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旗艦——紅米K40U#
看完釋出會,發現今年的40系列給我的感覺就是,只是攝像頭上有所區別。但是,當我真正去使用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區別不僅僅在攝像頭。
本文主角紅米K40 U,配角10S,紅米K40。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些聰明帥氣的小夥伴就問啦:哪裡有K40 U?其實就是pro+,為了方便,本文統一稱之為U。pro+和U其實不就是一樣的嘛。
今年40S U跳票了,與其說是因為晶片短缺,不如說是因為50系列要來了。
為什麼?
你看看現在小米的降價速度和這波雙十一的優惠,明顯有清倉的感覺;還有最近準備釋出的下一代移動處理晶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上年的30S U就有一點耍人的意思,因為貨不多,加上40系列是在隔一年之後的2月尾才釋出,倆者間隔了近4月。而如果今年釋出40S U的話,可能下個月到來的50系列就會受此影響。
所以不出應該是最好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個人的推斷,並沒有官方的認證。
拿到手機,第一件事就是更新系統。但是在換機過程中,手機明顯有些發熱,摸上去大概是36度左右的感覺。
現在的更新系統的安裝都是在重啟之前進行的,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在重啟介面再等待很久。雖然說,整個過程會持續大約10分鐘左右(從你下載開始算起,到你可以重啟手機的時間間隔)。
更新完之後,重啟。剛剛開機會有些許卡頓,這個時候,你得等上1-3分鐘左右,等待兩個系統分割槽進行合併,合併好之後,手機的效能就會迴歸到正常水平。
我覺得40U的防誤觸上,並不是很好。在指紋上,我建議大夥設定成按壓解鎖,就不會因為把手機裝進口袋的時候,不小心解鎖,誤觸導致進行一些奇奇怪怪的操作。
現階段的系統(MIUI 12.5.7.0穩定版系統),bug還是有一點的,但是不會卡死,而且也會很快恢復正常,稱之為偶發性bug。
但是在預覽一億畫素下拍攝的時候,整體看的時候會有點模糊,只有在放大之後才會變得清晰,我還以為是我拍照時的抖動導致糊片了。沒有防抖,也考驗了手機隨手拍成片的能力。我在拍照的時候,都是按下快門後,收好手勢。檢視,整個演算法後期處理的過程是比較快的,但是飽和度有點高,這個在後面會再次提到。
多工的模糊預覽圖有點不是很行,會稍微有點拖沓。它並不是根據你的指尖滑動而及時改變,你得等到停留在多工後,大概一秒左右一點,才會出現模糊預覽圖的現象。
小米的8G我覺得是可以放心的,至少要比經常殺後臺的友商要好上很多。但是我還是買了12G,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多用幾年。紅米40U是有記憶體拓展的,小米10S是沒有的。我一直挺迷惑的,難道說10S不配?
很多時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旦你習慣了某個東西的時候,突然換成別的,你就會覺得很硌應,會有不適感。
40系列除了遊戲版有JBL的最佳化調教之外,其他都是沒有的。為了輕薄,40系列閹割的地方是在是很多,表現在音質上,就是40U是要比10S要差很多的,具體表現在高音部分很平淡,聲音不夠飽滿。低頻的感覺不夠,你說聽不出來,但是你一聽你就知道哪個更加好了。
我覺得40U的頂部揚聲器,聲音有點太小了,不過這個聽筒處理得很特別,隱藏性做的很好,單看可能都要看一會才可以看出來。當然,40全系都是一樣的設計。
40U的手感並不是很好,就算是作為一個手大的男生,拿起來都會覺得有明顯的吃力感。整個螢幕是比較寬的,加上邊框的凸起,整個手機會更加寬一點,雖然就是一點點,但是整體的握持手感卻下降了很多。
拿過了小米civi,你可能真的不會再去考慮40U了,甚至是這個系列。
這個極小孔確實是觀感不錯,但是在陽光/燈光下,是有反光的,因為攝像頭附近是有一圈的反光帶一樣的東西。在r角的處理上,40U是很奇怪的,我覺得跟11U有得一比。而且下巴也是比較寬的,我總感覺,40的下巴都比40U
要更加窄一點,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
邊框側邊的顏色我很喜歡,是灰色的,如果是金屬的話,我覺得會更加耐看,什麼時候小米可以出一款灰色系的手機呢?銀色也行。頂部和底部做了亮面的處理,我覺得不是很好看,由於沒有金屬的質感,看上去會有一種很廉價的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同時握持40和40U的時候,我總感覺40U好像要更加細一點,但是實際上倆者的厚度都是一樣的。我推測是因為邊框上,40 U要比40更細一點。
40U在螢幕上確實是不錯的,儘管是邊角料的E4,依舊是可以吊打華星屏的存在。
三星還是那個三星,華星還是那個弟弟級別的華星。
紅米K40 U在很多方面都是比小米10S好很多的。比如說,在螢幕的顏色準確度上,螢幕的可視角度,以及一些特色功能上,都比10S要好上不少。120hz也比90hz跟手得多,在動畫流暢上是要舒服很多。
一億畫素意味著更厚的攝像模組,所以40 U在攝像頭模組上是比40要厚上不少,在桌子上會有很明顯的兩段式感覺。好在官方送的清水殼還是很不錯的,它是高於整個攝像頭模組的,關鍵還厚,可以很好地保護整個攝像頭模組。
所以意味著40和40U的殼是不通用的。
隔壁的友商10S這個清水殼,就有點簡陋,雖有凸起,但是跟手機不是完全貼合的,而且攝像頭模組的包邊不厚,廉價感瞬間就出來了。
我由此得出結論,在殼上面來說,紅米做的是比小米要好很多的。但是在邊緣處理上,紅米的還是不夠精緻,有點劃手的感覺,如果再細膩一點會好很多。
帶保護殼的時候,先從手機底部開始,讓底部先卡進保護殼,再把手機頂部的攝像頭模組的另一邊卡進殼裡,這個時候,你只需要輕輕一壓,就可以把手機很好地裝進殼裡。摘掉殼的時候,也是從攝像頭模組這一邊開始,再到另外一邊,最後就是取下整個手機。
手機建議買晴雪,幻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把畫家的調色盤打翻了一樣,各種顏色摻和在一起會顯得很花裡胡哨的,關鍵還很粘指紋:你要很細心地才能把後殼擦乾淨。
hm2,雖然是新一代的一億畫素,但是一億畫素跟一億畫素之間是有區別的。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個詞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底大的10S在拍照上是要比40U好很多的,而且40U有點飽和度戰士,過度了並不是很討喜。在拍攝一億畫素的時候,得益於888 ISP的先進,40U的計算過程是要比10S要快上一點的。
都是採用X軸的,體驗上會有什麼不同?除了X軸的大小,型號有區別之外,最佳化也是一個問題。
有的手機的X軸給我的感覺是Z軸,最佳化並不到位,不知道大夥是不是到手就關振動的?40U的震感,是比較清脆的,所以是比較弱的,就算是你開到最高的振動也不會出現震手的感覺。
所以你在打字的時候,你會覺得有點酥麻的感覺,就像是一個蚊子輕輕地吸了一口你的血一樣,是那種稍微有點麻,但並不會產生不舒服、不習慣的感覺。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一些比較低頻的場景震感就沒有體現出來了。在夜晚,這個震感是沒有聲音的,但是10S可以很明顯聽到聲音。
還有一個就是,40U上面打字是真的難受,整個稿子是透過40U進行的,誤觸率高使我敲字的速度慢了很多,一句話就是:我還是喜歡10S的打字型驗。
充電時手機會發熱,但是我一般是在睡覺的時候充電的,所以可以忽略掉這個問題。如果你是邊打遊戲邊充電的,我試了一下,溫度也不算高,大概在38℃左右。參照現在的室溫是25℃,夏天的時候可能會相對較高。
靠近年尾,天氣漸冷,888的發熱貌似好了很多,至少是打遊戲的時候,是比小米10S好很多的,同一個遊戲下,10S發熱有點嚴重,而40U則是要好上不少。當然,還是有點溫熱的,熱區主要集中在後置攝像頭右側。
紅米K40 U是在這個價位上為數不多的次旗艦手機,好像只有小米和紅米的充電功率是比較低的,但是充電速度跟一些友商的40w差不多,在一個小時內是可以充滿電的了,要知道這倆臺都是大電池手機。
當然,選擇什麼,意味著放棄什麼。
k40U為了纖細的手感,所以捨棄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拍照,音質,散熱,充電,電池。雖然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還沒有一臺手機是把所有功能都做到極致的手機,甚至連iPhone也不行。
與其在糾結買什麼手機,不如看看你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因為只有你擁有某種習慣,一臺好的裝置才會給你更多的幫助。如果一直都是盲目追求硬體的小變化,忽視自己的需求,那麼再好的裝置對你來說,也只是一個通訊工具而已。
硬體一直在升級,今年是這樣,明年又是那樣,但這些從來不是質的變化,而是量的變化。這幾年,產商們都很迷茫,都在不斷地探索高階,但一直都沒有出現一個引爆下一個時代的產品。
我也一直等待著像iPhone 4和小米 mix這樣的手機,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個時代的開始。