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周開始,到唐朝為止,在大約1200年左右的時間裡,先後有西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定都,無論是朝代之多,還是年代綿延時間之長,在燦若星辰的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也是獨樹一幟的神奇般的存在,那它到底神在哪裡,奇在哪裡呢?
01
我們先分析一下在古代什麼樣的地方適合作首都?
首都是國本,它的選擇統治者都會慎之又慎,首都至少要有:經濟功能,軍事功能,交通功能。說人話也就是要能養活統治階級,要能保護好統治階級,要能便於全國的統治。總之,一切為統治者服務。
那引申出來也就是四個條件:
一 經濟條件
民以食為天!
在都城附近要有魚米之鄉,有河,有大的沖積平原,這樣最好,葷的素的都有了。主要你不能讓皇上總是吃土豆,啃玉米,時不時也得吃點魚蝦。
二 形勝條件
要有利於制內和御外。
人民內部矛盾也可以調節,意識形態偏見也可以糾正。也就是能讓統治者永遠做統治者,敵人來了打不到我,我什麼時候想打敵人就什麼時候打!
別說是皇帝了,就算是捉迷藏,我也想選這樣的地方。
三 交通條件
要有利於人員物資和資訊的運輸傳播。
皇帝想上江南玩玩,也不能讓皇帝太勞累;給朝廷上貢的土特產,奇珍異寶,要能很快運到京城;朝廷的敕令要能及時送到邊疆;邊疆謀反或者受到少數民族進攻能及時通知朝廷。
四 人文條件
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支援皇帝打天下的鐵哥們們老家都在附近,有點事也好相互幫忙。鐵哥們去邊疆鎮守,為預防不測,皇帝也容易照顧到鐵哥們的爹孃妻小。
但是,現實中能滿足前兩個條件就算是好的都城了,能滿足其中三個就了稱為天選之城了。當權者往往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主要矛盾而做出不同的選擇。
02
我們來看看長安的情況:
一 經濟條件
長安背靠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平原上流淌著黃河的多條支流,如涇河,渭河,洛河等。於是吃飯喝水都不成問題了。
二 形勝條件
關中平原西北為黃土高原的黃龍山,子午嶺,南接秦嶺,東臨黃河。就像一個天然的四合院,四合院有四個大門: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小窗戶我們就不算了)。四個大門除了潼關往外為富庶的洛陽盆地,其他都是不毛之地。所以只要扼守住潼關或者函谷關,則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三 交通條件
如上圖可見長安與中原最近的通道為潼關到函谷關的崤涵通道,其它通道不但路途遙遠,而且道路也不如該通道通暢。可見這是長安的劣勢。
四 人文條件
大多數在長安建都的王朝都起兵於附近,先制函谷,再取三秦。
如從北魏到大唐的統治集團都來自邊疆軍鎮轉化而來的“關隴集團”,該集團在秦晉地區關係錯綜複雜,根深蒂固,所以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綜上,長安雖有劣勢,但也確實該有此殊榮。
可是在唐以後的朝代中,長安為什麼又退出了歷史的中心舞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