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發現很多父母缺少共情教育,什麼是共情教育?共情是一種能力,是理解別人的能力,即理解別人的心事,並把這種理解以溫暖,尊重,關心的方式表達出來,簡而言之,共情就是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行為的合理性,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我有兩個兒子,我家孩子在外人看來有一堆問題,屬於超級判逆不聽話的一類,比如:初中偶爾去網咖通宵,放棄重點高中不讀,高中早戀,大學畢業打死也不考公務員等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不用去模仿他人,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儘量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少留遺憾,學習做個好爸爸好媽媽。我懷孕時就特意訂了《父母必讀》月刊,我想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列舉幾個我和兩個孩子之間的小故事……
故事1,剛上初一,大兒子說他很笨,討厭英語,我立馬反對,不許說你笨,說你笨就等於說我笨,因為我是你媽,並且我不承認我笨,你比我聰明多了,然後跟他詳細討論怎麼才能學好英語。初一下學期,他的英語成績從63分提高到96分再到後來的115分(滿分120)
故事2,小兒子初一時因排隊打飯被老師錯怪插隊,他很委屈,我首先表示相信和理解,並建議他把事情經過寫成日記,以這種方式尋求心理安慰。還有一次發現凌晨一點他還在寫作業,是英語老師為了懲罰一個犯錯的同學,要求全班罰寫英語單詞,每個一百遍,我叫他單詞不寫了,趕緊睡覺,老師的懲罰方式明顯欠妥,第二天我就去學校找了校長提了意見。做父母的,也要客觀的看待老師的行為。
故事3,兩個孩子初中有兩個特別要好的同學,四個孩子有時會約去網咖,去網咖無非為了過一把遊戲癮,考慮到初中學習任務重,我的孩子從小在時間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挺好,我爽快的答應了,從那以後每月他們都會去網咖通宵一兩次。
故事4, 初三畢業那個暑假和大兒子閒聊,他說不想上學了,估計很多父母聽到這話都會說,不行,然後講一大堆讀書的理由:不考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掙錢少,掙錢少就……,還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舉例。而我脫口回答了一個字,好!並且加上一句,如果你想好了要做什麼,並且相信自己能做好,我第一個支援你,其實他不是真的不想上學,只是太累了,說說而已,或者故意試探我的態度。他看我沒反對,又自言自語,如果不上學不知道能幹啥。
故事5,兒子說,學習就是對青少年的摧殘,我說,是的,讓我選的話也願意上班,上學真的太苦了,並且還羅列出一堆苦處,但我又說,你是中國人,必須接受這應試教育,咱沒法改變制度,只能適應。咬牙熬過這幾年就好了。
故事6,高二時兩個孩子都早戀了,重點高中理科重點班不到十個女生,說明我兒子有吸引女生的優點。我找了個彼此心情不錯的機會分別和他們聊了,首先表示理解早戀,然後認真聽孩子講自己的想法,最後給出建議,其實主要叮囑不能偷食禁果,當父母的都是養兒子怕學壞,養女兒怕受害的心理。早戀不是洪水猛獸,對待孩子的早戀,堵不如疏,當然疏也有講究。
三年高中後,兄弟倆和他們的女朋友都如願考上了重點大學。完成了學業該面臨找工作了,兩個孩子早早就說了,不考公務員,也不經商,不進國企央企,大兒子學的是過程裝備與控制,目前是一個熱設計工程師。小兒子跨校跨專業考的研究生,現在在一家上市傳媒公司工作,兄弟倆事業都做得順風順水。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一下,我家大兒子和初戀結了婚並且寶寶已經上幼兒園了,小兒子研二那年和初戀女友分手了,但八年的戀愛經歷也算是他們曾經有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