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蘇轍升遷為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在朝廷任職。這年八月,蘇轍奉命出使遼國,慶賀遼國國君生日。蘇軾得知這一訊息後,寫下了《送子由使契丹》一詩,原文如下: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我寄身此地,和你隔著雲海遙遙相望;何必因為你要遠行又淚溼沾巾呢?這一年,詩人在杭州,弟弟蘇轍在汴京,兩人相距將近兩千裡,中間彷彿隔著雲海。此時,詩人又得到了弟弟子由作為宋朝使者出使遼國的訊息,這樣一來,詩人與弟弟之間的距離更遠了。但詩人知道,弟弟此行是代表國家,自己不會因為遠行而淚溼沾襟,這體現了詩人的豁達樂觀。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你不辭勞苦,作為使者冒著風雪出使遼國;要讓遼國國君認識中原朝廷的傑出人物。此時,已是深秋季節,而出使遼國,需要一路北上,氣候環境會越來越惡劣。詩人勉勵弟弟,作為宋朝的使者,不要畏懼路途中的艱難險阻,要以昂揚的精神面貌戰風斗雪。詩人叮囑弟弟,到了遼國朝廷之後,要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從容應對遼國君臣,不要失掉宋朝的國威,讓他們見識到中原朝廷的傑出人物的風采。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你將會在沙漠中留戀地回望京都的夜月;在夢裡穿越湖山,見到杭州城的春景。詩人知道,弟弟此番出使,觸目皆是異國風光,定會想念汴京,定會思念家人。但因為有重任在身,即便思念家國,弟弟也無法立刻回來,只能在異國他鄉仰望那輪明月,想象月光下汴京的風景;在夢裡穿越千山萬水,來到在杭州的哥哥身邊。詩人透過從對面落筆的手法,抒發了對弟弟的思念之情。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遼國國君如果問到你的家世,不要說你是朝廷中名譽卓越的人物。當時,遼強宋弱,遼國經常扣押宋朝的使者,出使遼國有一定的危險性。鑑於這一事實,詩人不免擔心弟弟。於是,詩人叮囑弟弟,要向唐代的李揆學習,在出使鄰國時,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情況下,還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讓他們的國君知道你是朝廷中名譽卓越的人物。
詩人與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在中舉之前,兩人形影不離,在出仕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仍彼此牽掛。蘇轍此番出使遼國,是為國出力。因此,詩人一方面勉勵弟弟要不辱使命,另一方面叮囑弟弟要注意安全,在詩人殷切的叮囑中,蘊含著深深的家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