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宰相叫李勉是一個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人。他在為官的時候,因為心懷慈悲,所以放走了一個死刑犯。多年之後,李勉由於奸人陷害被迫離開了朝廷四處遊覽的時候,又重新遇到了這個死刑犯。
但是沒想到,他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富商。兩個人開心的敘敘舊,並且富商邀請李勉在家裡住下,但是沒想到這個富商暗地裡卻和自己的妻子密謀想要殺掉李勉。
一、唐朝重臣
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歷史上有許多精彩紛呈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點,不管是他們的文化也好還是他們的建築或者是服飾。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研究歷史,研究不同朝代的人民所認為的美。現代有很多中國的青少年他們的審美會受到歐美或者日韓的影響。
但是隻要仔細的讀一讀歷史就能發現,其實中國式的美自有韻味,不管是唐代的富貴華麗也好,還是宋代的清新雅緻也好,無一不在展示著東方美學的極致。而且各朝各代不僅有他們的美學,也都有各自出色的一些歷史人物,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人他們的人生像傳奇一樣跌宕起伏,比如像朱元璋小的時候一窮二白透過自己征戰最後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比如劉邦30多歲的時候,還騙吃騙喝,到自己56歲的時候也建立了自己的西漢。
但是也有很多歷史當中的人物,他們也很優秀,但是他們的生平相比較而言,沒有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曲折,就比如說唐朝的一位大臣李勉。李勉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當中,他的父親就是朝廷當中的一位高官,而且他父親為人就十分忠正。
從小的時候對他的培養,也是按照傳統東方的正人君子的方向對他進行培養。在品格上為官要廉政,做人要誠實守信,在學術上要博古通今,有很好的文采。所以,李勉在青年時期就自己參加科舉考試想要開始自己的仕途。
而在他考試的過程當中也發生了一件事情被記載到了史料當中,他在考試的過程當中住旅店的時候,遇到了另外一個來參加考試的青年人,但是這個青年人本來身體就不好,後來還沒到考試人就要沒了。他把自己身上的錢財都託付給李勉,希望能幫他辦理葬禮。
李勉接受了,不但幫他辦了葬禮找到了家人,而且他身上的錢財李勉分文未取,所以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他是一個不太被錢財所打動的人。到後來他成功地參加的考試,又因為他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所以自然也就入朝為官。
李勉小的時候就修身養性,所以他在朝廷當中和同事之間的交往就像一句中國老話說的那樣君子之交淡如水,從來不交往酒肉朋友。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就招致了很多朝廷貪官的記恨。那個時候正逢唐肅宗執政的期間,而也就是安史之亂的期間。
那個時候,由於朝廷內部發生了很多的動盪,所以為了平定這些動亂,當時朝廷當中的武將很受看重。後來哪怕在安史之亂被平定了之後,唐朝的朝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也是武官的地位要高於文官。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時候就會發生有的武官過於跋扈的情況。
中國的封建社會文化當中君臣有別。臣子在面對皇帝的時候,有一整套禮儀,但是在當時有一位武將在上朝的時候背對皇帝坐,並且自己還不當回事兒,這件事情被李勉看到了之後就向皇帝參了他一本。李勉覺得不管到什麼時候禮法都不能費,因此他也得到了唐肅宗的重用。
二、心懷悲憫
李勉從政的期間給皇帝提過很多有用的意見,不管是從禮法方面還是從國家的政治方面。那個時候,由於安史之亂剛停不久,在戰鬥當中抓了很多戰俘,這些戰俘一直關在監獄當中會很耗費糧食,所以唐肅宗想要把他們全殺掉。
這個時候也是李勉站出來阻止了唐肅宗,勸唐肅宗一定不要這樣做,安史之亂剛平定不久,社會還沒有完全穩定。李勉覺得如果在這個時候,殺掉這些戰俘肯定會讓那些在暗中隱藏的勢力更決心和朝廷作對。
不如善待這些戰俘,也讓更多的百姓也好或者是亂臣賊子也好,看到朝廷的仁慈。而唐肅宗也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不難看出李勉他的確是一個心懷悲憫的人。曾經有一次他作為監斬官處斬一批犯人,但是有一個犯人一直大呼自己是無罪的。
這讓李勉覺得事有蹊蹺,害怕自己錯殺了無辜之人。心軟之下,他居然把這個罪犯放走了。這件事情一方面能夠讓人知道李勉是一個很慈悲的人,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他這樣的做法並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一朝落魄
由於李勉為人正直,做官清正廉潔不與那些貪官汙吏同流合汙,所以他在朝堂上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還有很多人在暗中給他使絆子。到後來他因為一些壞人的奸計而被撤了官職,不得不遠離朝堂。離開了朝堂的李勉就開始行走江湖,遊覽中國的名山大川。
遊覽到某個地方的時候突然遇到了當時被他放走的那個罪犯,而兩個人的境遇,也是天差地別,當初的罪犯已經成了當地的富商,而李勉卻變得窮困潦倒。富商宴請了李勉,並且邀請李勉在他家住下,沒想到的是這個富商暗地裡卻動了殺掉李勉的心思。
富商現在已經是有權有勢,不想自己以前那種落魄的樣子,還有人知道,殺了李勉之後就可以永絕後患。好在這個富商家的僕人也是一個正直的人,不小心聽到了富商和妻子密謀之後,把這個訊息告訴李勉,李勉才有時間逃跑出來。
總結
中國有句老話叫因果輪迴報應不爽,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講做好事就會有好的結果,那做了壞事就會得到相應的報應,但是其實這句話並不準確,在社會當中也有很多做了壞事但卻逃脫了懲罰的人。只能說每個人都應該在心裡存著陽光,讓黑暗無處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