並要求他們一定要保護和養育好兩個日本女孩!
隨後,八路軍戰士們和李化堂就準備帶著書信和兩個孩子前去日本軍營,當聽到日本小孩要走的訊息時,十里八鄉的村民全部趕來李化堂家門口,有人為小孩送來煮好的雞蛋,有人為小孩送來紅棗,還有的人為小孩清理頭髮,蓋好薄被,省得孩子被太陽灼燒。
李化堂正挑起扁擔起行時,聶榮臻也親自跑來為孩子送行,輕輕地摸了摸兩個女孩的頭,並像第一次見面一樣,削了一個梨子,遞給美穗子吃,隨後,她拍了拍李化堂肩膀說:“小李同志,你今天挑的這個擔子可不輕啊,你一定要把這兩個孩子送到日軍駐井陘縣城,路上務必小心,發生什麼事,立刻向我們呼救!”
李化堂聽完這話就挑起扁擔出發,這一路上炮火聲,槍聲不斷,當他們來到石翁村時,和當地的八路軍說明緣由,希望他們能提供掩護,將孩子們送到日軍手中,就這樣,經過千難萬險,眾人終於將孩子送到目的地,日軍指揮官看到這一幕也非常震驚,當他閱讀完聶榮臻的親筆信後,內心既慚愧又感動,隨後他朝著八路軍所在方向敬了一個軍禮。
這兩個日本女孩後來輾轉送回到日本,而聶榮臻則繼續帶領戰士們去打那場舉世矚目的百團大戰,取得了輝煌戰果,而他在從軍生涯中面臨過無數危險,但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安然躲過,無論是哪一場戰役,他都表現得相當出色,還從來沒受過重傷(皮外傷不算),被眾人稱之為福將。
1980年4月,解放軍畫報社在整理一些歷史資料時發現到聶榮臻與一個小女孩的合影,於是時任報社副社長的姚遠方拿著照片找到聶榮臻,詢問後者是否還記得照片裡的小女孩,聶榮臻仔細地看了看,笑著回應道:“當然,當年百團大戰時,這是我們從煤礦處救出來的日本小女孩!”
姚遠方向聶榮臻表述自己想法:“聶帥,我們想要寫一篇報道,宣揚一下當年我軍的革命精神,您看是否可行?”
聶榮臻點頭應可。
姚遠方立刻仔細詢問聶榮臻發生了哪些具體事情,並來到當時作戰區域,走訪倖存的當事人,查閱大量資料,沒過多久,《解放軍報》《人民日報》等國內媒體都刊登了一篇名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文章,裡面詳細介紹了當年發生的故事。
此篇文章一經報道,不僅在國內,就連日本國內都爭相轉發,引起巨大反響。美穗子自然也認出這是當年的自己,她心中也一直銘記著聶榮臻這位“父親”。美穗子隨即透過日本《讀賣新聞》發聲,併為聶帥寄過去一封親筆信,希望自己能有機會來到中國,親自向“父親”道謝。
聶榮臻收到信件後,非常開心,回信道:“沒想到過了幾十年了,竟然還能找到你,我祝你們全家開心!”
1980年6月,聶榮臻在新聞釋出會上回答了有關美穗子的各類問題,認為美穗子訪華將加深中日友好關係,為兩國民間交流提供良性典範。
當年7月,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美穗子一家從日本趕來北京看望她的中國“父親”,聶帥由於年事已高,不方便行動,就讓自己的女兒聶力親自趕往機場去迎接美穗子一家,此次會面安排在人民大會堂,足以看出中方對這場會面規格的重視,當天,美穗子夜不能寐,很早就起床,等待著黎明的到來。
1980年7月14日,人民大會堂會客廳,聶榮臻和他的日本“女兒”時隔40年重逢,相見時,美穗子淚流滿面,情不自禁地喊出“父親”二字,聶榮臻上前握著她的手,說道:“這次,你眼睛不再四處張望咯!”
美穗子朝著聶榮臻深深地鞠了一躬,並用自己的額頭觸碰他的雙手,以示最大的敬意,兩人坐下來詳談時,聶榮臻才得知,原來當年琉美子在轉送到石家莊時,因為身體過於虛弱而病死,只剩自己一人被送回到日本。
聶榮臻對此唏噓不已,說道:“原以為她也能來,看來這是天意,也罷,今日能與你相見,也是極好的一件事。”
說完這話,聶榮臻讓工作人員拿出為美穗子準備的一份禮物,只見工作人員將一幅名為《歲寒三友圖》的畫卷徐徐展開,聶榮臻起身在畫卷上面題寫一句話:“中日友好萬古長青!”
美穗子收到這份禮物後,止不住地流淚,這份禮物太貴重,同時她也明白自身責任重大,肩負著中日友好交往“橋樑”的作用。
此後,美穗子每年都會給聶榮臻寫信,打電話,也多次來到中國看望他這位“老父親”。
至於楊仲山,他當時因為外事活動,未能及時趕到人民大會堂,與美穗子見面,但美穗子每年也會為楊仲山寄去精美禮卡和帶去問候。
1992年,聶榮臻在彌留之際,仍然想著他的那位日本“女兒”,叮囑女兒聶力有機會一定要和妹妹美穗子多走動走動。
說完這話,這位橫刀立馬,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最後一位帥星隕落。
謹以此文向這位仁者無敵的聶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