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還是好心的不辭辛勞的施捨者?或者,還有第三種活法?
繪本《給給和拿拿》講述了一個頗有寓意的故事。
當鄰居問你想要一些南瓜嗎?農夫聽從小矮人拿拿的話,把籃子裡堆滿了像山一樣高的南瓜,沉重疲憊的回到家,發現最後想吃的是一顆又甜又脆的大蘋果。
當養豬的鄰居說,我的小豬喜歡吃你的蘋果時,農夫聽從小矮人給給的話,把籃子裡所有的蘋果都給了他,並且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全都倒給鄰居,直到鄰居聽煩了走開。
接下來,農夫主動向磨坊主人供“給”一些蘋果以交換麵粉,並建議他做成蘋果醬很好吃。而模仿主人也幫農“拿”了個主意作為回饋,麵粉做麵糰很不錯喲。
最後,農夫和小矮人給給、拿拿一起享用了美味香甜的蘋果派。
這本繪本讀了三遍,我才悟出一些東西。
[玫瑰]一味地問別人索取東西,是最令人厭惡的行為,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應當。只為自己著想的利己主義者,多了依賴,少了擔當。
[玫瑰]還有一些情感氾濫的人會無條件的對別人好,因為付出我很快樂,我會有價值,不管你想不想,要想不想聽,我都要給予你。
這樣的案例,在長輩對晚輩,父母對子女,不對等的戀人關係身上,見得尤其多。
[玫瑰]而我,更喜歡蕭伯納的這個觀點: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彼此的蘋果後,我們每個人仍舊只擁有一個蘋果;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彼此的思想後,我們每個人則有了兩個思想”。
物質方面的“拿”和“給”,收穫回來的不過是一個“蘋果”。比如小朋友之間玩玩具,我們教給他們“分享”這個詞,可以用你手裡的泰迪熊去交換他手裡的奧特曼。
而思想上的共鳴,彼此的交流,產生的效果絕對是1+1>2。
開啟塵封已久的心扉,去學習,去會友,去碰撞,去集思廣益,去海納百川,這才是最高階的“交換”。
相信這樣的人兒,定能品嚐到將麵糰和蘋果醬製作而成的“蘋果派”,那是甜蜜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和娃一起,第二次成長。歡迎關注@東梨梨育兒說 ,看母乳餵養到兩歲4個月,全職媽媽三年,職場媽媽2年,1年和娃共讀200本繪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