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星期六 晴
凌晨醒來五點,這生物鐘比鬧鈴都準,這也是帶孩子養成習慣。外面一片漆黑,懶懶得再躺一會吧,預報天氣裡報告將是一個好天氣,祝願自己今天有個好心情。
冬季是應該睡懶覺季節,睡到太陽昇起起床,這是《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冬藏的養生之道,多麼合理繼續躺床上的理由,躺著腦子也沒閒著。
冬季三個月,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寒冷的天氣,河水結冰,大地凍裂。這時不能擾動陽氣。適應這種環境,應該早睡晚起,等到太陽出來時再起床。使意志入伏私藏,好像心裡很充實。好像已經得到滿足,還要避開寒涼,保持溫暖。不要讓面板開張出汗,而頻繁耗傷陽氣。
這就是與冬藏之氣相應,是養藏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會損傷腎氣,到了春天,就要得四肢枯萎,軟弱無力。這是因為冬天閉藏的基礎差,供給春季養生的能力也就差了。
調神,調理精氣情志,人作為天地之氣化生的產物,人的生命活動時時離不開自然,與自然之氣相通。同時人作為萬物之靈,精神是其生命活動主宰。
道德經強調“道”是指自然規律,也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不受其他任何影響而發生改變。
遵循天氣變化的自然規律,在自然規律的約束下儘快發展。與人共同去奮鬥,處理好人事關係,團結大家一起去奮鬥;與地共同去奮鬥,順應地勢、充分發掘地方,而不是破壞地力。
誰要是強行改變,必然遭受自然的報復。並且,之後自然界還是會按照原有的規律發展。
由睡懶覺到冬藏養生之道,再道德經生存之道,不知不覺竟然連起來,突然有一點明白,為什麼說學習中醫要背道德經,悟道德經,是不是頭腦閃了一下亮光呢!
這也許就是部分人樂此不彼一生忠於研讀《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的原因。道學思想與中醫學不可分割, 記得一篇文章裡看過,內容是說:
由於道學思想發展,使修煉氣功人群增多,才會有經絡感傳發現,形成了中國獨有經絡學說,成為中醫主要理論和針灸治療依據,加上很多流傳於民間治療方法和手段,進而總結出“道醫”。
中醫的經典著作中多包含著“道學”的思想,“道醫”中也必然有中醫學的觀點,所以“道醫”也是中醫的一部分。古代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說明“道”、“醫”二者之間相通之處頗多。
每天的每天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無論快樂和悲傷,激情彭拜或消極悲觀厭世,獨處的時間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前些天在某軟體發一小短文,某人留言:“你很虛偽”。
我說:“是的我很虛偽,文字是自己寫,哪怕是東拼西湊也好,整理過程就是在學習,圖片是自己拍,花兒是自己種”
某人說:“哪能證明什麼呢?”
我回答說:“不證明什麼,不傷害他人情況下,隨心隨性做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發表想發表的言論”。
人最易錯誤的就用自己觀點去詮釋他人,可是每個人無論他生活狀態如何,都是獨立而有趣,內在心理活動千變萬化,做出什麼樣的事,說出什麼樣的話,都不奇怪,一個人怎麼可以用自己觀點去詮釋他人呢?
手機很可愛,你想要的資料它都能滿足你。同時眼花繚亂太多無用資訊會充斥頭腦,本不該有念頭會被一些資訊誘導,某些時候停留在手機上時間越長,內心狀態越來越分裂,厭煩它又依賴於它,昨晚恨不得扔掉,再也不要使用手機。
看看時間已經七點,自我內心對話時間也該結束,陽光透過窗戶於是地板上一條一條光的投影,起床做飯,今天週六和孩子一起休息。
從去年年底孩子說想去上海或者北京鍛鍊二年,因為疫情沒有去,知道這個想法心裡就開始不捨與擔憂,孩子總有一天會遠行,他有這樣的心,我怎可阻擋。
喜歡和孩子一起上下班,喜歡週末和孩子一起待在家裡,儘可能互相間多一些陪伴。但願孩子一生,能夠快樂,能夠關照自我,順勢而為,繞過礁石,越過險灘,痛並快樂享受人生。
八點多吃過早飯,叮囑孩子一個半小時後下來做艾灸,孩子總是對著電腦,長期久坐而沒有戶外活動,眼睛是五臟六腑精氣匯聚之處,久而久之身體陽氣不足,手腳冰涼,缺少男子漢陽剛氣概。
在家休息時間給做艾灸補充能量,補補陽。揉揉胸腹部,舒展腹部之氣,孩子也樂意配合,享受其中。
孩子2019年之前濾泡性扁桃體三個月必發炎一次,嚴重時每個月發炎。去年偶爾一次,今年一次沒復發過,得益於對中醫的興趣愛好,對人體淺顯的瞭解。
孩子胃不舒服,給他揉腹部發現腹部大小不一硬的包塊,輕輕按上去就痛,這些都是寒凝結節和氣滯血瘀氣結導致。
每當這個時候總是會自責,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身心都沒有照顧好,也沒有能經營好一個家庭,是他淪落為單親家庭孩子。
不和諧婚姻,傷害最深是波及無辜的孩子,夫妻感情不好即使沒有大吵大鬧,也會沉浸在自我裡,對孩子身心關照和陪伴必定不是正常的,孩子又是極其敏感而單純。
看似表面平靜,內在波濤洶湧這樣家庭的氣場,說話的語氣,臉色的變化,孩子不說不等於孩子沒有覺知。這些負面的東西對孩子影響是終生,比起那些會發脾氣孩子,更心疼那些看似懂事孩子。
湊合吧過日子,將就吧過日子,喪偶式婚姻,這也許是一個人一生最無奈的悲情故事,人生能有幾個幾十年,都在壓抑無奈中度過?
天空蔚藍,陽光非常溫暖散射出金黃色光芒,九點多菜葉子上還有露珠,在太陽光下晶瑩剔透。以往的菜籽都是妹妹幫播種,今年自己撒菜籽,菜秧子非常茂密翠綠,賞心悅目不捨得下手摘。有些情況捨得才是一種救贖。
過段時間可以移栽小苗,二個品種菜苗長勢喜人,鄰居開始觀望,去年菜苗被鄰居們移栽,她們喜歡紫色青菜,含有花青素對人的健康更有益,我喜歡矮腳黃。
孩子和我二個人,種的菜根本就吃不完,今年冬瓜結了二十多個,大的二三十斤,後來全部送人。
回想去年冬天下大雪和孩子二個人在家圍著火爐吃火鍋那個情景,當生活不在將就,不在迎合誰的時候,就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狀態。
中午做了青菜面加了點土豆,孩子吃的一點渣不剩,孩子吃飯就會習慣性問這菜哪來的,我只要說自己院子裡,他都會吃得很開心。
吃過午飯背一會道德經,陽光灑滿客廳,非常非常的靜謐,來效仿滴水石穿之功。
《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防。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版本一:五光十色,使人眼花;過多的快樂聲使人耳聾;過多的美味使人口傷;縱情的騎馬打獵,是人心放蕩發狂;儲存珍貴的東西使人提心吊膽。因此聖人只為吃飽,不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拋棄那些取得這些。(對這個版本註釋不太滿意)
譯文版本二:
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顏色,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紛繁嘈雜的音調,容易使入耳受到傷害;香馥芬芳濃郁可口的食物,容易敗壞人的口味;放馬飛馳,醉心狩獵,容易使人性情放蕩發狂;希奇珍貴的貨物,容易使人失去操守,犯下偷竊的行為。因此聖人只求三餐溫飽,不追求聲色犬馬的外在誘惑,所以應該拋去外物的引誘,來確保安足淳樸的生活。
譯文版本三(從中醫角度詮釋):
從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變化,說明“無為”和“有為”對身體健康影響 ,只有重視“無為”才是健康的生活。
從中醫角度來看,五色為青、紅、黃、白、黑;五音為官、商、角、徵、羽;五味為酸、苦、甘、辛、鹹。五色、五音、五味分別與五臟肝、心、脾、肺、腎相適應。
這些都是與日常息息相關,同時又強調一個“度”,過則為害。
例如《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過多吃鹹的東西,會使血脈凝澀,面色失去光澤;過多吃苦的東西,會使面板乾燥而毫毛脫落;過多吃辣的東西,會使筋脈拘攣而爪甲枯槁;過多吃酸的東西,會使肉堅而唇縮;過多吃甜的東西,會使骨骼疼痛而頭髮脫落。
肝主筋,喜酸味,色青,肝應角,開竅於目,在志為怒。
心主脈,喜鹹味,色赤,心應徵,開竅於舌,在志為喜。
脾主肌肉,喜甘味,色黃,脾應宮,開竅於口,在志為思。
肺主皮毛,喜辛味,色白,肺應商,開竅於鼻,在志為憂。
腎主骨,喜苦味,色黑,腎應羽,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
這些因素在正常範圍內都是有益的,任何一個過度的話,都將影響到人體健康,過度則開始損害人體。
五色、五音、五味、過度使人目盲、耳聾、口爽。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目不暇接、耳不辨聲、口不甘味,即不能得到應有的享受,做出應有的反應,甚至損害五官,進一步發生情緒變化,產生異常思想,做出越軌行為。
上海學習聖潔脊柱全息手法,聽了六六老師和高聖潔老師的課非常受益,習慣性一本經典書籍至少買看三個版本對照看,會發現不僅原文會有不同,註解更是不同,版本看的多,慢慢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還有二個任務沒有完成,種大蒜和澆水,上個禮拜整理一塊地,大蒜也早就剝好,只是沒時間種上,這個時間比較晚,也只能吃蒜苗和蒜薹。
忙活完農活,已經晚上五點多,到五點情緒總是會莫名地低落,會想有個人說話,這個狀態持續有一段時間。到社交軟體上與人聊天又會很厭倦。
調查戶口,互相試探,不走心的聊天模式,讓人一度懷疑人與人之間原本珍貴感情只剩下交易,這樣的常態會不會是更多人將單身進行到底呢,有點逼瘋了感覺。
消極情緒來到那一刻內心正能量與負能量的搏鬥,甚至有一點點厭世通常會持續二個多小時。
就像今天吃過晚飯後,院子裡只有路燈和窗戶外散過來的光,蹲在一棵菊花前什麼也不想,就那樣待著靜靜待著,情緒會會慢慢得以安撫平靜下來。
渴望與人坦誠交流,自己卻不能完全放開,內在弱小的小孩總是生活在恐懼裡,怕再一次被傷害。
相比較而言,現在狀態實則比前二年進步很多,某一階段看到陌生異性的背影都會厭惡,甚至遠遠地似乎都能聞到難以忍受的味道,那是一種病態的恐懼。
目前能和異性有說有笑,只是不能觸及感情,失去是為了重新得到,沒有什麼長期不變,只要不放任自己,那麼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光芒。
生活的實質上就是面對憂愁和快樂,沒有憂愁的對比生活也就彰顯不出快樂的滋味,歡樂或許是無限,但是過程中也要承受一些痛苦和憂愁,箇中滋味構造成了完整的人生。
路的旁邊也是路,可能我們一心註定只能奔赴一個方向,如果總沿著那條老路前進,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如果試著往旁邊跨幾步,就發現無數條路,而且條條都是全新的路。
更多時候,我們走不好,不是路太狹窄,而是我們眼光太狹窄,最後堵死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讓今天生活過得更快樂一點,明天生活更優美一點,後天的生活祥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